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作家写博客的意义何在?

2015-07-14吕燕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莫言博客作家

⊙吕燕[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传统作家写博客的意义何在?

⊙吕燕[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当代作家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传统型作家、网络作家、80或90后的青春作家、自由撰稿人式的草根作家或“非职业作家”。而当前,除了传统型作家的博客写作日渐式微外,其他三类作家的博客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虽然作家的博客写作已经进行了近10年,但传统作家在博客写作上却离我们渐行渐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作家博客 博客写作 当代文学

著名评论家雷达提出,当代作家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传统型作家、网络作家、80或90后的青春作家、自由撰稿人式的草根作家或“非职业作家”。①按照这种对当代作家构成的划分,作家博客的主体也主要包括以上四种对象。现在,除了传统型作家的博客写作日渐式微外,其他三类作家的博客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如网络作家安妮宝贝、当年明月等,80或90后青春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他们一直坚持博客写作,影响力还越来越大,而且他们的博客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个人媒体”,使网络或传统媒体都不得不在作家博客上寻找新闻点。不过,虽然作家的博客写作已经进行了近10年,并且其传播现象日益成为网络或各种媒体的关注对象,但传统作家在博客写作上却离我们渐行渐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传统作家博客的后继无力

从木子美将她的性爱随笔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在博客中国网站开始,作家博客写作突然间兴盛起来,天涯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纷纷开设博客频道,尤其是新浪网的策划效应使博客在2005年底和2006年前后,以排山倒海的声势影响着作家的博客写作。余华、池莉、徐坤等人是最早探入网络博客写作的传统作家,接着很多传统型的作家都开设了博客,但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作家纷纷宣布关闭博客。虽然传统型作家的博客写作并没有完全停止,但传统作家博客写作的后继无力以及影响力渐趋衰微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传统作家对博客写作爱不起来?原因个中复杂,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身无术,疏于管理

不少作家开博是在网站力邀之下进行的,颇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所以常常是高调开博之日,接着便是悄然谢幕之时。于是开就开了,应付了事或者不当回事的居多,很多人不用心打理自己的这块网上园地,任凭博客荒芜许久也不“耕耘”一下。2009年12月21日,作家莫言的博客开通,在连续贴了几篇关于新作《蛙》的访谈实录后,时隔一周,作家抛出第一篇出自其本人之手的博文——《第一篇博文》。在这里,莫言讲述了自己开博的由来,说自己有一天为了一本名叫《蛙》的新书去新浪接受采访,新浪里的一个小伙子说要给自己开通博客及微博。声称:“有人电话,说你也开博了啊。那人告诉我,要开,就要写,否则,人家要骂的。我这才明白,上了新浪那个小家伙的当了。博客,基本上是条船。上去容易,下来,就要挨骂。”②此后莫言也只写了十七篇博文,截至获奖前的当晚,其博客最后一篇博文是《打油诗篇》,发表时间是2011年5月6日。也就是说在这之后,莫言未写一篇博文。

作家的时间很宝贵,他们除了生活和工作,还有创作的需求,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而博客是需要花费时间来管理的,持续更新博文才是博客最大的生命力。作家叶永烈在写博客不到一个月就发现玩博客不容易。他说:博客是一个人的杂志。确实如此,建立博客个人网页之后,建立者要既当作者,又当编辑,既要写文章,又要配照片。网页还要经常更新,办好这“一个人的杂志”,确实不容易。③

2.网络不文明行为

2013年8月,作家梁晓声在博客上发表“告别声明”,关闭了他的博客。他说他想不明白在博客上发表纯正的散文,并没有招惹谁,却招来了谩骂,包括污言秽语的评论。梁晓声叹道:“读书可以使人斯文,读书人更要为社会做示范,不用污言秽语也可以讲道理。”④

在作家池莉看来:“博客像一个没有篱笆的院子,大家‘高度自由’地乱窜,反倒让身为写作者的作者自己失去了‘自由’。”以前,收到读者来信,池莉总是有选择地回信。“可博客上不行。你不回,有人不高兴、有人哭、有人骂,像个疯人院……我是人,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于是,我就努力做着‘疯人院的院长’,安抚所有的情绪。但事实上,我的时间是不允许我这样去做的。”她还说:“网络上一切都来得太直接——爱起一个人来易肉麻,攻击起来又太不择言——我消受不了。”⑤池莉在博客里写了一篇《在关闭博客之前给我读者的信》后,宣布关闭自己的博客。池莉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此之前,作家白烨就因为无法面对韩寒以及韩寒的支持者对自己的恶语攻击,而关闭了他在新浪网上的博客,从而成为新浪第一个关闭博客的作家。虽然传统型作家的博客写作并没有完全停止(如作协主席铁凝于2009年6月3日在新浪网上开设了博客),但传统作家博客的影响力渐趋衰微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3.无形的压力

开博对每位作家来说,的确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压力,很大的因素来自千千万万的普通博主。作家写的,普通博主也可以写,而且,并不见得就比作家差。普通博主由于没有身份的压力,没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超越意识,因此就可以永远处于自娱自乐的境界。而我们的作家却喜欢端着架子,“我们总是会很严肃地对待一件事情,特别是像博客,非得‘架’起来写,后来实在没时间更新管理,所以干脆关了”⑥。徐坤如是说。日常生活似乎跟作家博客无关,因为如徐坤所说“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会觉得比较无聊”。池莉说自己最初开博的主要动机是让作品在诞生后及时与喜欢的读者分享。“可是后来我发现,许多光顾我博客的人,对我的作品并不了解,他们更想看我生活的流水账,似乎最好能曝曝猛料什么的。”⑦

作家在博客里也没有勇气带着文字去私奔——他们需要当前的体制养活,这个体制很多时候由作协来代表。另外,作家作为公众人物,其博客写作也必然要考虑他的社会角色,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和博客的初衷相矛盾。作家成了沉默者,他们本来是发言的,说话的,可如今却成了集体的哑语者,在很多社会事件的关头,我们很少再能看到一个作家来发言。也许他们懂得了沉默是一种对自己的庇护。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传统作家的博客现状也许就像博主“早日成家”在温都博客里所说的那样:“作家的时间很宝贵,他们除了生活工作,还有创作的需求,这都需要时间,而博客也是需要时间来管理的,其中持续地更新博文是博客最大的生命力;再说更新博文的质量,应该会让作家们纠结,你说把新创作的作品晒给大家先看吧,自己不爽;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花絮吧,网友看着不爽,自己跟着丢份;架起来取悦温都吧,多写几篇随笔观点吧,写好写坏,众人评说中自己也会有些许压力,还耽搁自己写小说的进程……”⑧

二、传统作家需要博客写作

传统作家在写作博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或障碍,那么,他们还需不需要进行博客写作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1.扩大作品的影响力

在莫言被宣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晚,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就此做了一项调查,名为“你读过莫言的任何作品吗?”截至晚12点,共有5716人次参与调查,其中41%人次表示读过莫言的作品,也就是说,有59%的人没有读过其作品,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个归结为翻译以及传播影响等方面的原因。那么莫言的作品在中国读者这里影响力如何呢?

作家苏童在得悉莫言获奖时说:“他的书完全可以跟这些大师平起平坐,莫言的书一直偏向农村题材,可能青年读者没有那么多,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在专业读者中非常有口碑。”⑨要说莫言在专业读者中很有口碑,我们并不否认,但如果在青年读者那里,莫言的影响力还真可能不大,特别是在网友那里。例如我们在新浪评论留言里就可以看到不少网友在问“莫言是谁?”即使知道的网友,也大都是通过莫言获奖前持续半个多月的网络大战而得知的,读过其书的人就更少了。据调查显示,莫言知名度较高的作品都是其早期创作,如后来由张艺谋改编的《红高粱》以及那本书名极具诱惑力的《丰乳肥臀》。

当代文学作品的发表已经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新格局:第一是以文学期刊为主阵地的传统文学,这一类主要以传统作家发表作品为源泉;第二是以出版营销为依托的图书市场文学,出版社因要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他们自然要根据读者的趣味偏好和时尚潮流,策划、引导畅销书资源,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利润的最大化;第三便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文学或新媒体文学,在这里,庞大的文学生产群体、作品数量以及强劲的传播机制,使它在当今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不仅获得了一席之地,而且还在以加速度的方式扩大它的地盘。也许会像莫言所预测的那样:“再过十年二十年,传统的纸媒阅读肯定会缩成小小的角落,但不会完全消失……但是它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再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样,像托尔斯泰那个年代一样,因一本小说而全国轰动、万众捧读的现象将越来越少,将来也不会再有‘洛阳纸贵’了。”⑩网上曾有一段俏皮话这样形容博客: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亿,你就是中央电视台。而博客的威力并不完全在于“粉丝”的多少,而在于它独特的传播方式,其速度之快就像一种“病毒”的流行。

虽然现在有不少作家及学者认为,当前这种普遍存在的看看博客、发发微博不算阅读。如学者周国平就认为,浅阅读不算阅读,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文化内容的传承,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⑪但不管怎样,鉴于传统文学一直不被看好的市场前景以及纸质媒体不被年轻一代所普遍青睐的事实,传统作家在自己的博客上多驻足,多用心经营,对改变网友对传统文学作品的狭隘认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还是会有很大益处的。

2.扩大作家与读者沟通的渠道

如今随着搜索引擎的越来越强大,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找不到的,所以,在网络上缺的不是多一个作家贴文,而是多一条读者跟作家的沟通渠道。在传统媒介时代,作家与读者之间可能会有交流,也许还不乏深入的交流,但是其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很难与网络媒介比肩。特别是在作家博客里,读者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与作家进行交流与互动。读者与作家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互动,不仅满足了读者阅读后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一吐为快的需要,而且可以让作家从中吸取读者对作品的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的合理建议,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创作。比如余华的《兄弟》下部在博客里连载时,网友们就留下了数以万计的颇富有建设性的留言或评论。其中,有不少网友认为《兄弟》下(36万字)和《兄弟》上(17万字)在篇幅上差异太悬殊,作为上下两部不太对称。余华就积极听取了网友的这一建议,经过几次删减,《兄弟》下最后成稿时就砍掉了3万多字。

作为第一个在新浪上开博客的作家,余华曾这样解释他对博客的理解:“我一生没有写过日记,也不想把博客写成私生活,通过新浪这个平台,和读者有一些直接的交流,这对一个作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是感性的,读者也是感性的,我想把它做成一个精神上的博客。”⑫传统的文学创作由于读者无法即时参与到作家的创作过程中,作家往往习惯于“闭门造车”,作家在创作中只能一厢情愿地猜度读者的阅读期待。而有了博客的深度介入,作家可与读者“零距离”对话,读者成为一种直接力量,可以直接参与到创作进程,与作家同行。在创作过程中伴随着对话和批评,作家自然也就可以听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丰富的声音和意见。

伽达默尔曾在他的经典著作《真理与方法》里这样说:“必须从一开始就对文本的异己性保持敏感,但这种敏感既不涉及所谓的中立,也不意味泯除自我,而是为自己的先存之见与固有理解容让出一块空地。对自己偏见的觉察是件重要的事,因为这样,文本才能呈现出它所有的他性以及它那相对于读者固有理解的真理。”⑬读者中许多芜杂的声音混合在一起,也许会制造出不少喧嚣和浑浊,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但众声嘈杂,也会促使作家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克服自己的先存之见与固有理解。作家与其博客读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稳定现有的读者群,还能培养潜在的读者群。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最能反映某个作家作品的实际效应的,还应当是普通读者。而正是众多普通读者的反应,才构成了真实的社会“文学生活”,而这理所当然要进入传统作家的视野。当然,博客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平台,作家为了他人而改变自我是一种可悲的事情。不泯除自我,但又不固执己见,包容、开放才是写作走向佳境的最好状态。

我们知道,在博客留言里,除了读者就作家创作中的诸多问题与作家进行交流外,他们其实还会问作家很多与写作无关的事情。作家博客有时不仅可以是一个“快递邮局”,作家能以最快速度得到第一手的读者反馈,而且由于博客可以自由出入的特点,读者可以不顾主人意愿地停留、吆喝甚至发泄,因此也就像池莉曾经形容的那样:“博客像一个没有篱笆的院子”,也正因为没有篱笆,作家会有些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不适应,但这种开放性特征,显然更接近于交流的真实状态,有人赞美,有人批驳,言语上难免有些激烈,这都是公共交流中正常不过的事情。

刘震云虽然直言自己不懂博客,“但大体明白是一个可以和许多朋友直接交流的专门的地方。因为相互不见面,这里可以不说假话,说真话;不说好话,说坏话。当然,多听不好的话,对我会更有帮助。”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虽说网络虚无,可是虚无有时比真实还有真实感。相信躲在计算机后面的人,比站在现实里的人真实,就因为有遮掩庇护才可以真实(包括善意与恶意)。

3.提升作家的公众形象及自身影响力

所谓作家的公众形象是指公众对作家的态度和看法的总和。虽然说作家的公众形象主要是由其作品建立起来的,但到了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作家若还是只会“闭门造车”,无疑会被公众渐渐遗忘或误解,而提升作家公众形象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博客。众所周知,博客是传播思想、展现学识、掌握公共话语权、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日前,随着纯文学地位的下降,纯文学的发展空间在当代变得越来越小,作家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展现自我,并积极开拓自己的活动空间,以便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与世界。在博客里,作家除了可以发布与创作作品相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在博客上发表对社会生活、文化等各类事件的评论,展现自己其他方面的兴趣或才华,给读者和公众提供一个深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渠道。

依葛红兵之见,中国现代作家从开始至现在,一直充当着说教者、代言人的身份,“‘为大众’的写作往往变成了‘化大众’的写作,文学成了意识形态的教训、精英的教义……生活的常态是什么并没有被呈现出来,文学的大众化、大众的文学也没有真正实现。今天我们依然面临重建作家身份、回归日常经验、重构大众诗性书写的问题”⑮。在传统传媒时代,成名作家更多地被确认为是一个纯文学创作者,然而在博客的世界中,由于空间的自由性适合作家们去做其他各种各样的事,比如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各种与创作有关或无关的议论以满足他们的各种业余爱好等。尽管博客中所出现的作家身份转换并不会导致作家身份的终结,但这些肯定会对原有的作家身份,包括他的纯文学作家的身份构成一定消解,进而影响其叙述文本或话语,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他离线之后所创作的作品,让作家的作品更接地气和更具亲和力。

对于传统作家来说,由于很多东西在传统媒体上是没办法写的,甚至编辑根本就不可能刊登,或者那些被传统媒体轻忽不屑的东西,在网络上却会受到相当的肯定和欢迎。博客可以让作家更贴近自己的内心,写出长久以来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博客的自由和宽容可以给作家带来自由畅达的创作快感。

三、结语

不可否认,博客的写作如一切网络写作一样,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就像欧阳友权所说的那样:“‘输入’代替‘书写’,其所形成的‘词思维’对‘字思维’的替代,以及‘词思维’与‘图思维’的相互渗透,已经悄然置换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词思维’的快捷与‘图思维’的直观在使表达提速的同时,却挤占了‘字思维’的理性过滤和思想沉淀,把文学创作的意义生成全部交给了感觉的撒播,消弭了文字书写时的深思冥想和因表达‘延迟’而凝练的语言诗性,让平面化、碎片化的文本消解文学深沉的意义维度和历史的纵深感。”⑯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写作中的深思冥想所形成的语言诗性以及意义维度和历史的纵深感,也许会被平面化、碎片化的博客即时写作所消解,而这些变化是传统作家以及热爱传统写作文本的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是否因此就因噎废食,否认博客自身的影响力和对作家创作理念的影响力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力呢?笔者认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得有失,博客写作使作家失去的可能会是部分时间、精力和耳根清净,但收获到的却是作品更接地气和更具亲和力。博客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释放作家的内心世界、拓宽作家的表现空间,还可以即时性地展现作家生活及创作的多种风情。文学创作绝不是闭门造车,绝不是置读者需求和社会发展变化而不顾,传统作家能做的就是与当下、与读者共俱进,拿出自己的诚心和耐心,不厚此薄彼,不高高在上,而是好好打理博客这块芬芳四溢的花园一角,让文学的这个大园地能一直保持四季不败、百花盛开。

①雷达:《当下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组》,《小说评论》2010年第2期。

②莫言:《第一篇博文》,莫言新浪博客,2009年12月21日。

③叶永烈:《加盟博客的感想》,叶永烈搜狐博客,2006年7月31日。

④梁晓声:《不会写文章回应网络上的污言秽语》,新华网,2013年8月1日。

⑤⑦池莉:《开博是个天真错误网络太直接无法消受》,《广州日报》2006年7月24日。

⑥引自丁丽洁:《半年不到作家纷纷关闭新浪博客还可走多远?》,《文学报》2006年4月29日。

⑧早日成家:《作家博客能走多远》,温都博客,2010年5月24日。

⑨苏童:《莫言得奖可谓实至名归》,新浪读书,2012年10月11日。

⑩莫言:《莫言谈网络文学称其势不可挡传统阅读不会消失》,《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2日。

⑪乐梦融、冯伟:《看看博客发发微博不算阅读》,《新民晚报》2011年8月19日。

⑫引自叶剑松:《虚拟世界的另类书写——从余华看博客对文学的影响》,《文学报》2006年10月19日。

⑬[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下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498页。

⑭刘震云:《第一次想说的话》,刘震云新浪博客,2005年10月24日。

⑮葛红兵、郜元宝等:《精英的终结与作家身份的重建》,葛红兵新浪博客,2006年6月23日。

⑯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发展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1]雷达.当下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组[J].小说评论,2010(2).

[2]丁丽洁.半年不到作家纷纷关闭新浪博客还可走多远?[N].文学报,2006-04-29.

[3]韩少功.文学:梦游与苏醒[R].首届上海大学文学周系列演讲,2006-06-30.

[4]早日成家.作家博客能走多远[OL].温都博客,2010-05-24.

[5]莫言.莫言谈网络文学称其势不可挡传统阅读不会消失[N].人民日报,2012-10-12.

[6]叶剑松.虚拟世界的另类书写——从余华看博客对文学的影响[N].文学报,2006-10-19.

[7][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下卷)[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8]葛红兵,郜元宝等.精英的终结与作家身份的重建[OL].葛红兵新浪博客,2006-06-23.

[9]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作者:吕燕,文艺学硕士,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当代文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莫言博客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过去的年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军旅雅士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