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价值
2015-07-18张鸿
张鸿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人工气道管理和集束化人工气道管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接受人工气道管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人工气道管理;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6-113-03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ZHANG Hong
Department of RICU, Cent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2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give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and cluster of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compa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nursing ca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CU sta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the higher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Clinical value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与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均由机械通气有效性等因素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管理措施较为丰富,各种管理措施的相互管理与结合,有助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降低[1-2]。本次医学研究就对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54例,女46例,患者年龄18~72岁,平均(53.5±22.1)岁,其中,气管切开患者30例,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7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按需更换人工气道导管、每日更换人工鼻、密闭式按需吸痰、持续声门下吸引等集束化的人工气道管理,而对照组观察对象仅仅接受1~2种方法的人工气道的管理。所有观察对象均于入院后24h内接受慢性健康状况和急性生理学评分(APACH?),每周接受2次药敏试验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全部观察对象均于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接受血常规和床边胸片检查,此后每隔2d接受一次血常规和胸片复查。对两组观察对象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肺部体征、气道分泌物性状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VAP临床诊断标准为拔出人工气道48h内或是机械通气48h后出现肺实质感染症状。分析两组痰病原菌检查结果,统计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3]
显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心功能缓解程度>1级,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完全消失,经胸片检查发现双肺阴影消失,动脉血气恢复正常。有效:呼吸困难症状、肺部哮鸣音、湿啰音均有所改善,经胸片检查发现双肺阴影缩小50%以上,动脉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不符合以上两种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x2=7.16,P<0.01)。
2.2 痰病原菌检查
两组患者各病原菌所占比例对比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真菌与G+球菌所占比例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杆菌所占比例则显著高于真菌和G+球菌(P<0.01);对照组中G-杆菌所占比例均高于真菌、G+球菌P<0.01),真菌与G+球菌所占比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实施人工气道护理措施之后,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0.0%,实验组为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VAP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机械通气治疗常见临床并发症,患者确诊为VAP后,脱机困难现象发生率较高,因而其死亡率也会相应提高,住院成本明显增加,住院时间有所延长[4-6]。导致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但通常体现为下述两种[7-9]:一种是医源性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治疗措施以及临床医师的操作能力等等;另一种是患者自身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无并发症、合并症、原有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因素等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APACH?评分越高,其VAP发生率也就越高。
人工气道管理效果会对患者机械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患者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就表明其下呼吸道会直接与大气连通,进而失去过滤和加温加湿效果,因此,人工气道管理在VAP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目标在于气道的维护有效,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0-11]。人工气道管理中涉及的关节较多,而每一个步骤都会对VAP产生不同的影响,是以,采取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来降低VAP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2]。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G+杆菌、G-杆菌和真菌是导致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类型,其中,G-杆菌影响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同时发现,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人工气道管理可促进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有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导致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种类较为复杂,其中,G-杆菌是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致病菌类型,由此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最高,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接受人工气道管理,有助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降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以及ICU住院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谭久根.胸腺肽α1在ICU病房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应用价值分析[J].海峡医学,2013,25(5):93-94.
[2] 赵小龙,李茂琴,许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复张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715-1717.
[3] 彭浩.胸腺肽α1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53-54.[4] 庞剑,王扬,张勇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早期血乳酸测定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943-4944.
[5] 曾刚.胸腺肽α1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控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4):598-599.
[6] 于曼,胡世辉,杨明刚,等.人工气道的集束化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58-1859.
[7] 单君,吴娟,顾艳红,等.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02-203.
[8] 陈林果,钟玉全,周建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450-1452.
[9] 单君,朱健华.多准则决策分析构建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干预策略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84-885.
[10] 单君,朱健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9-890.
[11] 胡淑娟,张艳丽,李桂芳.人工气道气囊上方滞留物间断持续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41-42.
[12] 杨晓枫,涂丽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21):2444-2445.
(收稿日期:20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