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15-07-19刘莉莉王立君何爱敏李亚伟
刘莉莉,王立君,冯 雷,江 平,何爱敏,田 勇,杜 超,李亚伟
·经验交流·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刘莉莉,王立君,冯 雷,江 平,何爱敏,田 勇,杜 超,李亚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PCI术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心功能增加,心率变异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情绪障碍,还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心理干预;焦虑;抑郁;PCI术;心功能;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合并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1],及时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情绪障碍,同时还能改善心功能或心率变异性。本研究对118例冠心病PCI术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入组条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确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入组患者共118例,男56例,女62例,年龄41岁~76岁(51岁±7岁)。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并发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冠脉造影检查 采用标准Judkins法经右侧桡动脉或经股动脉路径对每个病变均以最佳多体位造影,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判断:采用目测直径法和计算机密度测定法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70%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共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SAS、SDS评分,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1.3.1 心理干预 由患者的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精神科医师负责实施,共4个月(住院期间每周2次,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内容包括:①一般心理支持。使用鼓励、倾听、劝导的方式与患者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态。详细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过程、术后应注意及配合的事项。并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国内外治疗动态,树立治疗疾病的正确态度,增强治疗信心。②给予患者足够的社会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家庭成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生活上的关心,经济上的帮助,减轻患者孤立无助感,增强意志。③分散患者注意力。引导患者听音乐,阅读报纸、杂志。安排术后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负面情绪,使患者增强信心,减少恐惧。④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宣教、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脂控制等。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的体力及耐力,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⑤药物治疗。重度抑郁或焦虑患者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给予药物治疗。
1.3.2 心功能测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3 心率变异性测定 采用美国Brentwood 8800型动态心电图仪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显著增加(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时间n SAS评分(分)SDS评分(分)LVEF(%)SDNN(ms)SDANN(ms)rMSSD(ms)对照组治疗前58 54±3 42±3 40±2 75±5 40±5 43±4治疗后58 49±3 40±3 43±2 80±7 46±4 47±5干预组治疗前60 54±3 42±3 40±2 74±6 41±6 42±4治疗后60 34±12)21±22)49±21)99±52)68±62)65±4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2)P<0.01。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其发病率可高达40%以上,其中重度抑郁可达20%[2]。抑郁症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抑郁患者,但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尚未阐明[3]。欧洲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重症抑郁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国内亦有报道,抑郁症是PCI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5]。
抑郁症与冠心病有3个共同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血小板活性增高、炎症反应和心律失常[6]。抑郁症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易形成血栓,内皮细胞激活促使炎症介质产生增多,更易发生支架内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导致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7]。心率变异性反映了血液循环动力学改变或存在其他生理干扰时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心率的能力。多项临床研究也发现,抑郁症患者以及抑郁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使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对于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是其死亡率发生的有力且独立的预测因素[8]。此外,抑郁症还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9]。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患病率为20%~82%[10]。本研究中PCI术后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为29.5%,于此相符。患者术后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对介入治疗的恐惧心理,介入术前患者和家属理解不够,围术期出现并发症,术后对体内支架的过分关注,顾虑术后后遗症及支架术后再狭窄,支架费用造成的经济负担,社会功能受限,社会和家庭支持不够对患者产生了负面影响等。
本研究发现,通过对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4个月的心理干预,包括一般心理支持、社会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运动疗法、必要时辅予抗抑郁药物等方法,可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问题,消除疑虑,增强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消除PCI术后不良心理状态,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心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冠心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使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还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使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显著增加(P<0.01)。其方法简单易行、费用极低,无任何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伴有的心理疾患,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1] 朱为勇,张新丽,丁发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心理障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81-82.
[2] Roest AM,Martens EJ,Denoll,eta l.Prognostic association of anxiety postmyoca rd ial in fa rction with mortality and new cardiac events:A meta-analysis[J].PsychosomMed,2010,72(6): 563-569.
[3] 张润峰,胡大一,高文根,等.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5-17.
[4] Nicholson A,Kuper H,Hemingway H.Dep ression as an aetio logic and prognostic factor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ta-ana lysis of 6362 events among 146538 participants in 54 obse rvational studies[J].Eur Heart J,2006,27(23):2763-2774.
[5] 郭敏,史冬梅,周玉杰,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抑郁障碍及其和预后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18(1):28-31.
[6] Mussel DL,Cow les M,Mcdonald W,eta l.Effect of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imp lications for trea tment[J].Hu rsts Heart,2008,1:2169-2187.
[7] 张金国,谭洪勇,张传芝,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0,19(10):929-931.
[8] Carney RM,Freed ladn KE.Depression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leve Clin J Med, 2009,76(2):S13-S17.
[9] Einvik G,Dammen T,Omland T.Depression and ca rdiovascula r disease is there an association[J].Tidsskr No r Laege fo ren, 2010,130(7):729-732.
[10] Le Grandea MR,Murphya BM,Higginsa RO,eta l.Physica l activity and negative emotional response a fter percu 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Eur J Cardiovascu Prev Rehabil, 2006,13(2):254-260.
R541 R256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7.030
1672-1349(2015)07-0941-02
2015-04-09)
(本文编辑王雅洁)
2012年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省卫生厅指导计划,No.20120435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石家庄050011)
王立君,E-mail:aiyued iyez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