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剪纸艺术创作风格对当地农民画造型语言应有的启示

2015-11-26秦红梅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545001

大众文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安塞农民画柳州

秦红梅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 545001)

三江剪纸艺术创作风格对当地农民画造型语言应有的启示

秦红梅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 545001)

“农民画”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农民画”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直到1985年,曹振峰先生将“农民画”重新定义为“现代民间绘画”, 希望还农民画这一绘画艺术的艺术本源。近几十年的发展,农民画崭露头角,走出乡村走出国门受到世人的瞩目。广西柳州三江农民画让观者领略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风采,更感慨于这个民族的服饰、风情以及这里特有的建筑。但是三江农民画带有教化的痕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亦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同地域艺术形式具备相同的艺术风格成因,从三江剪纸艺术的造型特征与创作风格去探寻,或许我们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案。

农民画 ;剪纸;刺绣;造型符号

所谓的“农民画”作为一种画种或是一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农民画”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有一点相同或相近:那就是具有或多或少的政治因素。直到1985年,曹振峰1将一直以来人们习称的“农民画”重新定义为“现代民间绘画”,这一更名之举迎合了当时社会民众阶级意识的避讳心理,在同年代后期得到大众的认可。我们相信曹振峰先生将“农民画”重新定义的初衷是希望还农民画这一绘画艺术的艺术本源:不仅是绘画手法上还是画者之情感上都能够返璞归真,成为民间艺术家族成员之一。

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域农民画的发展步调不一。广西柳州三江农民画是在民间美术热浪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不及上海金山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那么出名;也不像天津杨柳青的民间画那样能够雅俗共赏,烘托节庆气氛。但是,三江农民画作为后起之秀,除了具备民间绘画应该有的风情独特、构图别致、色彩艳丽的特点之外,更是让广大民众直观的领略到在过去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广西少数民族的风采,画面中这个地区民族的服饰、民俗风情以及这里特有的建筑造型无不让观者感慨万千。

从艺术特征的角度客观的分析柳州三江农民画,以作品画面效果分析为主来看画面中色彩、造型、构图等几个方面:色彩的运用上喜欢纯度较高的原色、对比色,追求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造型的营造主要是从大体上保持住主要特征、夸张变形;构图上采用平面化构图的形式。整体看起来富有装饰味,但却隐透着教化的痕迹。之所以三江农民画的现状如此,我们来分析一下问题出现的原因:

“农民画”或许可以说是劳动人民劳动之余的休闲活动和精神寄托的产物。画的题材与画面内容应该与当地的民俗风情、故事典故有关;构成画面的造型元素应该来自于农民创作者内心朴实的审美观,这些是农民画回归乡村本土的本源特性。但是在过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农民画的发展颇受政府指挥棒的影响,或多或少罩上官方的色彩,偏离了民间艺术形式的本源特性。近几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中,户县、金山等地的农民画脱颖而出名震四方,三江农民画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专业美术教师、专家前往当地开办美术培训班,男女老少积极踊跃来学习绘画技法,形成非常好的学习创作氛围。殊不知我们的美术老师大多是在中国传统的学院派绘画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所谓的“技法”还是秉承学院体系,那么农民画的创作者们是否能够理解与接受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三江农民画能否为观者诠释真正的本地域的民族风情?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为三江农民画找到更好的出路:

一、横向看其他地域知名农民画的风格特征

(一)安塞地区

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受到观众高度赞誉,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安塞农民画,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剪纸、刺绣、布玩具、围炕画等众多民间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国民间传统思维方式、造型体系与现代绘画意识于一体的艺术形态2。

图1-1 安塞剪纸 老虎

图1-2 安塞剪纸 老虎

图2-1 安塞农民画 线稿 常振芳《老虎》

图2-2 安塞农民画 线稿节选 高金爱《老虎》

从上面一组作品来分析:图1是安塞剪纸《老虎》。在1993年,安塞县就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甚至这样来称赞:“安塞剪纸,群芳母亲。民族之魂,陕北可寻,振我中华,无愧古今。”这些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窖洞剪纸”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形式。图3为常振芳农民画作品《老虎》,其作品风格随意装饰,造型夸张洗炼,内容变化丰富且有趣,完整地继承了当地民间剪纸的神韵。在安塞,伴随着剪纸兴起的安塞农民画,作者的造型基础全在于剪纸的基本功,有名的剪纸高手,也是民间绘画的高手,这些创作者的造型基础形成了安塞民间绘画的“剪纸型”风格。

(二)日照地区

图3 农民画 宋云路《福

图4 农民画 吴秀兰《巧姑娘》

图5 农民画吴秀兰《喜鹊闹梅》

图3 日照农民画 宋云路作品《福》,其造型风格采用当地民间传统图案形式中影壁墙的菱形“福”字的图案形式。

图4日照农民画吴秀兰作品《巧姑娘》将日照的刺绣、花鞋垫、布老虎、肚兜、荷包等民间工艺品融入农民画作中形成工艺品风格农民画。

图5日照农民画吴秀兰作品《喜鹊闹梅》运用当地民间剪纸的造型风格。

可见,同地域艺术风格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探寻三江地区民间艺术风格

(一)“直觉艺术”造型风格

我们在寻找三江地区农民视觉传达的另外的媒介形式,也就是这一地域民间的姐妹艺术。通过寻访、收集、整理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地域精美的刺绣随处可见,绣纹生动而有趣。在寨子里农闲时,午后阳光下三两成群的婆婆、阿姨、姑娘们边聊边绣,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在绣之前会各自拿着纸样进行“切磋”,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满脸的幸福。经走访发现:这些“纸样”其实是精美刺绣的幕后英雄——常常被观者所忽视的“三江剪纸”,细细品味收集来的纸样,心里激动不已。

图6 三江剪纸 鸡造型

图7 三江剪纸 狮子造型

图8 三江剪纸 《孕育》《生命》

图6—图8都是节选于三江剪纸纹样,这些饱含创作者智慧结晶的作品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他们没有受过专业传统的美术教育,靠的是代代相传、口口相传,经过长期的洗练与充实,运用自己的哲学观、审美观创作出的各种各样的造型样式朴实而迎合这里的民俗民风。图8《孕育》《生命》这些名字是我们给起的,因为剪纸样的婆婆说这里面是一对宝宝。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万物之灵,不计较它具体是什么吧。婆婆说:剪个花苞苞,包俩小宝宝,快出来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原来婆婆想借以美丽的花卉孕育万物之灵来表达“生命”呢。婆婆哈哈笑道“都好都好,说得怪有文化的”。“婆婆,画骨朵里的缠枝小花是表示什么呀?”“哈哈,这哪小花呀,是脐带……”婆婆笑着答我们。这个作品创作下来,让我们这些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人都感到羞愧同时也大受启发——“直觉艺术”造型风格!劳动人民闲暇之时进行创作不会对着真实的事物进行“写生”,物象的表达都是凭借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事物的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实际上是人类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直觉表现。同时在种族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物象的象征寓意,也就是自身精神世界的完美追求。其实,早在西方就有艺术家提出的“艺术即直觉”说的是人类这种与生俱来的认识思维,是人类最初的感情认识,也是人类本性的反应,用它来诠释三江剪纸作品的造型风格恰到好处。

(二)“随形造型”营造画面布局

图9画面要表现猎人打虎的场景,主角是老虎和猎人搏斗的场景,但是我们会发现画面中会加入“猪飞鼠窜”、各类花卉草树等这些看似无关的事物,这种随形造型的手法除了起到装饰和烘托气氛的作用还是由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决定的。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焦点透视、没有虚实的变化、没有光影效果,也不会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表达不同的场景内容。他们运用平视构图,打破时间、空间、比例关系。同时也不受限与物象本身,打破现实物象、题材内容、将看是不相干的若干形象有创造性的组织,使整个画面布局具有连贯性、对比性,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审美情趣的布局方法。

图9

通过对以上三江地区剪纸艺术造型风格的分析,我们窥视到了隐藏在这一地域劳动人民创作的灵魂与作品中的智慧。三江农民画从当地剪纸艺术创作风格中寻找自身发展的启示是农民画近期必由之路。根据以上目标的设定,我们可以在什么方面做努力呢?一下是本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课程运用

设计领域专业的发展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受西方设计潮流的影响较大,对于自身的文化逐渐淡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艺术精髓却不能根植于我们当今年轻一代的意识里,这几年政府和国人意识到这一点,渐渐开始了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千呼万唤始出来。形成良性的倡导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大环境大背景。从2014年起,我们广西就开始以“三月三”为广西特有的节日放假两天共度佳节,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作为高职院校的设计领域的一线教师有责任将三江的农民画在继承当地民间剪纸神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带入设计专业的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培养祖国新一代的民族文化精神。

第二,推广三江农民画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千万元生产实训基地(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与推广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在三江剪纸艺术造型风格的基础上探寻柳州三江农民画的文化内涵,抓住其文化根基,寻找提升农民画附加值的载体。构建农民画在推广本土文化中的可行性,完成柳州三江农民画民族特色产品的开发。

同时,通过对柳州三江农民画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新的文化战略,提升广西本地区本民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

注释:

1.曹振峰:“一九八五年底,我在一篇文章中将人们习称的“农民画”重新定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所以重新定名,是从农民画的发展趋势,农民画出现的新因素,和作者队伍的变化等情况考虑的。”(论现代民间绘画),中国社会文化编辑出版委员会编《中国现代民民间绘画选萃》,外文出版社,1989:10.

塞农民画构图特点》.

J211.2

A

1004-9975(2011)04-0127-02.

猜你喜欢

安塞农民画柳州
春天里(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安塞剪纸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