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
2015-07-21张晓林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教师
张晓林/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教师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
张晓林/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教师
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情缘。我家祖上都是农民,爷爷和父亲虽然都读过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还是成了一辈子跟黄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从记事起,我就是一名不错的“农民”:小时候,我一直帮家里放羊,九岁才走进校门,虽说做了学生,但放学后干农活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特别是到了农忙季节,即使正在上课,也会被爸爸从教室里喊出来帮着磨地、铡草、碾场……
1996年师范毕业后,我虽说当了老师,但并没有离开土地,节假日也常常帮父母干农活。慢慢地,在干农活的过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教书和农民种地是一回事。如果教师有农民的心态,能像农民种地那样去教书,一定会成为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教师,学生也会受益无穷。
像农民那样勤劳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合格的农民都懂得这个道理,要让庄稼获得丰收,必须要勤快、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记得小时候,每次跟奶奶出门,她都要提上粪筐,小路上、河沟边,只要看见牲畜家禽拉的粪便,她马上会铲起积攒下来用作农家肥,而我的父母天不亮就下地干活,风里来雨里去……正是由于一家人的辛勤劳作,我家的庄稼几乎年年都丰收。一样的道理,教师要让自己的工作干出特色、干出成果,“勤”字更是少不了。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像勤劳的农民那样肯付出、肯钻研、肯在本职工作上花心思,才能摸索出更多教书育人的渠道,积累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让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结出累累硕果。
像农民那样深情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的农民依靠土地生存繁衍,他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我家就是一个对黄土地充满情感的人家,父母对那几亩薄田稀罕得就像自己的孩子,每到翻地的时候,父亲都会认真地翻动一遍又一遍,生怕漏掉一寸,母亲更是仔细地将田埂边的杂草拔得一根不留,以防它们吸走庄稼的养分。父母的深情没有白费,“爱”的滋养终于让那几亩薄田变成了沃地,不管什么作物的种子撒在里面,都会长得健健壮壮。其实做教师也如此,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去爱孩子们,为他们的成长倾注全部的情感,不管多调皮捣蛋的“顽石”都会感化。爱是最好的催化剂,教育的真谛就是忘我的、无私的、真诚的情感投入。
像农民那样包容
农民渴望庄稼长势良好和我们教师希望学生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是有时做法却是天壤之别。农民总是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庄稼,庄稼长势不好时,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地翻得不够好,是不是草除得不够勤,是不是肥施得不够足,是不是农药喷得不合农时……而有些教师却往往喜欢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学生学习、思想、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和失误时,总在学生身上挑毛病。有一部分脾气暴躁的教师甚至对学生一点小小的过错都难以包容,轻则批评指责,重则辱骂体罚。殊不知正是我们这种狭隘的心态和错误做法才让一个个温顺的“小白兔”变成了发怒的“刺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农民学习,用农民对待庄稼的心胸包容学生,多反思自己、少苛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你肯定会看到一片艳阳天。
像农民那样细心
庄稼是农民的憧憬和希望。母亲有事没事总喜欢到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细心的母亲总会发现一些问题:不是刚出苗的胡麻冻苗了,就是正抽穗的小麦起虫了,或者洋芋地里闹鼠害了……只要庄稼出现异常兆头,母亲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而父亲也会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尽力确保丰收。学生的成长同庄稼一样,随时会发生“病虫害”,这些“病虫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清除,往往会对他们的肌体和心灵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留下终身遗憾。因此,作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一定要像细心的农民那样,本着为每一个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留心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轨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细心呵护、循循善诱,让他们尽可能地在平坦的人生旅途上一路欢歌、快乐成长。
像农民那样乐观
庄稼种在地里,能不能有个好收成还是个未知数。农作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一场霜冻、一次冰雹……随时都会让这些脆弱的生命遭受灾害。但不管怎样,农民永远都是如此乐观:在冬天厚厚的积雪中,他们梦到了来年冬小麦的丰收;在春天绵绵的春雨中,他们嗅到了秋天瓜果的香甜……即使农作物遭受了天灾,他们还是乐观地补种,对下一次收获充满了希望。和庄稼一样,孩子的成长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暴风雨”随时准备考验他们。这些幼小的生命能否经得住考验,与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务必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要用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不断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长期耳濡目染,相信学生一定会乐观看待人生路上的坎坷,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像农民那样耐心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庄稼人是懂得这个道理的。粮食种在地里,他们从不揠苗助长,从不奢求“早上栽树,晚上乘凉”。从撒种到出苗,从开花到结果,总是耐心等待收获的季节。但是在教育学生上,老师和家长总犯“揠苗助长”的错误。孩子刚上幼儿园,就让其学弹琴、学绘画、学舞蹈;刚上小学,就要报各种辅导班,学不会、学不好还要抱怨孩子笨;七八岁的小学生,课文背了两遍没记住,数学讲了几遍没听懂,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摇头叹息:真是榆木脑袋。岂不知真正不开窍的恰恰是我们大人,因为我们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忽视年龄特点这个事实,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耐下性子等待,“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等待花开的过程才是最好的教育。
像农民那样博学
说农民博学,大家可能觉得有些好笑——农民大字不识一筐,何谈博学?要把庄稼种好,除了勤耕细作,博学绝对是少不了的。优秀的农民都很博学——来年种啥庄稼会丰收,他们能从冬天的积雪中看懂;啥时节该种啥作物,他们能从鸟的叫声中听懂;何时有霜冻,他们能从风的气息中嗅到;哪一天会下雨,他们能从云的变幻中读懂……正因为凭借着博学,聪明的农民才成功地避免了一次又一次自然灾害,确保丰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像农民学会“看天”“摸土”“抓墒情”,掌握渊博的“耕作”知识,才能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个良好的“播种”契机,将理想的种子、知识的种子撒进一片片“沃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秋色。
像农民那样合作
合作这个概念,我最早就是从农民那里领悟到的。记得小时候,我们那个地方特别穷,大多数人家养不起两头毛驴,可一头毛驴耕地怎么也“不得劲”。聪明的农民很快想到了办法——两家“骈庄农”(骈庄农:会宁方言,指两家的牲口共用),牲口短缺的难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后来这种合作发展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铺地膜、收庄稼、修梯田、碾场……只要是需要劳力较多的农活,几家总会凑在一起互帮互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孩子的教育要比种庄稼复杂得多,更需要合作,特别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靠一个老师或某一方面的微薄力量,要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每一位教师务必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像农民那样本着对每一个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勤于跟其他老师合作、乐于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才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细品味不无道理:工业的对象是没有生命力的冷冰冰的机器,而农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和农民种地都是对生命的塑造,我相信只要我们能转变,哪怕是一小步,教育这块大田地都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