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解读

2015-07-14蔡延蓉青海民族大学西宁810007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简爱舅母罗切斯特

⊙蔡延蓉[青海民族大学,西宁 810007]

小说《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解读

⊙蔡延蓉[青海民族大学,西宁 810007]

小说《简爱》自出版发行至今,历经百年仍经久不衰,学界对主人公及作者本人都进行过研究,其文学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小说主人公简爱一生不断反抗、寻求真爱,经历重重磨难和众多人生转折后最终过上了自己期待中的生活。本文通过对“女权主义”的概念阐说和对作者夏洛特·勃朗特的生平经历及小说内容的简要描述,来分阶段阐释主人公简爱女权主义思想从萌芽、发展到最终稳固成熟的演变过程和具体表现,然后分析女权主义对简爱一生中个性形成和整个人生轨迹产生的影响。

女权主义 自由平等 反抗精神 独立自主 爱情观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经典之作。女主人公简爱形象的原型就是取自作者本人,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也都是源自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虽不完全相似,但通过对夏洛特经历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简爱这一文学形象,其中暗含的女权主义思想从作者的生活中也可以找到端倪。

一、“女权主义”概要阐释

女权主义内容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最初是女性为捍卫自己的选举权而不断抗争、获得平等政治权的历程。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泛指女性为了追求平等权利、实现男女平等而采取的一切努力。当时文学作品中涉及女权主义这一领域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处于19世纪的大背景下,社会上等级森严,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女性形象在作品中通常被定位为纤纤淑女,是为景仰男人而存在的附属角色,存在感较弱,本身没有什么个性可言,语言表达和行为上也并不是十分突出。而《简爱》的问世,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千篇一律的文学创作市场,其对“女权主义”的不加掩饰的表现在当时显得特立独行,虽受到两极化的评价,但其对女权主义应用于文学领域以及解放妇女思想、形成独立自主精神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二、夏洛特与《简爱》

夏洛特生活在19世纪中前期的英国,幼年时夏洛特失去了两个亲爱的姐姐,被送到了姨妈家。此时的夏洛特已经意识到自己成为了家里最大的孩子,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职责,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此后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夏洛特进入伍勒小姐的学校学习,多年后在布鲁塞尔学习和任教期间,她迷恋上了自己的老师——有妇之夫埃热先生并多次写信表达爱慕之情,可是这种相差悬殊的爱慕注定无果而终。伤心的她重返哈沃斯,此后几年虽然完成了《简爱》的出版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家人离去、父亲病重仍给了她沉重的打击,38岁时夏洛特嫁给了一位牧师,可幸福的生活仅持续了一年,夏洛特便因病离世,年仅39岁。

简爱这一文学形象既是夏洛特本人的部分写照,也蕴含了夏洛特的憧憬与期待。《简爱》主要描述了出身卑微、其貌不扬却不安于现状的女主人公自尊自爱、追求幸福与独立的一生,集中体现于四段人生经历中:在舅母家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小简爱初步体会到了什么是不公的待遇,反抗、追求平等的思想有了最初的萌芽。在洛伍德学校的学习分为两个天壤之别的时期,前期牧师惨无人道的教育方式使简爱对宗教的本质有了自己的认识,反抗精神更为强烈;后期谭波儿小姐的善良和谆谆教导使简爱在此度过了八年最为平和的日子,但最终还是因日子过于平淡和骨子里不安于现状、追求自由、向往变化的特质,简爱选择了离开,并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三段历程也是最重大的转折点——去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并与庄园主人相爱。在这里,简爱遇到了罗切斯特,开始了自己追求真爱,主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历程并最终遭受挫折离开。最后一段经历便是在沼泽山庄与圣约翰之间的神权与人性之争,最终,向往灵魂独立自主的简爱取得了胜利,并重回桑菲尔德山庄追寻自己的幸福,与在火灾后残废的心上人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断反抗、勇于追求的简爱取得了人生的胜利。

三、简爱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史及具体表现

1.寄人篱下、饱受欺辱——女权主义思想初步形成

具体表现:坚强不屈,勇于反抗,自我保护意识强。

幼年时的简爱因家庭原因被送至舅妈家生活,舅妈和其子女从没把她当作一家人对待,相反却经常对简爱进行辱骂,尤其是舅妈的儿子——比简爱大四岁的约翰.里德,想尽办法让简爱出丑、受罚,还对其进行无休止和无缘由的打骂,小小年纪的简爱虽然心里极不乐意,但却并未采取措施回击,只是默默承受着。但这种欺凌不断冲击着简爱的忍耐程度,终于在一次被约翰.里德打得头破血流之后,简爱压抑已久的反抗精神得到了释放,“我发疯似的和他对打起来”。为了惩罚她的这种疯行为,舅母下令把她拖到红房子里关起来,在舅母阻止子女与简爱来往时,简爱一句“他们才不配跟我来往哩”体现出了她极强的自尊心。

简爱有自己的原则和一定程度的忍耐力,可是舅母一家长期的折磨逐渐冲破了简爱的底线和忍耐程度,激起了她内心深藏的反抗能力,这初次的尝试并没有改变现状,虐待和欺侮仍围绕着简爱的生活,这也使她认识到自己还是过于弱小,只有不断变得强大才能保护自己不受欺负,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女权主义思想初步形成,一颗寻求公正待遇和反抗的种子在简爱的心里默默生根发芽。

2.工作“轻贱”、求爱受挫——女权主义思想稳固发展

具体表现:崇尚自由,勇于追求真爱。

舅母家和洛伍德学校的两段经历对青少年时期的简爱而言是女权主义发展的前期阶段,成年后的简爱希望生活能多点变化。简爱去了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可这份工作时间一长对简爱而言也变得毫无生机,而且受到了贵妇人和富家阔小姐的不屑与讥讽,除了可以见到罗切斯特先生,这份家教已经对简爱失去了吸引力。简爱爱上了罗切斯特,在这段感情中简爱的叛逆精神尤为突出,女权主义思想得以稳固发展。虽然与罗切斯特在地位和伦理观上都差距很大,但简爱还是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慕之情,她曾对其说道:“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跟你交谈,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番言论可以说是小说中的经典桥段,至今读来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简爱不顾世俗的眼光和伦理上的约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不因为自己的平庸而自卑,而是相信男女平等,勇敢追求自己的爱,这种女权主义不仅在当时,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也是难能可贵的。

3.回归自我、追寻本心——女权主义思想成熟定型

具体表现:个性独立,立场坚定。

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又来到了沼泽山庄,在这里她遇到了圣约翰,一位宗教神学思想极为严重的人,他要求简爱嫁给自己,威胁简爱只有嫁给自己才是“顺应神权”,简爱却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拒绝嫁给他,两个人为此展开了争论,最终简爱追寻自己的心,摆脱了圣约翰的教化和控制,重回桑菲尔德,看到了废墟中残疾的罗切斯特,留下并对他悉心照顾,简爱告诉他:“我对你说过,先生,我不但有钱了,还是个独立自主的人,我自己的事由我自己做主。”而今的罗切斯特没有了金钱和地位,人也残疾了,在某种程度上与简爱实现了平等,此时简爱的女权主义已经日臻成熟,她仍然是那个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简爱,仍然选择遵循自己的心去爱罗切斯特,不管他变成什么样子。如果说发展中的女权主义是以反抗精神为主导,那么成熟后的女权主义则使简爱变得温顺、释然,并最终过上了原本期待的生活。

四、女权主义思想对简爱产生的影响

纵观简爱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在每一个阶段简爱的行为都是由这种思想在支配,可以说它潜移默化地对简爱的一生产生着影响。它指引着简爱的大半生都在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和自尊而抗争,使得这样一位生性孤傲、骨子里带着倔强的平凡女子不甘被社会轻视、同化,在被世人议论、不解的同时已然能够保持独立意识。这种女权主义贯穿简爱的一生,在受到欺辱时她可以屈从忍耐,可在必要时候又绝不犹豫,敢于反抗;在被灌输封建理念时不盲目屈从,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立场;在真爱面前勇敢追求,不在意外在条件和世人看法;在是非面前个性独立,立场坚定,不被迷惑,可以说女权主义对简爱个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简爱》体现出的女权主义在当时是一种冒险性的尝试,它新颖、大胆而又着实难能可贵。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勇于反抗和敢爱敢恨的精神在简爱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唤醒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精神。也许正是这种不流于世俗的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使得《简爱》问世后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尽管在当时褒贬不一,但其对女性人生价值体现出的孜孜不倦的探寻精神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1]彭凌丽.一个女人抗争的一生——对《简爱》女权主义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5).

[2]方圆.论《简爱》中的女权主义[J].语文学刊,2012(5).

[3]胡澎.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

[4]李艳叶.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J].作家,2011(14).

作者:蔡延蓉,青海民族大学在校学生。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简爱舅母罗切斯特
舅母趣事
冬青树
《简?爱》不简
原来如此
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
女性主义批评之《简?爱》译文比析
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
英语文学的艺术之美
舅母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