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自我教育的教育
2015-07-21付全新
追寻自我教育的教育
付全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校长
身为教育者,一般都应该思考过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见解,我的想法是:
为什么要教?教是为了不教!
教什么?教能够导向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内容,教能够导向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教?以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方式去教!
这就是以学生自我教育为旨归的教育!“自我教育”既是我们对待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认识,也是我们对学校教育方法或策略的基本认识,更是我们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认识,“终身发展”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
自我教育的基本内涵
有学者说,自我教育就是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教育自己的全过程。自我教育还可以理解为学生对学校、老师、家长教育以后的再教育。自我教育包含三个环节。第一,情感的触发。即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内心受到触动而关注相应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这类事件可以是文本、教师给出的话题、同伴互相影响等许多形式;第二,价值的觉悟。即受教育者对触发自己情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进行价值的判断,并作出相应的价值选择;第三,言行的调控。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或支持与附和,或反对与逃避。比如,我校的新同学在刚刚入校时,行走于校园里,发现用过的餐巾纸没有地方丢,因为学校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垃圾桶。那用过的餐巾纸怎么办呢?这就是“情感的触发”。因为没有地方丢,所以不能随时就近去丢,这样,用过的餐巾纸就只能一直带在身上。其实,在许多城市的街道上都没有垃圾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保持一座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干净,这样的“不方便”让置身其间的人变得更文明,还是更不文明呢?这就是“价值的觉悟”。最后才是“言行的调控”,我校学生不随便扔垃圾,有垃圾就自己带在身上,每天抽时间将其集中于学校唯一可以丢垃圾的垃圾站。而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我教育的过程。
自我教育的价值
第一,以引领学生自我教育为出发点的教育,符合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改变都是源自于自己内心深刻的认同。心理学是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基础学科之一,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人的一切的改变皆是源自每个人内心或内在自我教育的结果。同样,如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切教育目的的达成,都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内心自我对话后的唤醒与保持的心理状态。亦如,有的同学发愤读书,就是受到某种特定“情感的触发”,然后进行读书价值的自我对话,直至找到认同读书的理由方为觉悟,最后在课堂、在学校、在家庭能够不断地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专心于自己的学业。
第二,引领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普特南也曾表达过相似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继续进行自身的教育。”是的,无论今天的教师教得多么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我们每个人每天遇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应对,只有问自己,也就是经过多种应对措施的价值选择,再做出言语和行为的选择。这种自我对话的过程,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第三,实现终身发展的人,一定是具备较强自我教育能力的人。终身发展的人最显著的外显特征是能够适应现实社会乃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永远不落后于时代。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能够发现当今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也能够预见到未来社会对自己的需要,进而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如学习相应的知识,历练相应的能力等,以适应现时代社会的需要,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可以说不落后于时代的人的内在特征就是善于自我教育,还可以说,自我教育与终身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同时,只有能够自我教育且实现终身发展的人,才能做到人生中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
自我教育得以实现的环节和策略
(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三个环节
设置合理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情感的触发”。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关注学校期望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教师的引导。比如,我曾连续给多届学生演讲一个主题“做一名优秀的女生”,这个演讲的最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什么样的女生是优秀的,而在于触发女生也包括男生对女生如何才算优秀的思考,如何成为优秀女生的思考。这种校长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而言其情感的触发应该是有意义的。
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完成自我教育的第二个环节——“价值的觉悟”。自我教育的核心环节是“价值的觉悟”,学生价值觉悟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自我教育的取向,即决定了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方向。1936年10月15日,爱因斯坦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论教育》的著名演讲,他指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现实的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是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其实这些东西是非常容易遗忘的,那么,学校教育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肯定不是!我认为留下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方法论,而恰恰是这些决定了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价值觉悟”的取向,它们才是培养好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和习惯的基础。
营造适宜的场域,使学生能够有效实现自我教育的第三个环节——“言行的管控”。一是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置身其中,自受熏陶和自我浸染。二是设计同学之间相互教育的机制,让学生在教育和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同学间的相互教育,比每个个体的自我教育更重要,或者说同学之间的教育更容易触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情感,更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更能管控自己的言行。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三个策略
帮助学生构筑进行自我教育的前置条件和基础——让学生认识自我。我校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比如,实施“1+10”阳光行动。即每名教师担任十名左右学生的成长导师,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心理的疏导、人生的向导;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更加全面地找寻自我,发现自我;提供宽广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与体验中认识自我。学校尽量提供培养学生高雅情趣、高尚情感和正确态度的宽广平台,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会和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
牢记“追寻自我教育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我。无论多么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终其一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我。我们学校在实践中特别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全面而自主地发展自我。二是高度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性培养。人文精神的系统培养中,既要重视民主教育也要重视法制教育,还要重视哲学和逻辑教育。首先是重视民主意识的培养。民主是以意识和行为为载体的,民主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可以通过灌输,但更应该通过实践来养成,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应该用自身进行民主教育的示范来引领学生学会民主。其次是重视法制意识的教育。法制教育课,不仅可以触发学生遵纪守法的情感,更能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意识和能力的正确价值判断,还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未来调控自己言行符合法纪规范的能力。再次是重视哲学思维方法和哲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我个人认为,最能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系统知识是哲学和逻辑学。
务必锻造一支深具教育智慧的教师团队——更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未来的学校教育当中,优秀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引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的差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善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情感的活动,引领学生通过相应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与需要的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我们培养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自己独到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和能力,这需要同学们自己去用心发现,更需要老师们善加引导。
追寻自我教育的教育,这种“授人以渔”的思想并不算新潮,但最为困难也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或具备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因此,不同的学校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实现“授人以渔”,则永远是教育人所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吸引人去做的工作。
Development Alliance of Educ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