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惩创人心,为末世一救
——《桃花扇》浅析

2015-07-13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

名作欣赏 2015年9期
关键词:李香君孔尚任桃花扇

⊙李 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 临汾 041000]

惩创人心,为末世一救
——《桃花扇》浅析

⊙李 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 临汾 041000]

《桃花扇》这部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中国著名古典悲剧,选择以侯、李爱情为主线,两人分别后双线并进最终短暂团圆的结构安排,结局处理上并非以往的“大团圆”而是双双“入道”,给后来者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

《桃花扇》 结构安排 结局处理

孔尚任,创作题材常常选取历史事件,因而被梁启超称为“历史戏剧家”,《桃花扇》便是他在史实基础上精心创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佳作。

孔方训,明朝的遗老,是孔尚任的族兄,曾和孔尚任谈过许多关于南明弘光时期的事情,并把听杨龙友的小吏讲的秦淮歌妓李香君血溅扇面及杨龙友在扇面作桃花的轶闻也讲给孔尚任听。孔尚任听后深有感触,于是想到创作一部《桃花扇》来记录此事。但是他还怕自己见识不够广,历史资料掌握得不够丰富完善,所以只是大致确定了一个框架,完成了剧本的初稿。后来在南下江淮时材料得到丰富后,才创作了有充分史实做依据的《桃花扇》。

《桃花扇》在明末史实基础上写成。明成祖(朱棣)以后宦官开始专权,熹宗(朱由校)时宦官专权更是达到了极致,魏忠贤几乎成了当时真正的朝政操纵者,这一时期,明朝的政治腐朽黑暗到了极点。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人以及其后的“复社”文人,不断地和阉党进行顽强的斗争,并赢得了来自受尽阉党压迫欺凌的普通老百姓们的普遍同情和支持。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东林、复社的政治斗争对于改变当时黑暗的统治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他们和魏党的冲突斗争一直延续到了明亡的时候,历时之久,可谓不易。这些历史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下来,是孔尚任进行剧本创作必不可少的依据。

《桃花扇》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可谓“末世百象图”,全剧围绕以“桃花扇”为爱情信物的侯、李爱情这条主线,两人分别后双线并进又相互交织的结构进行创作。作品在《先声》中便借老赞礼之口提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思想,这为全剧奠定了哀婉伤感的基调。

《却奁》一出中,新婚的李香君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阮大铖所赠予的嫁妆,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他是魏党,是百姓所深恶痛绝的。她内心的政治倾向也由此而明确地体现出来:“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①这样的气度绝对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所能够具备的,作者为了让这一番话显得合理并为读者、观众接受,紧接着便用了侯方域的一段话:“好,好,好! 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②。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用得十分巧妙,李香君“重名节,轻钱财”的形象顿时树立在我们的面前,形象而生动。作者的这一精心设计是时代的反映,由于晚明女性独立意识的逐渐觉醒,因而文学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剧中也是通过李香君这一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来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此时阮大铖也开始仇恨在心,开始背后陷害,全剧真正拉开了“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相互交错的情节结构。

为躲避阮大铖的迫害,侯方域无奈投奔史可法,迫使与李香君分离,两人分离后的遭遇又各自都与民族兴亡有关,将侯、李各自的遭遇分成两条线索进行叙述,两条线索此起彼伏、交错并进,两相对称而又密切相关,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化,建构起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戏剧结构。

《争位》《和战》《移防》《赚将》《逮社》等出是关于分别后侯方域活动的。通过侯方域的经历,剧作叙写了史可法的登位,江北四镇的内讧,反映了朝外不同军事力量的派系斗争,揭示了南明败亡必然性的一个方面。

分别后,侯方域一线处处渗透着悲凉之感。身为一国之君的弘光帝一心沉醉于女色歌舞,长期不关心政治,这就为奸佞之徒产生歹心,祸国殃民的生根发芽提供了沃土,正如马士英曾在《迎驾》一出中所说:“幸遇国家多故,正我辈得意之秋”③。他希望借助朝政的腐朽,社会的混乱来重立昏庸之人为君主,从而可在实质上篡得朝政大权。朝廷中混乱如此,朝廷外也狼藉一片。武将拥兵自重,自相残杀,而不是集中兵力一致抵抗外敌。如驻防长江一带四镇总兵左良玉等武将都是勇于私斗之人,他们“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④。在移师东下欲诛马阮时,马阮却言“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于是尽撤河防,出现江南千里空营的状况,清兵于是趁此机会全力攻入,只剩史可法三千孤军,死守扬州,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手儿怎擎青天”的绝望后,注重气节甚至略带“愚忠”而拒绝投降清军的史可法最终被杀害,这是作者在剧中深沉悲壮的一笔。

李香君一方的线索,包括《拒媒》《媚座》《守楼》《骂筵》《选优》等出。通过李香君的遭遇,剧作叙写了马士英、阮大铖对香君的迫害和香君的抗争,反映了朝内君王昏庸,奸佞当道,揭示了南明败亡必然性的另一个方面。这形成了侯李两人人物双线与南明朝廷内外场景双线的交织和对称。阮大铖使用阴谋诡计,将李香君强“嫁”给奸臣曹仰。迫于孤立无援、境地又带有软弱特质的杨龙友无奈充当了媒人,并且他认为像李香君这样的风尘女子不可能对侯方域的爱情忠贞不贰,因此《拒媒》一出中他对李香君有这样一段描述:

【锦上花】似一只雁失群,单宿水,独叫云,每夜里月明楼上度黄昏。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喉唇,竟是长斋绣佛女尼身,怕落了风尘。⑤

李香君并不像一般的歌妓贪财好利,朝秦暮楚,而是对侯方域爱得深切,坚贞守节,对恶势力宁死不屈,这完全出乎杨龙友意料之外。她的表现坚决到让人感动:“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奴便终身守寡,有何难哉,只不嫁人。”杨龙友见此只好放弃劝说李香君的念头。作者以上诸多对李香君的描述,已经鲜明地体现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和个人高尚的气节,以及她鲜明的政治立场即不与祸国殃民的小人狼狈为奸。

同时,侯、李两人的线索也形成交织和对称,南明朝廷内外的两条线索也形成交织和对称。作品中,作者将侯、李两条线索交织设置,将柳敬亭、苏昆生作为剧中人物各自活动交叉进行的穿针引线者。如第二十三出《寄扇》和第二十七出《逢舟》,苏昆生联结起了李香君和侯方域,同时柳敬亭和苏昆生也把侯、李与其对立面之南明外有庸将、内有权奸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如在第十出《修札》和第十一出《投辕》中,柳敬亭便将侯方域和左良玉联结了起来;第三十一出《投檄》,柳敬亭和苏昆生联结起了朝廷内外。又如第三十出《劫宝》,弘光帝与黄得功相遇,联结了“兴亡”主线的朝廷内外两条支线;第四十出《人道》,侯、李重逢,爱情主线的两条支线归一。

国破家何在?《桃花扇》的最后结局是侯、李经历了离乱之后,邂逅在栖霞山下,团圆之际,张道士断然喝问:“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⑥此番话,说得侯、李直冒冷汗,仿如从梦中惊醒,最终二人选择放弃坚守许久的爱情而遁入空门。孔尚任安排侯、李“入道”这样的最终结局,使得“救末世”意识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一结局跟以往中国传统悲剧的审美结构不同,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的甚至生前冤屈可以通过鬼魂来申冤,达到事后补救的效果。其作者之所以如此安排剧情与之所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皇帝的昏庸,奸佞之臣的破坏,使得作者看到那样的时代中人生悲剧的不可逃脱,传统道德根本无法挽救社会危亡,因而剧情安排也是封建帝国走向灭亡时的必然构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的结局安排就是把爱的希望与价值生生地剥夺,给人一种彻底无望的感觉,给那些苟活者以当头棒喝,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展现出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气魄,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结局体现了男女主人公对邪恶势力的反抗与不妥协,对与之同流合污的拒绝,同时实现了二者爱情追求上的团圆,可谓“哀而有节”,将人类无法超越的困境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国难淹没了侯、李的爱情,二人以情殉国的勇气着实震撼人心,令人痛彻心扉,这样的悲剧结局强化了作品主旨的同时,也使得爱情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种因国弃情的自觉爱情意识,这也深化了全剧的悲剧意蕴,提升了作品的内涵,使得作品产生了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因而在文学殿堂大放异彩,颠覆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世俗成见,激活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豪情。

一把“桃花扇”串起侯、李二人的悲欢离合,“桃花扇”由“诗扇”变成“桃花扇”的过程,是爱情政治化的过程,赠扇、溅扇、画扇、寄扇、撕扇的悲剧化过程,隐含着一种国破家亡后的人生虚无和历史悲剧感,张道士将“桃花扇”撕裂扯碎,它的历史使命完成了,扇子碎了,情也必然随之破碎。

“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街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笙歌西第曾何客?烟雨南朝换几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⑦全剧以这首诗作为结尾,没有往常剧作中的“大团圆”情节,没有一点希望的色彩,只是让人感觉惋惜、凄凉,给观众、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

①②③④⑤⑥⑦ (清)孔尚任著,贾炳文、任爱玲评注:《桃花扇》,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第43页,第80页,第97页,第90页,第210页,第219页。

[1](清)孔尚任著,贾炳文、任爱玲评注:桃花扇[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

[2] 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下)[M].济南:齐鲁书社,1991.

作 者:李 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戏曲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李香君孔尚任桃花扇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桃花扇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着一曲《桃花扇》
交缠在政治情结与爱恨离合中的女性形象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落,几层妆薄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
陈圆圆与李香君形象异同初探
孔尚任是“刽子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