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甸布朗族特色文化

2015-07-26保山市文化馆段龙山

今日民族 2015年6期
关键词:布朗族竹筒新郎

文·图 / 保山市文化馆 段龙山

施甸布朗族特色文化

文·图 / 保山市文化馆段龙山

布朗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民族。今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摆榔两个乡居住的布朗族,至今仍保留着特色浓郁的地方文化。

服饰 施甸布朗族女性服饰最具特色,服饰以青蓝色、黑色为主体色,配以其他花色。用一幅长8尺、宽2尺的青布缠头,然后折叠成“倒梯形”,再缠五寸余长的青布,用七色彩珠编串挂在包头外沿,包头左上角挂一线坠,已婚妇女便不缠七色彩珠。上衣为对襟式、衣领上钉12个银泡,衣袖长而窄,靠袖口处镶嵌红、蓝、黄、绿多条宽约一厘米的布条,衣裳长而宽,衣脚掩至大腿中部,衣襟上排着24对银纽扣。系青花边围腰,长至膝盖。脚穿由七色线做成的花草鞋,穿着好后要装饰华美的银耳坠、银项链、银针筒、银三须、银手镯、戒指等饰品。男子服饰:旧时蓄长发,绾髻于顶,头缠二丈余长的青布包头;上衣围领面襟,钉有银纽扣,裤脚肥大,长及膝盖,跣足。现在男子多着汉装。

舞蹈 布朗族称舞蹈为“支乔”或“打歌”。打歌的套路主要是表现某些动物形态特征,有的表现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动物形态特征的有:“鸽子吃水”“大翻身”“苍蝇搓脚”“踏黄鳝”“白鹇卡架”等,表现生产劳动的有:“舂碓歌”“搓席歌”“甩腰歌”“合背歌”等。男性舞蹈透出一种原始古朴的阳刚之气,女性舞蹈轻盈婀娜,如山花摇曳,似鸟雀曼舞。

山歌 山歌是布朗族人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青年男女可以通过对歌了解对方。布朗族唱腔声调多数以五声调式出现,音色具有圆润、委婉等特点,音程以3度至8度不等的跳进,节奏中多有前倚音及附点音符出现。

布朗族山歌名目很多,但从其唱腔及唱词可分为“上路山歌”“花花山歌”和调子三大类。“上路山歌”是布朗人千百年来,一辈辈口传心授的山歌套路,分为:盘古木、盘菜名、盘药名、盘天河、盘花名、甲子山歌(十二属山歌)、造大船(鲁班山歌)、山歌八类。“盘”即为针对某种物体的演唱。其中,盘古木、盘花名、盘天河、造大船、甲子山歌这五个类别的内容和歌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盘药名、盘菜名的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数量上略有不同。“花花山歌”又称跑马山歌,歌词主要由歌手即兴创作并随意发挥,山歌随意性较强,赶马有“赶马山歌”,采茶有“采茶山歌”,出门有“出门山歌”等。调子是布朗族在村寨或家里演唱的曲子,布朗人有“在家里不能唱山歌”的传统。调子歌词短小精悍,曲调含蓄优美,音程跳度不大,调子常用的有“哄娃娃调”“哭嫁调”“打歌调”等。

特色乐器 布朗族乐器种类比较丰富,主要有葫芦笙、竹口弦、大筒、小号、唢呐、羊角号、小三弦等特色乐器。在众多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布朗族葫芦笙了,葫芦笙由笙斗、笙管、竹簧三部分组成。笙斗取材于当地种植的长颈单台葫芦,笙管选用黄枯竹或野青竹制成。施甸县摆榔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文周制作的葫芦笙音色优美、音质纯正,深受布朗族群众喜爱。

葫芦笙的每根笙管,能发出高、低不同的两个乐音,音程为大二度关系,因此一个5管葫芦笙能发出10个音,吹奏起来多为和弦与简单的旋律,所演奏的曲调,一般为五声音阶,用手指在笙管底端轻轻抹动,可以奏出轻微而圆润的装饰音,常用以衬托旋律或奏出固定的节奏。布朗山寨常吹奏的乐曲有《妹妹诺诺睡》《弟兄二人出门去》《大翻身》《小翻身》等。

葫芦笙发音柔和,音质独特,在布朗山寨,常作为打歌伴奏乐器,男子笙管齐鸣,女子徒手起舞,欢声笑语弥漫于山寨之中,气氛很是热闹。

婚礼习俗 男女青年定情后,男方请求父母前去提亲,相互赠送信物,男方送女方耳环或手镯,女方回赠一双花草鞋。

结婚时,凡属男方的亲戚都要送一道“红”(红布),舅舅、舅妈拿来的那道“红”,要把它扎成一朵花挂在新郎的右臂上,其他亲戚拿来的“红”,新郎也得全部斜挂在身上。

结婚当天要请两个吹唢呐的师傅,当地称之为“吹打”。吹打的内容比较丰富,通常有七十二调,新郎出门时吹“出门调”,途中吹“过山调”,快到新娘家时吹“进门调”;进到新娘家以后吹“迎亲调”“候客调”“汇新调”“礼貌调”“喜欢调”;要准备回新郎家时吹“隔娘调”“哭娘调”启程时,放铁炮3响。这时吹“出门调”“蜜蜂过江调”“耍山调”“采茶调”等。迎亲队伍回到家,鸣放铁炮4响,称为三出四进。长者引新娘、新郎进堂屋,长辈各站两旁,由执事人代新娘各赠长辈1双布鞋,然后拜天地、拜父母、敬酒,夫妻吃酒。入夜,伴郎撒瓜子贺新娘,同辈闹房。

大家闹一阵后,新郎、新娘就来传喜糖、倒糖茶、倒喜酒、撒给大家各种果子,然后大家吹起芦笙、笛子,弹起三弦,打起歌来,其间男女相互对歌,一直到天亮,打上一个“天亮歌”,也叫回头歌,所有打歌的老人、姑娘、小伙子要围着桌子倒转三圈以后,洗脸洗手准备早饭,把猪头烧黄,切成丝拌腌菜,大伙吃后,就各自回家。

饮食 当地布朗族的饮食制作很具特色,有年猪饭、酸猪肝、酸蚂蚁、土蜂等,最为特别的便是布朗人喝茶及烤茶的方法了。

酸茶。将采回的鲜茶叶煮熟,加上盐、辣椒、姜等配料,搅拌、混合后装入竹筒或陶坛内,用笋衣封口扎紧,放置发酵至发酸。酸茶既可作菜,也可开水冲泡作饮料,有些人还当零食直接放入口中咀嚼。

竹筒蜂蜜茶。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是招待上宾的贵重饮品。贵客光临,要采来鲜嫩的茶叶,砍来新鲜的竹子,竹筒塞入茶叶后放入火中烧烤,直至筒内鲜茶叶煮熟。把竹筒从火中取出来,将茶叶放入碗中,加入蜂蜜,再把烧沸的开水冲入碗中。这时满屋飘香,一碗黄中带绿的竹筒蜂蜜茶就捧到贵客的面前。竹筒蜂蜜茶有竹叶和茶叶的清香,再混合着蜂蜜的味道,真是美不可言。

猜你喜欢

布朗族竹筒新郎
布朗族民歌
新郎与新狼
椰奶饭
做竹筒小台灯
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
少数民族音乐
走进布朗族
香喷喷的竹筒饭
《笑一笑》
《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