APP下载

早产儿的静脉营养及营养指标观察

2015-07-31邓小菊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脂肪乳白蛋白早产儿

邓小菊

早产儿的静脉营养及营养指标观察

邓小菊

目的 分析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86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2组(n=43)。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静脉营养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早期静脉营养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7 d后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和体质量增长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儿血浆总蛋白(52.18±11.43)g/L,血浆白蛋白(33.21±6.87)g/L,血糖(5.22±1.42)mmol/L,淋巴细胞(5.35±1.33)×109/L,体质量增长(135.36±25.46)g。实验组患儿血浆总蛋白(57.34±11.86)g/L,血浆白蛋白(37.62±7.12)g/L,血糖(6.51±1.75)mmol/L,淋巴细胞(6.58±1.84)×109/L,体质量增长(221.25±32.76)g。实验组患儿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7 d后实验组患儿体质量增长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早产儿早期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提高体质量增长值,且无明显并发症,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益。

早产儿;静脉营养;营养指标;治疗效果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早期营养不足可导致中枢神经细胞分裂终止,影响其身体和智力发育,给患儿造成远期不利影响。新生儿静脉营养是目前较成熟的技术手段,在保证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能量需要、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分析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中心医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86例早产儿,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3.53±2.74)周;出生时体质量1250~2400 g,平均体质量(1825.37±425.63)g;其中单胎40例,双胎3例。实验组患儿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3.42±2.65)周;出生时体质量1300~2350 g,平均体质量(1812.80±411.45)g;其中单胎41例,双胎2例。对2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早产儿管理,包括保暖、吸氧、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肠内营养支持。在出生后24 h内进行胃肠喂养,根据患儿吸吮能力、吞咽能力、呼吸功能的成熟度,分别采用经口喂养、管饲喂。以微量喂养为主,根据喂养耐受情况渐进性增加耐量,以不超过20 mL/(kg·d)为宜[2]。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静脉营养治疗,出生后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3 d后给予氨基酸、脂肪乳治疗。实验组患儿接受早期静脉营养治疗。于出生后24 h内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6%小儿氨基酸,初始剂量为1.0 g/(kg·d),按照0.5 g/(kg·d)递增,直至达到3.5 g/(kg·d)。24 h后加用20%脂肪乳0.5 g/(kg·d),按照0.5 g/(kg·d)递增,直至达到3.0 g/(kg·d)。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如血脂水平过高、出现黄疸、肝功受损时,则停用脂肪乳[3],静脉注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商品名:安达美)4 mL/(kg·d)。所有患儿均治疗7 d以上,对比分析2组患儿治疗7 d后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录入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7 d后实验组患儿体质量增长显著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见明显并发症。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体质量增长的比较(x±s)

3 讨论

近年来,辅助生育技术、产科监护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对提高早产儿生存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吸吮能力、吞咽能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胃肠动力、胃肠激素水平等均较差,出生后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很难通过胃肠喂养达到所需的营养量。早产儿营养不良可导致脑发育迟缓、代谢合并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十分重要[4]。

早期的营养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白蛋白、血糖水平,及时补充氨基酸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有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以往对早产儿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较保守,认为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缺乏分解氨基酸和脂肪乳的酶,因此不宜过早使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出生后1~2 d仅给予葡萄糖,在3 d后才逐渐加入氨基酸、脂肪乳,以防止氮质血症、胆汁淤积、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相关并发症的问题。但过晚使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可导致早产儿能量、蛋白质等摄入受限,对其生长发育不利[5]。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可降低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为今后实现追赶性生长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目前认为早期应用脂肪乳比较安全,仅在胆红素>170 μmol/L、血清白蛋白<25 g/L时,脂肪乳才会影响胆红素代谢,在良好的监护下一般均可避免相关并发症[6]。早产儿出生后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可消耗自身的能量和蛋白质储备,造成机体负氮平衡,使体质量下降。早期补充氨基酸可避免内源性蛋白质分解,还可减少葡萄糖的需要,增加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7]。微量元素是早产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通过静脉注射安达美可补充铬、铜、铁、锰、钼、硒、锌、氟和碘的微量元素[8]。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早产儿早期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提高体质量增长值,且无明显并发症,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益。

[1] 王宗燕.60例早产低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5):154-155.

[2] 余韶卫,区小明.免疫强化营养治疗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影响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35-136.

[3] 黎娟,杜惠妍,陈汶钰,等.营养护理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133-135.

[4] 李琴.早产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135-136.

[5] 陈华虹.早期营养支持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11):1454-1456.

[6] 周敏,陈宏达,康晓平,等.两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足月儿营养情况比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3):266-268.

[7] 刘业春,肖艾青,张小平,等.早产儿病房护生洗手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3):180-181.

[8] 牛华,宋建萍.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10):936-9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12

湖南 425800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中心医院 (邓小菊)

猜你喜欢

脂肪乳白蛋白早产儿
脂肪乳在药物中毒解救中的应用研究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结构脂肪乳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肿瘤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和中/长链脂肪乳的住院费用对比分析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