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规则扼杀了孩子的爱心

2015-07-25王方林

中国德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作弊品格爱人

王方林

据报道,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因考试作弊被老师在班上公开批评并将其考试成绩判零分。事后,妈妈问他为什么要作弊,他说为了考100分,他想让辛苦工作的妈妈高兴。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4岁的小女孩采了学校里的一朵花,老师问她为什么要摘花,她说奶奶病了,她希望奶奶能看到这朵盛开的花朵的美丽样子。那位老师很感动,又摘了两朵花,对这个小女孩的爱人品格进行奖赏,并让她帮忙感谢她的妈妈培养了她爱人的品格。

很明显,上面提到的两位老师都面临着选择:是遵守学校的规则还是保护孩子的爱心?第一位老师的选择是“公事公办”,简单地将成人世界的价值标准(考试作弊就要受到惩罚)强加给学生。表面上看,老师的做法无可厚非,是希望孩子能知错就改、践行诚实无欺的学校规则,班上其他同学能引以为戒,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事实上,老师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因为看不到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美好心灵(为了让妈妈高兴)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也可能会因为没有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独特心理(已经出现竞争意识,为了得到赞赏或为了避免被指责,他们有时会撒谎,规则意识不强等),而错失一个良好疏导的机会;更可能会因为没有想到孩子的作弊行为折射出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的“分数至上”“盲目攀比”等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追求,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第二位老师的选择无疑更具有教育意义,因为爱人的品格难得可贵,在孩子有了这种品格后,应引导其将这种品格延续下去,而不是为了恪守规则使每个人都以麻木刻板的态度去面对人文情怀。

别让规则扼杀了孩子的爱心,并不意味着不要规则,更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姑息、纵容孩子,甚至让孩子“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它意味着“教孩子成人,特别是教孩子成为有爱心、有责任的人”应成为教育的最大原则。

孩子发展的过程中,会有“真实的残缺”。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选择,要让孩子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不要隐瞒自己的想法;要善于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中找到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状况,帮助、指引他;要让孩子明白相关道理并知道在哪些方面应该约束自己,在哪些方面应该“随心而走”;要培养孩子的主见、自信心和自尊心。任何时候,家长或老师都不要急于揭穿孩子不好的地方,也不要急于把孩子所有的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孩子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首先看到的是每个孩子的优点,让每个孩子的爱心之花始终能够绽放。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作弊品格爱人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冬季暖男必备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
爱人
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