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剧唱腔重在借鉴和吸收

2015-07-13王流书潮州市潮剧团52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潮剧声带剧团

王流书 (潮州市潮剧团 521000)

潮剧唱腔重在借鉴和吸收

王流书 (潮州市潮剧团 521000)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瑰宝,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蕴含着浓郁的潮汕历史文化和优美唱腔。

念初中的我,受姑母影响,对潮剧唱腔情有独钟。于1985年考入汕头戏曲学校,经过四年的专业训练,在唱念名师范泽华,黄清城,黄金泉,王志龙,郑国舜,高丁城,杨江全等老师悉心传授下,对潮剧唱腔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唱念基功,四年的苦练和实习,我的演唱技巧有了较大提高,质的飞跃。

毕业分配到团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舞台实践,我深深感到,潮剧唱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若没有进一步仔细研究,加以克服,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大胆改革,潮剧唱腔是难以谈得上创新和发展的。

首先,关于定调问题,目前我们舞台定调是以F为主调,男女同腔同调,随着戏曲改革的不断创新,一些童伶制的产物以不再适合当今的发展,但是现在的演出,大部分青年演员还处于身体发育,那么在变声期这阶段,声音的恢复,稳定巩固,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声线很难适应F调的演唱方式,故此,男女同腔同调是一个不够科学的发音方法。

其二,谱曲问题。毕业刚到团工作,第一个戏就是接唐龙通师兄的《五女兴唐》,吾扮演黄员外,那个时候的我还处于变声时候, 音域只能唱至F调3音,但由于剧情需要,音乐设计为了增添效果,以F调的4过渡到5,只好去适应力不从心的音乐设计,几场的演出,却出现“老虎彩”,出现破裂音,塞音的现象,曾一度声带严重受损,嘶哑沙音,无法正常演出。时至今日,往事历历在目,那如果采用另一转换调式,如以C调或者 降B方式去谱写青年演员的声线,那便可轻松上阵应战,游刃有余去完全剧中的唱腔

其三,科学演出问题。剧团现在的生存是广场戏演出,一年将近二百多场的演出,每个晚上都是上下集的长戏,5个小时的工作量,的确辛苦,特别是我这个老生行当,如《忠烈千秋》原上中下3集戏中,寇准的角色可谓重头戏,到演出结束后声带都变成沙哑,造成声带小结,多次就医,差点无缘离开了心爱的舞台。因为剧团是长期性专业演出,有的是接连不断一出门便是一月,难免有时出现声带疲劳现象,故此这就需要科学发音,科学演唱,对每一个青年演员的用声,保声,都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可用一些保护措施,科学节息,科学演出,要不然就会把一些刚踏上舞台的接班人,有发展潜质的演员的艺术青春给扼杀了,戏曲的发展定要留住青年一代,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其四,科学发声方法。我虽从事舞台演出已近30载,但以前在高音区的问题,总是感觉偏紧,音色不够晶亮,头腔共鸣不是真正通畅,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我的地方。偶尔翻开笔记,当年听了北京声乐学院林俊卿教授的授课,在演唱时,如何使声音流畅,圆润,明亮,高亢,唯一方法,足够气息支撑,尽量靠前发音,记住“前则明,后则浊”的道理。难怪林教授的声音如此清亮,甜润,字字清晰。当初林老师的示范,讲解深深吸引我,终于给我指明光明道路,通过长期自我训练,原来比较吃力的4.5现在已经能够演唱自如,给我增强了无穷魅力,对人物表演刻划和渲染,起到明显的作用。

其五,善于借鉴和吸收。不论什么剧种,只要是好的东西就要大胆吸收,京剧艺术家于魁智,尚长荣,他们的唱腔为何如此上下连贯,高昂激扬,低若深谷,这就是我要借鉴吸收的地方。他们的发声点都是靠前方,高昂的用头腔共鸣区,气息绵长有机结合,使到演唱时发声自如,流畅,清亮。那么潮剧用这种发声方法,寻求共同点,正好解决现代青年一代在潮剧发声的误区,2006年参加省青年演艺大赛中的《蓝关雪》,林立勤老师谱曲的“一封朝奏九重天”的“奏”字,由5到5的跨音,正好借鉴林老师的发声方法,借鉴京剧大师们的高昂发生区,终于成功唱上去,深感无比欣慰。

通过以上几点体会,可以看到,潮剧的唱腔,既有受制于传统的程式,又有我们改革创新,发展的不足之处,只有大胆创新,借鉴吸收,不断探索,用科学发展观认真克服不足之处,屏弃陈旧的东西,才能使潮剧的唱腔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更富有新鲜生命力。

猜你喜欢

潮剧声带剧团
“一带一路”背景下潮剧“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潮剧《情断昆吾剑》为例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