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醉翁亭记》中“醉翁”之醉

2015-07-12郭小浩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230036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醉翁亭醉翁

郭小浩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30036)

浅析《醉翁亭记》中“醉翁”之醉

郭小浩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30036)

本文叙述了《醉翁亭记》的文章脉络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在《醉翁亭记》中醉翁的引导下,无数文人雅士一心向往到醉翁亭一醉方休。殊不知,醉翁的醉是别人无法企及的醉,此醉独一无二。作者在文中借醉翁之口赞美景色,陶醉山水人情,醉中有乐,因乐才醉;实又醉中有悲,乐中有忧。

欧阳修;醉翁亭;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乐忧交融;意象特征

宋仁宗庆历五年,即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北宋革新运动的参与推行者辩解,被贬至滁州为太守。到了滁州的第二年,因恋于琅琊山美景,并结合自身经历,创作此篇。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则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格调清新、摇曳生姿的散文。其中“醉翁”的醉更是非同寻常的醉,简单的“醉”也醉得别具意象特征。

在《醉翁亭记》中醉翁的引导下,无数文人雅士一心向往到醉翁亭一醉方休。殊不知,醉翁的醉是别人无法企及的醉,此醉独一无二。作者在文中借醉翁之口赞美景色,陶醉山水人情,醉中有乐,乐中才醉;实又醉中有悲,乐中有忧。

醉中之乐。文章开头就以“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介绍美景;等介绍了醉翁亭的来历后,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赏游山水之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边饮酒边赏景,想必也是人生一件乐事。“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又足以验证此点。

除了陶醉于美景中体会乐趣,与民同乐更是欧公一大乐事。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为政宽简,关爱人民;这种执政方式让当地的生产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闲暇时期,滁州百姓时常可以同太守一起前去醉翁亭游玩作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种与民同乐的乐趣自然在醉酒时涌上心头;而“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的生活既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也给滁州百姓带来了欢乐。

醉中之悲。因范仲淹改革触及到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重重阻挠,最终失败。范仲淹、韩琦等人遭到贬谪,欧阳修上书辩解,也被贬,出任滁州太守。来到滁州后,虽将滁州治理得安定祥和,百姓丰衣足食,但整个北宋王朝外要面临着西夏的威胁,内则守旧派不思进取,沉溺现状,社会弊端层出不穷,一些有志变革之士屡遭打击,每想到这些,想必欧公心中郁闷,时也借酒消愁,流露悲情,也是醉的内涵之一。

作者从山水之乐到人之乐,处处体现出“乐”。滁州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滁人安闲富足,欧公自然深受百姓爱戴,于是纵情山水,乐是自然的事。然而太守之乐,纯粹只是“乐”吗?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佞势力强大,有志有识之士纷纷受排挤打击;看到国家停滞不前,积弊难以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对于欧阳修这种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有志之士,想要出谋划策,直言进谏,却不受重用;被贬至滁州更令他生发出沉重的顾虑和痛苦,内心必然抑郁愁闷,人生失意之感、为国而忧之情难以释怀,悲愤之绪又不能显明,自然潜于醉之下,或干脆借醉“麻痹”痛之神经,实乃醉中有悲,乐中有忧。

《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山水景色及其间人物活动的描绘,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人生失意,难以报效国家,只得以寄情山水而排忧的复杂情感。醉翁之“醉”,乐忧掺杂,想必这才是《醉翁亭记》广受赞誉、深受文人雅士推崇之源吧。

[1]陈沐三.忧深思远,悲愁感愤——《醉翁亭记》基调辨析[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崔文恒.《醉翁亭记》思想辨析[J].阴山学刊,1997(4):68-72.

[4]南进军.《醉翁亭记》醉翁之乐探微[J].文学教育(上),2012(4).

[5]吴宏娟.亦醉亦醒,且乐且悲——探寻《醉翁亭记》背后的那个醉翁[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S1).

郭小浩,1995年生,男,汉族,安徽省界首市人,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科。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醉翁亭醉翁
醉翁亭历代重修记比较研究
知“竹”常乐
一品红
从洛阳花到醉翁亭,他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两个精神故乡
游紭琊山醉翁亭有感
醉翁操
雨中落樱
醉翁亭和丰乐亭
两年三名亭,千古一醉翁
诗情画意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