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身体规训:军训教育性的缺失与复归
2015-07-25周小李
摘 要 军训作为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囿于对学生身体简单、机械的规训。这种规训使得军训缺失了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应当具备的教育性。复归军训的教育性本色,应当从军训师资、内容、方式及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予以改革。
关 键 词 军训;身体规训;教育性
作者简介 周小李,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自1985年军训在我国大学和高级中学试点,至今军训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已走过了30年历程。在这30年时间里,军训传递着激情与正能量,留给无数学子美好回忆,但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也被不断曝光:学生晕倒、受伤甚至猝死,教官与学生发生冲突,军训内容及方式备受争议,等等。
军训实乃一种教育形式,这一认定不仅因其被教育管理部门明确定性为“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更因其是以在校学生为活动对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既然如此,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军训,其实然与应然状态如何,理当成为反思军训时必须正视的问题。
军训现状反思:身体规训
有关学校军训的法规规定:小学生与初中生主要训练基本的队型排列;高中生在队型排列的基础上,训练内务整理和紧急疏散等日常能力,并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大学生则接受正规的军训,包括射击训练。不过,事实上,各级学校新生军训的主要内容还是队形排列,包括:正步走、齐步走、敬礼、向左/右/后转;辅助性内容则是军体拳、合唱军歌或拉歌及内务整理。
校园军训的画面经常是这样的:从远处看军训队列几乎不存在个体差异,全都是统一的迷彩服、军帽军鞋;无论行动或静止,队列都保持着线条笔直的几何图形;每个人都昂首挺胸、目不斜视、腹部收紧,等等。
所以,身体是军训的直接对象,是军训的客体。现实实践中的军训,其实质是对学生身体的规训。所谓身体规训,借鉴福柯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对身体某些部位的运动、姿势及速度予以强制性控制。[1]这种控制身体的力量实际上是一种来自强者或权威的权力;身体被权力控制的标志就是其力量不得“为所欲为”,而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去组织、运动或展示。那么,学校军训为何着力实行身体规训?溯其根源,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
其一,身体规训是军训的固有传统之一。正规军队的士兵都必须经过身体改造的过程,即通过操练改造身体的“不合格”,如懒散、随意、迟钝、瘦弱等。基于对身体各个部位活动时间、空间及力度的精细限制,军队通过严格操练创造出符合战争和统治要求的军人体魄。操练中的身体规训也隐含着权力政治学,因其目的不仅在于造就强壮、驯服和高效率的身体,更期望达成精神上的统一和控制——其假设就是:通过无条件地服从指令和快速完成高度统一的肢体动作,能够培养士兵绝对服从上级和集体的品质。
其二,身体规训也是教育的古老传统之一。教育界一直流行着这样的信念:改造学生的衣着服饰甚至发型,控制学生身体活动的时间、空间及方式,不仅有助于实行高效率的教育管理,而且能够实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改造。现代体育发轫之际,“幼稚者以游戏体操发育其身体,稍长者以兵士体操严整其纪律”,其旨归亦在于“守秩序,养威重,以造成完全之人格。”[2]当政治教化与知识介入在教育中的纠结或交融日益加深时,教育中身体规训的机制也愈来愈复杂和精细,除了常见的静听、久坐、大量书写等策略,极端的做法还包括诸如禁止“自习课抬头、上课喝水、自习课说话……”。[3]严密管制学生的身体之所以普遍地成为教育者热衷采纳的教育手段,其价值和意义往往被预设为可以养成“守纪”的品质以及完成智力上的训练,并最终实现在高度竞争性考试中获胜。
学校军训希望造就的理想化身体是怎样的?从客观现状来看,这一理想身体与军队旨在造就的合格士兵之基本特征较为相似,主要体现为服从、强健、耐苦及去个性化。塑造这种理想身体的技术,主要有如下四种:首先是动作标准化,每一个动作几乎都须符合可量化的标准。其次是重视细节,即便对于指尖或脚尖也有精细的规定。第三种规训技术即集体化,所有关于身体动作的要求都是面向整个集体,单一个体达不到标准即集体达不到标准,某一个体的失误或落后往往导致整个小组受罚。最后一种技术即创设艰苦环境,比如选择在烈日下站军姿,或在条件简陋的军训基地封闭式训练。
所以,当今学校军训针对学生身体的规训呈现出显著的简单、机械的特征。有规训就有抗拒,抗拒身体规训的方式除了学生的逃避、逃离或反抗,还包括军训自身出现的娱乐化倾向,譬如教官组织学生集体学跳“小苹果”广场舞、排练“花样”队列等。而各种“雷人”的校园军训口号——如“今天军训身体好,明天妹子跟着跑”“装病毁一生,偷懒穷三代”“刻苦来训练,必成高富帅”,也在某种意义上昭示着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目标的军训,今日正面临着困境。
军训教育性的缺失
当今我国大学及中小学生军训的主要弊端,即仅仅着力于甚至囿于对学生身体的规训。这种规训导致军训背离了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应有的教育性。此处所谓教育性,包含着赫尔巴特“教学的教育性”之教育性的基本内涵,即反对空洞的说教和严格的纪律,主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尤其强调“智力活动”的存在。除此之外,本文 教育性还包含如下内涵:陶冶、启迪、养成、教化等教育行为;目标指向作为完整的人的知识、能力及品质的全面培养;遵循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身体规训尽管久已存在于学校教育中,但随着教育对人的生命活力、个性发展及精神自由的日益重视,规训难以达到教育性目的的弊病遭致了痛陈和批判。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规训的显著特征即强制,其目标指向的是思想停滞、个性同一和精神服从。[4]
反思今日学校军训教育性的缺失,可发现如下具体问题的存在:军训内容单一,几乎仅限于队形队列操练;军训方式简单机械;未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内容和方式均“一刀切”;狭隘理解和片面强调“吃苦”;忽视学生兴趣和个性;脱离学生生活世界,实用性不足;忽视学生基本军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严重脱离现代化国防科技;军训教官作为教育者的素质有待提升。
事实上不少国家实行的学校军训,早已突破了对学生身体简单、粗暴和机械的训练,而是紧密结合现代国防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彰显出国防教育的教育性。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普遍推行的国防教育法,其核心内容即大力支持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为美国国防安全培养高科技人才。美国仅在高等院校实行的学生军训相当专业而系统,重点培养参训学生的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战略筹划能力和作为军人的职业道德。[5]
在俄罗斯,即便是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军训,打靶、射击、拆装AK系列步枪等科目也只是基础课程,学生还学习野外生存、紧急疏散、战地营救、防生化核武器攻击等实用技能,以此种种项目提升学生军事素养和行动能力。[6]
韩国学生军训虽严格规范,但相当丰富和实用。军训常见科目不仅包括负重远足、长途拉练、雪地或泥地操练,还包括渡河、野营、夜间登山、野外生存。[7]循序渐进而系统的学校军训,其目的除了锻炼体能、磨砺意志、培养团队精神,还旨在培养与军事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技能,如逃生、自救、急救等。
分析美俄韩等国的学校军训,不难发现其并未抛弃对学生身体的规训,但其军训的目的和核心内容不是身体规训,而是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军事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和提升与军事相关的素质和能力。更值得我国借鉴的,是这些国家学校军训对儿童和青少年活泼好奇天性的尊重,以及基于这种尊重而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深受学生欢迎的军训科目和军训方式。
反思我国大学及中小学践行多年的军训,不得不承认已落后于世界强国。我国学校军训改革势在必行。
复归军训的教育性
改革现行军训的路径即超越身体规训,复归其教育本色即教育性。超越身体规训并非指完全摒弃身体规训,事实上对于军训而言,一定程度的身体规训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但是,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学校军训,不应滞留于或局限于身体规训,更不应以身体规训为主要目标。应然的选择是还原军训本应具备的教育本色,将更多的教育元素融入身体规训,改变身体规训重在“训体”的本质特征,将身体规训升华至“育人”活动。
笔者认为,体现教育本色的学校军训至少应从如下诸方面实施改革:
其一,就军训师资而言,应选拔军事素质过硬、同时拥有教育学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的军官进入学校担任教官。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作为军训的教官必须具备教师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拥有高水平学校军训体系的国家都相当重视教官的素质,譬如美国高校军训教官必须拥有学士以上学位,高级别的负责人甚至还必须拥有教授职称和军事学博士学位。[8]
其二,就军训内容而言,则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设计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科目,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确保整个学校军训的连续性、整体性及发展性。在这一点上尤其可以借鉴美俄韩等国的实践经验,小学军训内容注重联系日常生活、重视学生兴趣、尊重其活泼好奇之天性,而中学及大学军训内容,则充分体现现代化、全球化及战略化特色,并进一步强化实用性和技能性。
其三,就军训方式而言,必须重点改革目前指向学生身体改造的那些单调、粗暴及机械的训练方式,引进更为多元和丰富的训练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军训的热情,同时提高军训的教育质量。负责和组织学校军训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深入研究和总结各种行之有效的军训方法,既要善于借鉴,还要积极自主研发。
最后一点,则关涉军训的管理问题。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无论学校、教育主管单位还是军事部门,各地鲜少成立专门负责学校军训的常设机构,如此必然会影响军训管理的人力配备和资金拨付。因此,积极借鉴他国经验,建立具有长期效应的军训管理机制,也是确保学校军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复归学校军训教育性的策略远不止上述观点,更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策略,还有待教育和军事部门的共同商讨和决策。
参考文献:
[1]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55.
[2]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223.
[3]衡水二中违纪行为及违禁物品详解[EB/OL].(2014-09-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4dad20102v0cm.html.
[4]王凯.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9A):28-32.
[5]李学华.美国军训:不看重队列齐不齐[J].中国民兵,2011(2):15.
[6]俄中小学生彪悍军训 学习拆AK打RPG[EB/OL].(2013-12-10).http://bbs.local.163.com/bbs/localguch/373390892.html.
[7]韩国军训从小学开始:远足、夜间登山为常见科目[EB/OL].(2014-08-28).http://china.cnr.cn/qqhygbw/201408/t20140828_516316180.shtml.
[8]代亚军等.美国学生军训特点及其对我学生军训工作的启示[J].国防,2003(10):51.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