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2015-07-1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450015
⊙周 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15]
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周 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15]
我国一些著名的声乐作品如《木兰从军》《母亲河》《孟姜女》等均是出自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王志信先生之手,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创作了大量的民族声乐作品,并广为大众所传唱。王志信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也兼具了独具特色的时尚风格。在他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中,所选用的题材也是多样的,但其主旨表现都是对人民生活或人民的思想和愿望的真实反映。并且由于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精湛的内容及广泛的影响,很多高等艺术院校都将其作品选编入教材。本文通过对王志信代表性作品进行系统的概括与归纳,总结出其作品的主要创作来源,并阐明在其声乐作品中所突显的艺术特点。
王志信 民族声乐作品 艺术特点 题材特点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在不同时代对其有不同定义,声乐艺术起初的发展源自于广大群众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或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随兴而作的歌曲,它在人们口头流传形式的作用影响下,通过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而成为用来表达歌唱者情感的声乐艺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民歌演唱与当下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创作者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就需要在传统民族声乐仅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融入新元素进行再创造。而王志信的声乐作品便是这一变化的代表,他在创作作品时注重作品的表现手法,并大胆地将一些传统民歌、历史或现实故事以及曲艺素材作为创作题材,演唱时加入钢琴伴奏等独具现代时尚风格的元素,为观众呈现出个性化的听觉体验。
一、王志信主要民族声乐作品简介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王志信作为中国音乐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从1967年到2006年就创作了达一百多首声乐作品,他的作品对于声乐爱好者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其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对我国甚至国际声乐界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具体作品在对伟大无私的母爱进行歌颂方面有《送给妈妈的茉莉花》《老母亲的故事》《游子吟》等;在对民间故事、原始民歌以及戏曲借鉴的改编方面有《七律二首送瘟神》《木兰从军》《孟姜女》《昭君出塞》《牛郎织女》《桃花红、杏花白》《兰花花》等;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方面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盼归曲》等;在表现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方面有《苗家和毛主席心相连》《解放军和咱一条心》以及《军垦战士之歌》等;在对自然风景的描述方面有《云雾山中》《梅花吟》以及《我的草原》等;在对改革开放新生活进行歌唱方面有《丰收的月亮》和《山歌越唱越快活》等等。在王志信先生从事艺术创作四十余年的期间,他所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民族声乐作品数不胜数,这些作品很多曾获得全国性的作品奖。
二、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来源
传统民歌盛起于民间,它是对人民大众社会生产、生活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反映,并通过民间口头流传的形式在发展。传统民歌本身蕴藏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我国几千年优良传统与思想文化的完美衬托。在历史的发展书卷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老民歌以及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这些广泛的素材对于音乐创作者进行作品创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王志信在将传统民歌运用到声乐歌曲创作时,发现由于传统民歌主要是由大众口头创作,它的曲调简单重复的特点使得演唱者在声乐水平的发挥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他在创作作品时弥补了这一不足,在保留传统民歌曲调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创新,代表作有《孟姜女》《兰花花》以及《桃花红 杏花白》等等。
我国民歌、戏曲和曲艺演唱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以叙事为主,王志信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将民间及神话传说中的故事素材运用到其中,传承了传统音乐“叙事性”的特点,发挥了民间艺术中用以叙事的手段技法。这类作品的代表有《木兰从军》《牛郎织女》以及《昭君出塞》等,它们至今都被广为传唱,是我国声乐界中对传统女性优秀品质的很好表现延伸的代表作品。
王志信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将自己对祖国的这番满腔热情全都表现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当中,他通过选用革命历史事件型的题材并将其融入到作品当中,从而表达对改革开放美好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这一方面的主要声乐作品有《烽火狼牙山》《卢沟晓月》等。在现实故事题材的运用上,王志信总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观察社会,关注现实,从而创作出很多揭示社会与人生的声乐作品。如:当香港、澳门都已回归祖国怀抱,而台湾却仍未完成统一时,为表达出希望台湾早日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王志信先生通过以唐代诗人王伟的著名诗句为题写出了《遍插茱英少一人》一作。
王志信经常会到全国各地去采风,在这一过程中,他了解到了各地及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方式,并将他们作为作品创作的素材,从而进行一系列借物抒情歌曲的创作,并且这类风格的作品在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中居于多数。如用茉莉花来表达伟大母爱的《送给妈妈的茉莉花》,它通过用清香的茉莉花为衬托,来叙述与母亲之间点点滴滴的回忆,进而表现无私的母爱;还有通过云彩、槐花、梅花、迎客松、飞鸟等来表现大自然美好景色及游子思念故乡情感的《彩云赋》《槐花海》《梅花吟》《迎客松》《鸿雁》等。
三、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王志信作品《孟姜女》《兰花花》《桃花红杏花白》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有选用最有普遍影响的传统民歌音调作为主题创作,将其原貌完整地保留在了所创作的作品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发展、变化及创新。如在创作《兰花花》这一作品时,王志信抓住这一陕北民歌具有高度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保持歌曲原有的歌词和民歌旋律,运用戏曲唱腔的手法对其进行创新改编,最后通过转调、节拍和速度的变化,再结合一定的音乐手段创作出这首歌唱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艺术歌曲。
王志信的作品《木兰从军》《母亲河》《牛郎织女》等表现出了极强的节奏、节拍及速度的变化,这也是王志信民族使用作品的特点。节奏的变化是用来表现某些特殊的气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王志信通过借鉴戏曲中的“紧打慢唱”这一手法将作品的伴奏音乐和演唱速度形成反衬。而节拍的变化与重音循环规律的变化是直接联系的,在表现体裁性特征和风格意义上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如作品《木兰从军》中4/4拍、3/4拍和2/4拍等这些节拍的变化和内容的自然转换充实了这一大作。至于速度的变化,在王志信的声乐作品中它是在随着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发生着变化。歌曲中速度的变化有逐渐加快、逐渐减慢以及快慢的交替等表现形式,它们所创造的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会使观众形成紧张和压迫感,中者则会让听众感到轻松自如,而后者的效果是形成观众情绪的张弛更替。
王志信在民族声乐作品创作中运用了传统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很多西洋的技法。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如无调性的音乐、十二音体系等现代音乐以及现代手法的氛围,他主张作品创作要以表现内容为主,要采用一切技术、手法并将其融入到作品当中。典型作品有《牛郎织女》《昭君出塞》及《母亲河》等,在这些作品中,如果纯粹运用传统的民族和声,就很难表达出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境,因此,王志信通过加入运用时尚化的技巧,将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进行完美的有机结合。
如今,民族声乐这一艺术活动已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以王志信先生为代表性人物的民族声乐作品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进入国际舞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以上对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探讨,我们也可以知道他的作品选用题材大胆新颖,在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中融入了时代元素,并在继承我国传统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创新,将传统人物传说故事在新的时代精神中寓于全新的生命力,充分表现出作品的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信在这些优秀作家的积极贡献下,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将会踏上更高的台阶,并屹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1]冯志莲.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新收获——王志信近年作品初探[J].人民音乐,2002(4).
[2] 李莎.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基本特征[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6):111-113.
[3]柳旭辉.民族艺术歌曲的探索者——浅议王志信歌曲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色[J].河西学院学报,2003(3).
[4]刘湘.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王志信的三首民歌改编曲主要音乐特征剖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3).
作 者:周 琰,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声乐演唱。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