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寒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2015-07-13秦迪

城市地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高等学校

摘要:文章通过对严寒地区高校校园规划现状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在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新校区选址、形态控制、路网规划、功能整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严寒地区高校校园规划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严寒地区;高等学校;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引言

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不仅是要提供给师生员工一个可以使用的场地或者空间,更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到塑造人的作用。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以人性化的环境育人,以合理的空间设置服务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影响人,这才是校园规划之于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园规划作为校园建设的先导,应该通过科学严谨的规划手段,规划园区内的各种项功能与配置,达到布局合理、使用便捷、景观优美的效果,厉行节约、避免浪费,这样才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1.严寒地区高校发展现状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吉林省本科院校共有 27 所,高等专科学校 19所,独立学院 10 所,民办高校 6 所。高校的区域分布与吉林省构建的经济发展区的区域布局战略相吻合,主要集中分布于省内中心城市,零星分布于辽源、松原、四平、通化等地。在全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吉林省高等学院各项指标稳步增长。截止到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数57个,增加了13所院校;招生人数增加了1.91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教职工人数的增加,校园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却没有增加,已经难以满足学校的需求,也给学校未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学校园建设本身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目前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招生现状的,需求导致许多设计规划项目仓促上马,校园的规划设计没有切实考虑师生的使用诉求,没有认真研究地域特征与环境要求,仅仅满足于自上而下的设计程序和华而不实的图面效果,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规划设计方案,在最终的使用效果中败下阵来。

2.严寒地区高校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理念

校园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很多仍然是传统的固定模式,使校园规划缺乏弹性,影响了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大学发展规划应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前瞻性,如吉林省高校一些初步设计,只按照现有学生的规模去进行规划,在招生规模的扩大后,新校区的建设受到原有规划结构的影响羁绊,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所以当设计师忽视校园建设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把是学校发展的当做是一个静态的物质形式,必然产生新校园建设对校园发展的制约。因此,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在用地方面保证一定预留发展空间;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学校规划伊始引入绿色清洁能源。

2.2规划设计过于重视图面效果

现在许多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更注重图面的视觉效果,忽略寒地校园规划的气候特征、地域属性、空间尺度等基本要求。尤其固定模式的规划设计方案,很难真正体现使用者的目标意图,往往通过新奇的造型与漂亮的效果图征服招标方的眼睛,所以使规划设计总有相似性,缺少可识别性与创新性。而对于设计师而言,精彩的效果图要比规划的实际应用功能能有价值,从而产生重视图面效果,轻视实用功能的现象。

2.3规划设计中功能分区公式化

已经建成的的大学校园规划通常由教学区、生活区、服务区、及体育运动区等功能构成。为了满足师生使用要求,保证现代化校园的便捷性,普适性,在校园规划中可以采用的混合式与组团式的分区模式,如教学区中适当植入服务性功能,运动性功能,既可以适用师生多层次的要求,又可以活跃空间氛围,变公式化设计成为人性化设计。

2.4规划设计中用地的限制与影响

一些高校的规划往往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在规划用地上被一些大型基础工程项目挤压、被侵占,一方面严重破坏了校园的整体结构,一方面给学校发展带来不可逾越的困难,甚至可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基础建设产生的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污染对教科研设备环境以及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都带来巨大危害。

同时,由于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展,学校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校园拥挤,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都受到了制约。既有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更无法设计未来的发展,所以除了新校舍搬迁的强烈述求之外,这类院校需要重新整合校园用地,重新进行规划设计。

3.严寒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3.1新建园区的用地设计策略

高校园区用地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组成。各用地设计应满足规范与实际使用要求。校园的选址,对于一所高校从规划到管理,乃至高校的长久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全局性的決策。严寒地区高校新建校园的选址,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的特征,保证用地的完整,建筑节能设计的可行性。一方面也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选择生态良好、环境幽雅的自然环境,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做到综合统筹、联合开发,才能促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的形成。

3.2形态控制策略

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要有效地控制高校校园总体布局的基本形态。

3.2.1线形模式。以校园道路网为线性模式的基本构架,呈现以主干道与次干道与人行道相结合的线状网络,并以此组织校园规划的基本功能设置。如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以及服务区布置在核心线形的两侧,一方面使得各功能区既保持相对独立、一方面又能便捷联系,适于同步发展。但是线性模式也存在流线单一,联系不变,缺乏空间特征的不足的问题。

3.2.2核心模式。以学校的公共设施如:绿地、广场等作为绿心,其他公共实施围绕在周边,共同成为校园中心。其他各功能按照放射状进行扩展布置。便于校园设计的拓展,做到提前用地储备,灵活后期校园发展。这种模式适合校园用地比较复杂的情况。

在校园规划的实践中,应该更多考虑因地制宜,强调多种模式的组合,结合自身的自然特点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布局模式。

3.3路网设置策略

校园路网是校园形态的主要构架,也是校园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校园内部功能与功能,功能与环境,校园与外部交通,以及校园与城市环境的交通联系问题,同时也担负着消防通道与景观要素的使命。

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呈现出人车并行,阵发聚集的特征。在上下课期间、公共活动如:新生报到,老生毕业,学校运动会、学生文艺、体育活动等期间往往会在短时间爆发大量的人流聚集。考虑到这样的人流特征,校园的路网设计需要充分的发达的疏导与流动来满足需要。如大学校园环形空间布局可以采用环形校园道路设置;带形空间布局可以采用树枝形校园道路布置;自由形空间布局可以采用棋盘形校园道路布置。遵循“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原则,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路网交通体系。同时,在设计中,考虑到校园景观设置的要求,道路还要成为校园规划的序列设计导线,引导校园空间的发展,形成较好的视线效果。

3.4空间整合策略

校园功能空间组合设计是校园规划用地紧凑,分区使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校园的功能空间分划应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环境特征,进行科学的整合与发展。

教学区是整个校园规划的主体。包括各教学单位的教室、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平台、图书馆等形式。教学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校各学科的特征,将教学单位先进行分区组团,然后在进行教学楼设计,可以并用的实验、研究的用房可以考慮合并设置,减少重复功能产生的浪费。同时教学区作为主要空间、静空间设计,要注意避开各种干扰因素,以保持学习、科研环境的安静。教学区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在规划过程中也要保证学生使用路线的合理性,避免较长路径的产生。

生活区是校园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设计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关系。既要保证互不干扰,要要保证联系便捷。

运动区是校园规划中的动空间与大空间,大场地部分。设计中要保证和教学区的防噪间距离,并要位于学生经常活动的流线上,可以采用分区设置,集中布置的办法。同时作为大空间,大场地的设计,往往成为校园场地与建筑设计中的视觉重点,所以要妥善处理其空间与建筑的形态,成为校园规划的亮点。

后勤服务区是校园中的辅助部分。一般布置在靠近校门次入口附近,便于大型设备车辆出入,尽量减少对校区主要功能空间的干扰,保证步行人流的安全。

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也带一个崭新的分区,科学园区。这一区域也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设立科技开发与实验室相结合的区域,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

结语

大学校园的建设正经历着一次快速增长的时期,许多严寒地区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调整、改建、搬迁、新建等各项任务。新校园建设、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环境变更,对新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能源保护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关注质量与科学性规划,是当代大学校园规划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丽颖. 长春工程学院西校区改建规划设计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09(03)

[2] 宋泽方,周逸湖[编著].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3] 叶如海,方遥.当今大学校园规划的评析[J].南京业大学学报2005(01)

社, 2006

作者简介:秦迪(1973-)女,副教授。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高等学校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