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5-07-13姜有荣
姜有荣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古诗词创设的诗情画意,导致古诗词教学枯燥乏味、毫无意境,学生也就很难准确理解古诗词的真正内涵。
一、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诗词的鉴赏能力极为不利。如部分教师“以讲代读”,忽视了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即通过朗读感知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虽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是在古诗词学习中,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背诵,很难在读到诗歌意境和画面特征时重现画面。因此,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大部分都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能真正读懂古诗词的内容,更谈不上对古诗词的赏析了。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背诵,诗句语言通俗易懂,从内容看,都是送别诗。但是有多少学生能在读这两首诗时,通过诗词中展现的画面,品出李诗的豁达、乐观,品出王诗的离愁和洒脱呢?这充分说明仅仅靠背诵、记忆,而不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无法真正弄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品不出诗歌的情趣和意蕴。
二、古诗词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入诗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古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了解诗词要表达的意境,从而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抓住诗词所表现的客观物象,让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的、动态的画面,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内容。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能把古诗词教“活”,让学生也学“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该诗的写作背景,强调该诗主要是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表达自己天涯沦落的不幸。在讲解《琵琶行》这首诗后,让学生对琵琶女、诗人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诗歌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营造情境,将诗中的情景再现于学生面前。在这样的意境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琵琶女三次演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领悟到诗人和琵琶女通过琵琶曲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悟《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再如学习屈原的《离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这位历经坎坷却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了解诗人在《离骚》中表达的主题,从而更好地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境,更好地把握诗词。
2抓住诗眼,品诗情
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诗眼”可谓是整个诗词的中心,往往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大部分诗词中,诗人会用比喻、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出“诗眼”,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深入品析,就能更好地把握诗词意象,找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基调。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首先我们知道该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离开长安,处于长期的漂泊生活状态,饱受了生活的辛酸,看透了世态炎凉。因此,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孤独、寂寞。因此,全诗的“诗眼”为“独”,围绕“独”字,让学生深入品析古诗,找出诗中表现出诗人孤独与寂寞的字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深入品析,找出诗中“尽”“孤”“独”“闲”等字眼,理解诗歌中表达出的孤寂之情。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抓住全文的“诗眼”来深入品析诗词,就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准诗词的感情基调,从而把握好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师生互动,了诗意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紧随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师生活动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古诗词的意象。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讲者,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畅所欲言地发表观点。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了解诗意时,更好地体会到诗歌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江汉》时,诗中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样一句。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此句诗中诗人用了哪几个意象,体现出了怎样的意境?问题提出后,笔者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学生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学生2:“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身处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例如,在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引导学生分析“近”字的表达效果。
学生1:(从字面意思理解)有“主动亲近、接近”之意。
学生2:(通过诗词的意境联想得出)在清澈平静的江水中,有一轮孤月似乎主动亲近诗人,想慰藉和抚平其寂寞的愁心。
学生3:(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认为)“近”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还表现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再也不是教师直接的灌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难点。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入诗境、品诗情、了诗意”,将这三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审美能力,让学生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遗产的重任,这也是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中学(7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