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表现

2015-07-13刘文君

北方音乐 2015年14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钢琴曲和弦

刘文君

【摘要】由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在原作的技术上丰富了和声织体同时对钢琴演奏技法的特点进行了充分运用,使得《二泉映月》的形象更加鲜明且生动,情感也更为深刻,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洋乐器相结合的非凡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二泉映月;创编民族化

《二泉映月》作为二胡独奏曲中最典范的作品在我国家喻户晓,而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丰富的音乐织体让其旋律更具有交响性,展现了中国的音乐技法与西方器乐相结合的完美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它在保留原曲主题的音乐特征的基础上,对其音响做了大胆的诠释。

一、主创者与二度创作者

《二泉映月》作为一首经典的二胡独奏曲是阿炳(原名华彦钧)一生呕心沥血的高度艺术结晶,此曲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作者借曲抒怀表现了不畏生活的困苦而屈服的精神;也流露出作者对黑暗旧社会的愤慨。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储望华先生在1972年根据其原曲改编而成的一首独奏曲。在编创过程中,作者很注重原曲“韵味”的保持。为了使改变之后的《二泉映月》在音色上更加浑厚,改变之后的钢琴曲在左手部分设计了许多大拇指的钢琴技法以及旋律弹奏的指法,这样就能够得到原著中阿炳运用中线和老弦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西洋化,西洋乐器中国化”的特点。

二、《二泉映月》的钢琴创作

改编后的《二泉映月》音响具有交响性,感觉曲调是从悲愤中迸发出来,使曲子在原作的基础上更加体现了“依心曲”的韵味。

(一)保留精华、适当裁剪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一首对单一主题形象进行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奏曲,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因子、主体段落、四次变奏外加3小节的补充和声,改编者保留这种变奏曲式,同时将原作的长度由89小节精减为65小节,使得改变之后的曲子显得更加的精炼,作者除了引子、主题段落保留不变外,将原曲中的五次变奏在对旋律结构做了裁剪后,缩减为四次。

(二)突出内涵,丰富织体

二胡与钢琴分别是中、西方极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乐器。改编之后的《二泉映月》依然保留了原著在旋律上的基本风貌,在此基础上,左手伴奏织体的手法以柱式和弦的方式为主为主,以古筝式和弦为辅,极大程度上丰富了音响。在保留空泛的纯四、纯五度以及二度的基础上,加上了大量的密集和弦,这就使得整个曲子四个声部之间的距离出现了多种变化,时而凝重,时而轻灵,给听众带来了十分享受的听觉体验,最后在51小节,整个曲子推向了最高潮,在高声部运用四、五度叠置和弦,虽然低声部与其形成了纯五的关系,显得比较空泛,同时又具有稍微动荡的和声效果。全曲展现给阿炳的却是性格刚烈的阿炳经过一番艰苦而又激烈的争斗后,以不屈的性格重又行进在凄凉的街上。

(三)增强音区与力度对比,扩展表现空间

钢琴曲《二泉映月》的主题音乐短路的跨度较大,达到了39度,音区从B2跨到了E3,同时左手的低声部连续下行纯八度级进,如此大的跨越感,使得整个音乐变得更加有张力和活力。此外,第四次的变奏中,音区从B2到e4扩神了46度,整个曲子中最低音使用了五次,最高音使用了两次,改变后乐曲的音区的跨度可见一斑,这就给人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像是在刻画阿炳内心激烈的动荡与一种不安的情绪,增强了主题音乐的陈述性与层次感。其次,展现音乐的内在情感与风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应用丰富多彩的力度对比。纵观全曲,储望华在改编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钢琴这力度对比强烈的优越性,改变后的曲子力度范围相较于原著明显扩大,这种空间的延展充分诠释了人生新的感情。

三、民族化文化的展现

(一)民族五声旋律

《二泉映月》不仅融入大量纵向和声处理,同时很好的把握了无声旋律的特性,在钢琴的高中低分区实现了利用不同力度来表达主体和精神:高音区表达激昂的、悲愤的情感、中音区平缓、细腻,表达一种哀叹之情、低音区厚重、实在,表达一种苍凉之感,这种感觉与原著的二胡演奏效果十分贴切。钢琴演奏中的颤音以及倚音与二胡中颤吟、滑奏异曲同工,此外钢琴中用琶音装饰的无声旋律还带有民族的特色,琶音是五声音阶,能让人联想到琵琶、古筝等古典乐器的“滑奏”。

(二)民族风格的乐音修饰

作者为了在钢琴这敲击乐器上演奏出那古筝式的流水之音做了大胆的尝试。全曲有两处用的是逆琶音的手法,分别是第23、31小节,在演绎这段古筝式的琶音时要求指尖快速而均匀的跑动,使力度由上而下逐渐的增强,声音做到既从容又洒脱,由底而升、由清而浊、由上而下的逐渐增强力度的变化,发挥钢琴低声曲的优势,弹奏出幽深而又厚重的音响效果,以表达阿炳压抑而又悲愤的内在情感。

(三)民族化的和声

钢琴曲《二泉映月》将民族风格的曲调和传统的三度叠置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欧洲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声与民族风格曲调相结合的典范。作曲家大量将四、五度的和声叠置来代替三度叠置,这样能够对西洋传统和声的功能性进行削弱,从而使曲子有一种民族的特色以及和声的效果。

为了能够使改变之后的曲子与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相适应,《二泉映月》在确定和声风格的时候充分了调式风格的特质。总结起来,作者通过在改编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替代音、省略因、附加音来增强各个曲子的声音结构特色。例如:乐谱第3小节中,第三拍得和弦如按功能属性应该是E-#G-B的配置,而作曲家用#F(商)音来替换#G(角);在第6节中,第四拍和弦第6中B-#C-E-#G的#C(羽)音就是一种较为明显的附加音,这对和弦的三度叠置关系进行了减弱,同时利用了一些特定的和弦。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用钢琴来演奏这首中国风格极其浓郁的《二泉映月》不但保留了原来的风格与特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得到加强。乐曲集中体现了钢琴在艺术表现上的优越性与演奏手法的多样性,是中西方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也是中国的钢琴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正如魏廷格先生所述:“中国钢琴改编曲,不仅是中国钢琴曲创作的需要,也是整个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这是历史对中国新音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705-708.

[2]李民维.中国传统器乐曲欣赏.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

[4]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5]魏庭格.论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中国音乐学,1999.

[6]袁静芳.民族乐器.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65.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钢琴曲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夜的钢琴曲(六)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如泣如诉等
跪听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