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2015-07-24畅巨玲
畅巨玲
【摘 要】“三公”经费为是政府运转的基础,其支出的高低可反映政府的经费管理水平及廉洁程度。在目前的“三公”经费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账单不清楚、信息不透明和数额巨大等。在党和政府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有利于增加信息透明度,切实将“三公”经费纳入可控轨道上来。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措施
政府运转的“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境费、公务车购置与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部分经费均来自于纳税人,必须将“三公”经费的开支纳入可控的轨道上来,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在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三公”经费管理中的问题,继而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1.公车购置、配备及使用几近失控
现阶段,我国政府运转中公车配备和使用制度,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公”经费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三公”经费管理的需要。公车购置、配备和使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超标配车比较严重,各个地方都是按照领导人头数量配车,出现了较大的车辆编制不严问题;二是公车的使用成本较高,在购置、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均花费比较高的费用,由于对公车私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车辆使用与维修费用超出预算。当前主要问题是公车私用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公车私用更为突出,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起“带头作用”。
2.公费旅游现象突出
公费旅游问题是“三公”经费支出中的“重头戏”,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领导和人员打着学习、开会和考察的幌子公费旅游,这一现象较为突出。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是公费旅游问题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单位为了规避审计和纪检部门的检查,通过巧立名目、变造原始证件等报销公费旅游费用。因此在“三公”经费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公费旅游问题。
3.公务接待费用虚虚实实
在我国政府“三公”经费中,公务接待费用一直都是重头戏,特别是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在这一背景下,公务接待费用也持续攀升。由于信息不透明、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公务接待费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从实际情况来看,公费接待费用的不透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公款接待的随意性比较大,比如一句流行语就是“革命就是吃喝”,就反映出这一现象,在上级部门考察、汇报工作和争取项目期间,以及同级单位来考察、学习和交流期间,为了撑门面,高规格接待之风盛行,公款消费的随意性较大,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使得公费接待费用远远超出预算;二是公款吃喝费用多,一些党的领导干部甚至热衷于公款吃喝,认为公款吃喝与贪污腐败不同,没塞进自己的腰包就不算贪腐;三是公款吃喝的猫腻较多,如某些人以公务的名义搞小团体聚会,甚至拉关系、走后门的费用,均能够报销,管理效果不佳,规定形同虚设。
二、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措施
“三公”经费的透明度低,坊间传言费用数额特别巨大,一直被广大人民所诟病,而“三公”经费的管理问题也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三公”经费管理关系政府形象、公信力,需要加强管理,狠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这关乎民心向背,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笔者认为,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大整风力度
“三公”经费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要责任在于领导。自党的“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均加大了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力度,狠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要求广大干部不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杜绝享乐主义,积极转变思想,做到清正廉明、洁身自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多项规定,要求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各级政府应根据管理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歪风邪气的整治力度,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努力转变风气,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2.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府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就必须加强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建设,将“三公”经费管理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确保“三公”经费管理有章可循,切实可控。加强对出境考察管理,严格按照厉行节约原则,并完善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对公车购置和使用的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建立公车使用登记和监督制度。同时,制定公务接待标准,简化接待程序,控制配餐人数、地点和标准,杜绝各种名义的公款消费娱乐活动,增加“三公”消费支出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3.加强行政问责,强化社会监督
“三公”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信息不公开,以致于社会监督缺位。这就需要政府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网络化、公开化建设,通过预算公开、支出信息公开等措施,增加“三公”经费透明度,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政府审计部门、党委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联合检查力度,保证“三公”经费正常使用。另外,还要突出问责,建立问责机制,对问题严重的部门和单位,对其领导进行行政问责。
三、结语
“三公”经费问题一直为广大人民和媒体所诟病,“三公”经费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成為政府的“毒瘤”。为了切实改变政府形象,政府应正视“三公”经费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并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和约束机制,逐步扭转“三公”经费几近失控局面,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后鸿燕.谈“三公经费”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246-247.
[2]杨王太,陈鹏.治理“三公经费”消费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11,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