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影视表演专业“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为例
2015-07-12周曙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周曙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高职影视表演专业“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为例
周曙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
摘要:立足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历经15年研究与实践,构建了适合高职影视表演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确立的依据和具体结构要素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为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影视表演专业;“学、练、演”;人才培养模式
从培养人的角度看,高等教育总体上涉及两个问题,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指向培养目标,它既是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生存的需要。后一个问题指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育的核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创新实施了“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表演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路径。
一、“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确立的依据
(一)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总体结构框架。具体包含以下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概括地说,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管理和评估机制+教学方法和方式)。
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提炼、总结、探索,创新地构建和实施了“以现场(课堂)教学学习表演知识,以排练活动培养表演技能,以演出实践锻炼角色创造能力”的“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包括:1.以角色创造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2.以角色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3.教学做一体剧节目排练教学模式;4.以培养角色创造能力为中心的管理评价制度。
(二)“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的依据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对这一新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通过对直接经验的获取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他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知识的介绍和讲解。根据这种认知观点,影视表演专业要实现技能型演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最科学的途径则是让学生在训练和演出这种“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获取自己的直接经验。这意味着学生对表演基本功和角色塑造的学习和掌握应当而且必须与学生的训练、演出结合起来融成一个整体。
基于上述认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坚持在训练和演出的实践中进行学习,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训练和演出,逐步形成了“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结构要素
(一)以角色创造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科学、准确、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构建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经过科学的市场调研、岗位分析,将影视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影视媒体、演艺团体、影视制作公司和群众文化推广机构,培养表演基本功扎实、角色塑造能力强,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较强学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演艺人才和群众文化机构的文艺专干。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专业能力:能运用形象思维和表演基础知识分析剧本与角色;能运用声、形、台、表等内外部技巧创作角色;能组织、策划、指导和管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2.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3.方法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决策能力。
(二)以角色创造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
学校对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途径是教育教学过程,这一过程起码包括两个基本层面: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这两个层面上形成了以角色创造能力为中心的鲜明特色。
1.“一中心、四模块”课程体系
课程和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最主要的材料和途径,决定了人才的专业属性及专业适应范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注意到了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这种作用,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遵循剧(节)目生产流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经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开发路径,以角色创造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了由“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行业通用能力模块”、“岗位特定能力模块”和“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组成的“一中心、四模块”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强调生存与发展能力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突出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舞蹈、智力与心理健康教育、时政与就业、情景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阅读与写作、国防教育等课程;“行业通用能力”模块集中培养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艺术素质和行业素养以及从事演员这个职业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基础乐理、歌曲演唱、艺术语言基础、形体基础、表演基础等课程;“岗位特定能力”模块集中培养学生从事话剧演员、影视演员和群众文艺专干所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艺术语言表达技巧、人物语言表达技巧、戏剧片段排演、戏剧作品排演、镜头前表演等课程;“专业拓展能力”模块是为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而设的专业课程,旨在增进学生的适岗、变岗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力,包括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导演基础、化妆、表演教学等课程。
2.三段式人才培养教学过程
“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三年工学结合不断线。第一学年通过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部分专业通用能力课程的学习以及表演基本功训练,让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的文化知识和表演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第二学年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针对声乐、形体、台词、表演四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安排各类小品、片段、组合、演唱、舞蹈、朗诵等节目的教学排练活动,并挑选其中优秀节目对外演出,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第三学年上学期按项目导向完成毕业大戏或微电影的生产性演出与拍摄任务,以锻炼学生的角色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学期充分运用“前台后院”、“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机制,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岗前集训、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做一体的剧目排练教学模式
“学练演”一体化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以实现,必须有具体的实施形式和载体。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做一体的剧目排练教学模式则是这一理念的实施载体,它在当前高职教育界流行的“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等主流思想的基础上,将学练演一体化理念具象为一种专业的教学设计和形式,融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身形台表合练等教学方式方法于一体,提供了在影视表演专业课教学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范式,保证了角色创造能力培养的实现。
1.以剧目排练为平台组织专业课教学活动
剧目排练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排练作为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选定排练的剧目,并按照演出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向学生进行表演理论知识的讲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化为排练的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排练,通过反复的行动的尝试与体验,学习表演,建立关于表演的经验体系,形成角色创造能力。排练出的剧目作为学生角色创造的结果,可以在各种场合进行演出,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表演,强化角色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中,排练将教与学融于一体,排练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演出的准备过程,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做到了学中练、练中学,它既是学生学习表演的平台,也是教师教学的平台,还是学生演出的平台。学生既是学生,又是演员,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导演。
2.选择小型剧目排练增加实践次数
剧目排演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排练的实践中获得经验,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轮次地参与剧目排演,剧目排练教学模式在剧目上选择小型剧目作为排练对象,以增加实践的次数促进学生增加表演经验积累提高表演技能。这里所说的增加实践的次数是指的增加教学过程中排练的剧(节)目数量。剧(节)目短小,排练的时间自然也会缩短,这样可以做到缩短单个剧(节)目排练时间换得增加剧(节)目的排练数量,从而使得学生在这些剧目排演过程中反复磨练,逐渐成长,逐渐获得并积累表演经验和表演技能。
3.运用复式教学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剧(节)目的排演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训练好演出的实践获得表演经验,而随之而来的推论则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排演中,成为剧(节)目中的一个表演者。为此,剧目排练教学模式采用复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排练的剧目所需的角色数,将所教小班或小组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学生一人一角。在集中统一交代了排练要求的基础上,老师按照“分组排练——分组回课——集中点评”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师对一个小组进行指导时,其他各组则自行排练。采用复式教学的好处在于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排练中,同时,教师的指导也能覆盖到每个学生,这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避免因为剧目中角色数量少而学生人数多出现的旁观者,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排练实践中体验表演,积累表演经验。
(四)以培养角色创造能力为中心的管理评价制度
角色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对象,通过学生的学和练及教师的教和指导来实现。因此,从范围上来说,保障它实现的管理制度应当从两个维度上来设计,即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上来设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以促进学生提高角色创造能力为目的和提高教师角色创造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1.以促进学生提高角色创造能力为目的管理制度。
为保障课程设置能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制订了《课程设置管理办法》;为有效管理好剧(节)目排练课程的教学,有效解决排练过程中松、懒、散的问题,制订了《剧目排练课程管理办法》;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了基于学习过程的项目考核制,制订了《学生课程学习评价办法》;为规范学生外出演出、比赛、顶岗实习,制订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管理办法》。
2.提高教师角色创造教学能力的管理制度
为有效促进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制定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管理办法》,从教师的学历提升、专业能力提升、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顶岗实习等诸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对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与进修、教师下企业锻炼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艺术实践,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竞赛、演出等各类艺术实践,提出教师按年度进行教学过程上讲台展示、教学成果上舞台展示、个人专业能力公开展示的三展示活动,以此检验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为了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准确地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学生评教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龚祖怡.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0.
作者简介:周曙(1979-),男,湖南汨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影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