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民族乐器波伯音乐作品赏
2015-07-13秦继仙
【摘要】纳西族,是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丽江纳西社会神秘、传奇,许多领域均属于被人们忽略而在纳西人世界里却被无意识的、自然的重视了。在丽江,绝大多数的纳西人家都珍藏着波伯,对波伯的吹奏技巧高低均不重要,重要的是波伯已成为纳西民族灵魂中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运用在纳西人生命的全过程,装饰着纳西人全部的精神世界、生命历程,成为纳西社会的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纳西族民族乐器;波伯;作品赏
纳西族,是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云南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县、永胜县,迪庆州中甸县、德钦县、维西县等,四川,西藏居少部分。因方言不同,纳西族自称的称谓不同,丽江等多地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纳恒等。纳西人认为,纳“大”或“尊贵”之意,“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纳西作为共同的族称。
一、纳西族乐器波伯产生的历史渊源
丽江纳西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泛的吸取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沟通是纳西族社会各个阶层最注重的大事,以博大的胸襟容纳本民族以外的文化,吸收周边藏民族等文化。尤其,对汉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移植,使其成为最趋于汉文化标准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丽江音乐文化艺术的广泛融合和移植,堪称少数民族与大多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特别是在古代宫廷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即完全的现代科技的保护和传承手段,完整保留了唐宋以前的宫廷音乐并赋予了深刻的纳西人文色彩,致使这些唐宋以前的音乐鲜活到了今天,依然青春靓丽,深蕴激情。同时,通过纳西古乐的连续不断的音乐艺术的生命运动,使得纳西乐器“波伯”,奠定了它在音乐界、器乐界,尤其是纳西社会的重要地位。
据文献记载,《北史:高丽传》乐白五弦、琴、筝、筚篥、橫吹、萧、鼓之属,吹芦以和曲。宋庄秀裕《鸡肋编》卷下:筚篥本名悲篥,出於边地,其悲声亦然,边人吹之,以惊中国。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唐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中说筚篥者,本龟兹国乐也,亦名悲篥,有类于茄。唐代杜佑撰,《通典》中说:筚篥者,龟兹国乐也,亦名悲篥,有类于茄。唐代杜佑《通典》中说: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宋陈扬传《乐书》中说:筚篥,一名悲篥,一名茄管,龟兹之乐也。以竹为管,以苇为首,状类胡笳九窍……至今,鼓吹教坊用之,以为头管。
二、纳西族乐器波伯及吹奏技巧
波伯,音色或高亢清脆,或哀怨悲凉,质感鲜明,通过气息支撑,表现圆润不断,委婉起伏的持续音,其音色深沉、浑厚、凄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表现悲愤,激昂情绪时有独到功能,古人往往借它抒发伤时感事的情怀在法曲等演奏中常为领奏乐器。经丝路作为胡乐的一部分传至中原。唐玄宗一直是胡舞胡乐的崇尚者之一。据传,他曾让胡人乐队到宫中为其演奏,联系不断,数天数夜,听得如痴如醉。这种表达人类心声的小乐器之感染力,正是人类音乐及纳西音乐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波伯,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年,又称悲篥,茄管,管子,属于古代龟兹的簧管乐器,其音色正符合了纳西民族的民族性格,谦卑、低调、内敛等,这一点,《纳西族史.》及其他有关纳西族史书均可求证。
波伯,一种善悲的乐器,通过历史生命巨变的契机,传到纳西族世代居住的丽江,其善悲、善感的音色,对纳西民族产生了深深的引力,于是,怜惜它,保存它并运用于丽江的一切与情绪相关联的生产劳动和婚丧庆典民俗之中,至今,几呼成了纳西民族音乐的代名词,是一种标志,一种特殊的符号,当今,人们说到纳西音乐,必然要把重彩留给波伯作经典描绘。运用波伯演奏的经典曲目有:《铜锅滴水》《美丽的白云》《万年欢》《代王》《浪淘沙》《山坡羊》《虞美人》及《白沙细乐》庞大的系列曲目《一封书》《别时谢丽》等。
三、波伯在纳西社会的现存状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丽江音乐文化不断繁荣,出现了一大批音乐行业的从业者,成为今天丽江音乐文化的领航人,因此,从那个时候起,丽江纳西族、傈僳等原生态音乐、丽江新音乐(渗透着深刻的纳西民族元素的丽江流行音乐)、丽江民族新音乐(渗透着深刻的纳西民族元素的丽江现代民族音乐),尤其是以音乐民族学家宣科为主而倡导的“纳西古乐”逐渐发展壮大,波伯作为纳西族标志性的乐器,在空前繁荣的丽江音乐文化大潮中愈加凸显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于斯、长于斯的丽江音乐文化人杨曾烈,经过著名纳西族民间老艺人《白沙细乐》主要传谱者和锡典的精心培养,掌握了波伯的制作技术、吹奏技巧和多种吹奏风格,杨增烈、李新民等一批音乐人,经过长期钻研,把波伯作了历史性的创新。将波伯的发声孔从原来的五孔、六孔等,创造性的改革为八孔(前七后一),使音域扩展为e?1—g?2,因此,波伯的音色、音域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良,传统波伯的音域已完整的增加了十度。
丽江纳西社会神秘、传奇,许多领域均属于被人们忽略而在纳西人世界里却被无意识的、自然的重视了。在丽江,绝大多数的纳西人家都珍藏着波伯,对波伯的吹奏技巧高低均不重要,重要的是波伯已成为纳西民族灵魂中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运用在纳西人生命的全过程,装饰着纳西人全部的精神世界、生命历程,成为纳西社会的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人的灵魂和机体是同等的,均需要供给粮食,波伯就是其精神领域的普遍需要,通过波伯与天地自然对话,甚至喃喃自语,从中可见,波波在丽江这一片土壤中的音乐民族人文厚重深刻的天然环境和历史渊源。这种精致且细致的小乐器,这种深刻的婉转,将伴随纳西族人从生命的起始直至生命结束,世代相传,其音不衰。
作者简介:秦继仙,女,副教授,蒙古族,云南省丽江市人,现任职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教育学、声乐学、音乐民族学、播音主持学及人文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