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小说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2015-07-13周元武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玛蒂尔故事情节项链

周元武

小说是一种拥有最大读者群的文学样式,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阅读鉴赏小说是每一个小说爱好者,特别是中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阅读小说的步骤

1梳理概述故事情节

准确概述故事情节是读懂一篇小说的基础,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概述情节是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情节不能疏漏,否则会影响对主旨的分析。概述情节时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小说和记叙文相比,只是对人物和情节进行虚构罢了。概括时,中心要素是事件,遵循从繁到简的过程。

例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项链》,基本故事情节可概述为:玛蒂尔德为参加舞会向朋友珍妮借了一挂项链,舞会结束,回家途中她弄丢了项链,夫妻二人因找不回项链,花掉了所有积蓄,放了许多高利贷,买了一挂一模一样的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赔偿给珍妮;此后,夫妻二人付出了十年的辛酸努力,偿清了可怕的债务,最后,玛蒂尔德在公园里同珍妮邂逅,交谈中,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再浓缩即成了“借—丢(失)—赔—知”项链的故事链条。

2分析确定小说主人公

从上述故事情节的概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玛蒂尔德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是故事陈述的主体,因为有了她的一系列心理和行动才有了故事,她是贯穿故事始末、反映主旨的人物。

小说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长篇小说《红楼梦》就有多个主人公。单就表现曹雪芹的爱情观这个主题来说,至少就涉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这四个人物。曹雪芹为了打破才子佳人这种传统的爱情观,表达自己“只有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理想愿望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这个观点,在小说中对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个人的家庭出身、性格、爱好、外貌等都做了精细的描绘和详细的交待。

这三个女孩都深爱着宝玉,宝玉也爱她们。如果按照才子佳人、门当户对的标准,宝玉应该首选宝钗。“阿房宫,三百里,比不上金陵一个史;丰年好大雪,白玉为土金如铁。”这是当时描述史家、薛家豪富的打油诗。不仅如此,薛宝钗的知书达礼,她的热情、健康、美丽似乎也在黛玉之上。同样具有诗人才气的史湘云更是美若天仙,其健康美也在黛玉之上。黛玉体弱多病,家道中落,寄人篱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宝玉最终选择了黛玉呢?黛玉最懂宝玉的心思,他们都读甚至一同读《西厢记》这类“杂七杂八”的书,黛玉不像宝钗那样一定要宝玉读正经书,求取功名。宝玉说:“要是她也说那些混账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这说明宝玉爱黛玉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理想愿望。

3联系环境,分析小说主题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居于中心要素的是人物。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离不开情节,对情节的分析也离不开人物。一篇小说,我们大体上通过对人物、情节的分析就可以揭示主题。但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是主题是否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尺。环境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

我们理清了情节,确定了主人公,只要对人物和情节展开恰当的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揭示主题。玛蒂尔德请得起仆人,午餐有肉汤,照理说她的生活也算是小康水平,为什么她对现实家庭生活不满?通过情节,我们知道是因为她一心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为什么她要去借项链而不听从丈夫建议戴鲜花呢?她怕在阔太太面前露穷酸相,同样的原因,离开舞会时,慌乱中丢掉了项链。她在追求物质享乐时,处处向上流社会的贵妇人看齐,这种追求享乐超越现实的心理就是虚荣心。一夜风光换来十年辛酸,这是一个悲剧,悲剧的主观原因就是她的虚荣心,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从情节发展来看,丢失项链后,她没有选择逃跑,没有选择赖账,而是选择倾家荡产的赔偿,这里可以看出她勇于担当的一面。为偿清债务,她租一个小阁楼住下,承担一切粗重的家务,她变得勤劳、坚强起来。可在情节发展的高潮中,作者又安排她知道项链是假的,让她觉得十年辛劳的付出没有价值,这给她精神上狠狠一击,这是作者对她虚荣心的一种嘲弄和批判。以上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对虚荣心的揭露和批判无疑是小说的主题。

我们在分析主题的时候,又不能脱离环境。小说中关于玛蒂尔德出身、婚姻状况的介绍,关于玛蒂尔德梦想和追求的描写,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巴黎社会贫富悬殊,等级森严,上流社会过着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生活。这种不良社会风气诱使玛蒂尔德这个小人物一心跻身上流社会,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一挂钻石项链对富人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对穷人来说却要付出一生的幸福,这是对社会不平的抨击,寄寓了作者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综合《项链》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其主旨可概括为:小说通过“借、丢、赔、知(项链)”的故事情节,揭示和批判了人性的弱点(虚荣心),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不公平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二、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情节的合理性和曲折性

故事情节的设置需符合生活逻辑,否则就会让人有失真感。故事情节的设置需一波三折,方能引人入胜。

《项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就是情节设置巧妙合理的典范。请看前文三处伏笔,借项链时珍妮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可以”。在寻找卖出的珠宝商时,老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了这个盒子。”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在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表示她毫不在意。这都说明那挂项链是假的,因而结尾说那挂项链是假的就不显得唐突,这就是符合生活的逻辑。

小说是靠曲折生动的情节引人入胜的。《水浒传》写到高潮时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是最好的注脚,小说中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悬念环生。《西游记》中,唐僧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至少有八十一次波澜。短篇小说如《警察和赞美诗》中,苏比的六次犯罪均让读者的心提到嗓子眼上,他本该被绳之以法,警察却视而不见。当苏比在教堂外进行灵魂的忏悔,准备重新做人时,竟然是“布莱克威尔岛,三个月”。就连不以情节取胜的《荷花淀》也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小苇庄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一人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探夫的情节出现了偶然性——部队转移,不遇而归。途中遇敌,又是一波,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又巧遇丈夫,并且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分析人物和环境的典型性

典型人物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并显现出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形象。

典型环境是环绕着典型人物的,是充分体现了特定社会历史氛围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并且具有鲜明特点的具体生活环境。优秀的作品,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阿Q正传》之所以能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共鸣,是因为他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将现实的劣败转化为精神上的胜利——为多数民众共有,只是在阿Q身上有其特有的表现。当一个人在现实中遭遇了挫折、失败,想抗争又无能为力,想反抗又反抗不了的时候,往往为自己找理由开脱,寻求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个阿Q呢?这就是人物的典型性。

如果说法国上流社会的奢靡之风是玛蒂尔德悲剧性格形成的典型社会环境,那么全民抗战的社会背景就是《荷花淀》中小苇庄一群青年成长、成熟的典型社会环境。孙犁在小说中间接反映了这种环境。水生对女人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也不能全靠别人。”水生的父亲拉着小华对他说:“……你放心去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村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在这里全民支持抗战,就是当时典型社会环境的折射。

3分析作品的时代意义

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我们这个时代存在着;同样曹雪芹的爱情观和孙犁在《荷花淀》中表现出的一群青年男女勤劳纯朴、团结互助、爱情忠贞、爱家爱国等美好的人性,在我们这个时代也存在着,优秀的作品能跨越时空,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上粗略地谈了谈鉴赏小说的步骤和方法,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望同仁斧正。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443111)

猜你喜欢

玛蒂尔故事情节项链
丢失的项链
项 链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读《项链》有感
找项链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真心假项链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