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5-07-31咸振萍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咸振萍

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咸振萍

目的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家庭治疗组与对照组(n=40),均给予利培酮口服,家庭治疗组同时给予系统家庭治疗,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SCL-90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2组在治疗前、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的评分(P<0.05)。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系统家庭治疗;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心理健康;SCL-9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遗传、异常刺激等有关,患者病程长、致残率高,长期服药可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心理治疗也极为重要,仅次于药物治疗。本研究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系统家庭治疗,观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旨在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康复医院门诊诊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恢复部分或完全恢复自知力,病情进入康复期。(3)年龄18~60岁。(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30分,韦氏智力检查(WAIS)评分≥70分。(5)具备随访条件,不容易失访者。8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37.94±11.43)岁,BPRS评分(25.20±3.19)分,WAIS评分(64.38±16.70)分,病程(4.79±3.21)岁,受教育年限(7.64±4.88)岁。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家庭治疗组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37.81±11.55)岁,BPRS评分(25.47±3.11)分,WAIS评分(64.45±16.58)分,病程(4.82±3.24)岁,受教育年限(7.77±4.14)岁,维持服药利培酮剂量(3.29±0.65)mg/ d;家庭治疗组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37.87±11.41)岁,BPRS评分(25.10±3.67)分,WAIS评分(64.79±16.12)分,病程(4.69±3.20)岁,受教育年限(7.71±4.11)岁,维持服药利培酮剂量(3.26±0.81)mg/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PRS评分、WAIS评分、受教育年限、病程、维持服药剂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患者不给予系统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家庭治疗干预,每次1h,第1个月每周1次,1个月后开始每2周1次,3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患者治疗2个疗程。主要内容为:(1)预备性谈话:进行家庭背景。家庭现实关系等进行了解,绘制家庭谱图,签订协议,此谈话是纳入研究后即要实施。(2)治疗性谈话,在每次谈话中均进行。①当中全家成员面对患者全家人员均进行提问,了解每个成员都提问对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及看法,以及对其他成员的看法,找出问题,提出假设性问题,包括一些冲突,让家庭成员明显自己在冲突中需要起到的作用及责任,让他患者明白自己需要付出的责任和努力,帮助患者找到针对性的处理方法。②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变化,如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有药物的影响但是也有心理的因素影响,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指导家庭成员给患者必要的安慰、同情和发泄机会,改善负性心理障碍。③给患者传授精神病患者婚恋、生育及生存知识。④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发现患者攻击、自杀、自伤等危机事件,如何化解此类事件。(3)后续访谈,在下一次谈话时对上次谈话后的作业进行了解,与家庭成员及患者进行自身感受交流,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重新布置此次作业。

1.3 观察指标 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SCL-90共包括90个项目[1],采用9个因子分别反映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每个问题包括“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个回答选项,评分1~5分,将得分进行计算,能反映出患者的心理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CL-90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2组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治疗组6个月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SCL-90量表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障碍,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让患者恢复自知力,能自我进行正常的交流、学习和生活,在自知力恢复后患者将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功能的恢复,因为担心病情复发、自己病情被别人所歧视、家人对自己的遗弃等问题,患者容易发生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负性心理,并且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些药物长期服用自身还具有引起焦虑、抑郁发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要采取药物治疗,更要辅助以家庭支持、心理干预、合适的健康教育宣教等措施治疗[2-4],通过周围环境、心理等方面干预增强患者心理抗压能力及改善其负性情绪,让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融入社会。

系统家庭治疗的观念提出将家庭看作一个系统[5],通过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来研究家庭内部的行为、沟通、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心理过程,了解、理解、改变家庭的结构和功能,让家庭成员均互相起来,改变家庭中的病态行为,让病态化观念向积极的观念转化,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理念和方法,其特点是认为成员的行为等改变要依赖家庭整体的改变,因此,治疗时要首先了解家庭关系的现实等问题,注意存在的问题行为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行为,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研究显示[6-8],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系统家庭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利于降低再住院率和复发率。本研究观察系统家庭治疗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CL-90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家庭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评分,表明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也有改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治疗过程中不仅是针对患者自身行为等进行干预,还对家庭成员中整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有效促进患者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不良情绪能及时识别及早期干预,从而避免和减轻了患者的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系统家庭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1] 蔡效红,刘桃芳.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6):658-659.

[2] 鲍凤竹.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8):132-133.

[3] 林巧,陈明森,林耀平,等.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社会支持与预后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3):92-93.

[4] 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等.针对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2,18(1):2-4.

[5] 邹锦山.系统家庭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91-394.

[6] 朱建中,周兆新,李志佳.系统家庭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176-1178.

[7] 王红艳,闾金杰.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J].中国校医,2013,27(4):305-306.

[8] 刘蕊,刘勇,苏宗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9(11):1297-129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27

江苏 222003 江苏省连云港市康复医院(咸振萍)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