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孩子初长成

2015-07-28张义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张老师家长妈妈

张义玲

岁月是一张黑白光盘,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布满情节和光线。不经意间我和这个班的孩子一起走过了不算太短的六年,我们一起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不,刚刚跨入六年级,我就遇到了烦心事。

1.午夜惊铃

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张老师吗?我是某某的家长,我的孩子同他妈妈发生了点矛盾,晚上跑出了家门,到现在都没找到。张老师,我们现在就在你们小区门口,你能把平时和他玩得好的同学家的电话给我吗?”

在小区门口等待我的是心急如焚的孩子父亲,泪水涟涟的母亲。

2.愤怒的小毛老师

“砰”!办公室的门被猛烈地撞开了,一向以淑女著称的小毛老师愤怒地闯了进来:“张老师,你们班某某太不像话了!竟然在课堂上跟我顶嘴,这课没法上了!”美丽的小毛老师已经是花容失色。

3.难堪的班委会

每周一次的班委会正在进行,我在教室的另一头乐滋滋地批改作业。这是一群让我省心的孩子,成绩优秀,知书达理……突然,副班长嚷了起来:“凭什么处处让着你们女生,张老师就是护着你们女生。这个副班长我也不稀罕当了,全让你们干得了!”

如此种种,相信你也遇到过,这几则案例都是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极力希望摆脱对家庭和父母以及老师的依赖,表现欲望强烈,要求表现自我的存在与独立,但是自控能力差,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相符时,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抗拒心理活动和对抗行为,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它具有两重性,既有理智性的逆反,又有非理智性的逆反。前者表现为敢于怀疑现有的结论和传统的观点,进行新的探索,是求异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积极意义;后者是一种无端的怀疑和否定,是为了维护自我意识而进行的盲目的反抗,是与正面教育相对立的抵触情绪和行为倾向,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教育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是教育者深感头痛的问题。因此,必须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效地防范和消除这种逆反心理。

我对所教班级的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了观察、研究与思考,发现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家长希望孩子每门功课考试都名列前茅,每次竞赛都得名次,如果这种期望与孩子自身的实际水平不相适应,与孩子的发展潜能不相一致,那么随着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当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也达不到大人的要求时,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2.家长对孩子的限制过多

家长与教师对孩子都有自己的设想,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设想出发,给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作出了详尽的规划,并提出种种“注意事项”。在父母和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里,孩子处于被动屈从的地位,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狭窄,行动的自主权被剥夺,对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过多限定深为反感。有的孩子不惜屡屡犯“戒”、犯“禁”,他们用这种方式方法来换回本该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也是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一种常见表现。

3.教师处理方法不得当

比如: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从实际出发,只凭主观臆测就作处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类似的教育方法,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不辨是非曲直,采取过激的措施,这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更会使学生对一些正面教育产生对立情绪,导致逆反心理产生。

4.孩子自主意识萌发

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活动能力逐渐增强,于是他们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他们想方设法挣脱家长和教师的管制,竭力自行其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固执己见,自尊心很强。他们对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猜疑,把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吹毛求疵,看成是嘲弄自己,把这些当作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一味地强求,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5.孩子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

小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想探个究竟,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想去试一试,特别是家长和教师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兴趣倍增,非要看看违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也是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怎样有效地防范和消除逆反心理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我们经常提倡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关爱他们的人,理解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报恩。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别样的作文课:

上课伊始,我提出要求:从小到大,我们沐浴过多少爱呢?数不清。你对一直疼爱、呵护你的爸爸、妈妈表达过爱吗?今天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跑到爸爸(或者妈妈)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爱你!”实在不好意思的话,就写在纸上给他看。爸爸(或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试试看!别忘了把整个过程记下来,让老师、同学一起来分享。

接受了任务,开始行动吧!

李泽清很烦恼: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对爸爸或妈妈说:“我爱你!”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有点忐忑,长这么大还没有说过这句话,该怎么开口呢?

张鑫表白前还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暑假的一天,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从超市回家,我一边哼着歌一边美美地吃着薯片,还不停地晃着双腿。突然一阵钻心的疼痛传来,原来我的一只脚卡在了自行车的车轮里了。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也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她的手脚被蹭破了,膝盖处也青肿了一大块。她全然不顾自己的伤,艰难地爬起来,抱起我,不停地问:“宝贝儿,没事吧,没事吧?”“快告诉妈妈,还有哪儿疼?”妈妈顾不上擦去自己的汗水,用手擦着我的眼泪,拍着我说:“宝贝儿,别怕,妈妈在这儿!妈妈带你去医院……”

夏思源观察得很细致:我压制着心中的不好意思,把妈妈拉到沙发上坐下,硬着头皮,看着她的眼睛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愣了一下,抬起手抚着我的脸颊,笑着对我说:“好儿子,妈妈也爱你!”虽然她强忍着,可是她的眼角依然闪动着泪花。

李雪舫的感慨: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母爱就像倾盆大雨下的伞,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就像烈日下的一丝凉风。无论你走到哪里,想到母爱,心里总是特别的甜蜜、温暖。

辜雪宁充满深情地说:“现在我才知道,妈妈的责骂是对我的爱,是恨铁不成钢的爱。妈妈,我永远爱你!”

读着孩子们的一篇篇习作,我的眼睛也潮湿起来。

完成习作的自评、他评等常规工作后,我又给家长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读读孩子的作文,写写自己听到孩子表白时的感觉。大部分家长都积极响应。

一位家长满怀感激地写道:感谢张老师对孩子们的“爱的教育”,孩子们心中有爱,才能学会理解,才能懂得感激,才能爱自己,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心中有爱,生活才会快乐,快乐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祝六(1)班的所有老师和孩子都快乐,健康!

我还把孩子们的习作结集成册,取名叫《爱的宣言》。

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孩子与老师和家长的距离,使家校教育形成强大的合力,也使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隔阂和对抗心理逐渐消除,乐意接受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从而有效地消除逆反心理。

二、充分发挥班级的作用

班主任要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开展积极的班级活动,使学生学习如何遵守规范和规则,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

最近,我发现班上有很多男生迷上了悠悠球,课间、中午,他们三五个围成一群,大秀球技,你抛出“登月弹射”,我抽个“星月穿梭”,他不服气再耍个“智能旋风”。不时还传来一阵爆笑或者是“××,你真牛”的叫喊。赵某某就是咱班最爱顶牛的孩子,看着他满头大汗、乐此不疲的样子我有了主意。

综合实践课上,我刚板书出课题《玩转悠悠球》时,孩子们发出了尖叫,同时充满疑惑地盯着我,不知道我的葫芦里到底装着什么药。

“是的,咱们今天就先来聊聊悠悠球。”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网购来的悠悠球。学生们更奇怪了:老大不小的张老师今天竟然……?我随手一抖,悠悠球“呼”的一声飞了出去,本想收线让它潇洒地回到我的手上,可是传来的却是孩子们拖长音调的“切……”。第一招:丢脸。

首先了解悠悠球的历史,看着我收集的大量图片,很多孩子睁大了眼睛:原来悠悠球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全世界竟然有那么多的狂热爱好者,有很多形状咱都没见过,还建有专门的悠悠球博物馆。当看到悠悠球世界大赛的视频时,赵某某更是看呆了,手指在下意识地抖着、甩着……第二招:××,你上钩了!

“今天咱们来研究悠悠球,你最想研究什么?”我关掉了视频,“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问题,然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他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玩的方法”组,并且如我所料地当上了组长,组员是咱班悠悠球玩得最好的几个男生,而且他们将以现场演示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

我见时机已到,便火上浇油:“××小组任务太轻了吧,作为咱班玩悠悠球的大腕,该增加点难度才名副其实吧!”立刻群情激奋,一呼百应。

我转向××小组的成员:“怎么样,敢收下我吗?某某,我可要拜你为师了!”第三招:××,你牛不了了。

结果可想而知,咱班又多了个悠悠球高手。我们玩转了悠悠球,少个小“顶牛”。

学生在班级中有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重视等心理需要,会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所以,我利用学生这种心理需要,发挥集体对每个成员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减少了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公平公正,树立老师威信

如果老师刻意地偏袒某人,必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那么作为一个老师的威信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的具体问题时,一是要体现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平时观察学生时要做到优生差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不能存有“一好百好,一恶百恶”的心理,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不会随心所欲,依主观印象办事。另外,对所处理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不同渠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真相,进行客观分析,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才会提高教师的威信,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程度。

四、留下空间,让出余地,给学生时间反省

当学生违反纪律或与教师“顶牛”时,教师要适当地使用短暂的沉默,让自己既有了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学生反应的机会,又可让学生有思考反省自己的机会。此时不妨大方一点说:“为了不耽误其他同学的学习,我们课后再谈。”课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学生。这样的“冷处理”,能够缓和气氛,使学生冷静理智,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育。

五、家校协作,形成教育合力

我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民主平等,培养独立的人格

学生虽然是小孩,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明辨是非,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当然,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家长不能过于迁就,要通过适当的说服、诱导的方法进行疏导。

2.懂得表扬孩子,适当地肯定孩子

恰当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起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作用。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将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总爱拿自己人同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比较,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使得孩子很反感。

一次家长会前,我让孩子们敞开心扉,用心地写下: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家长会上,请家长们读读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会结束后,小浩的妈妈来到办公室。小浩写道:不管我做什么,不管我怎么努力,你们总是不满意,大概我永远也得不到你们的赞扬了。

小浩妈妈说:“我和小浩的爸爸都没上过大学,我们盼望儿子将来不要像我们这样辛苦地打工,所以对他成绩的要求比较高,总是说他不如班长,不如组长的,希望他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哪知道这让他如此不快乐……张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小浩以羞涩的微笑回复了我问询的目光。此时这腼腆的少年是人间最美的风景。

作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贴心人,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细微的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当发现他们的优点时,不论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有时这一细微的表扬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改变其一生。

3.善于倾听,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不管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确,父母都应该让小孩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多听听孩子说话,当他们认为父母是可亲近、可信任的时候,就会畅所欲言。当他们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也不可一口否认,而应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沟通交流,最后达成一致。

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愿我们的爱铺就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爱,其实很简单,学生,其实很单纯。如果你以充满爱的眼神去看他们,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启迪他们,那么在你的身边就会少很多性格乖僻的孩子。我欣喜地发现我的孩子们初长成!?

猜你喜欢

张老师家长妈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张老师喝茶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