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人生不言悔:追忆时永乐教授
2015-07-12马红亚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图书馆050090
马红亚 (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图书馆 050090)
奋斗的人生不言悔:追忆时永乐教授
马红亚 (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图书馆 050090)
这个岁月静好的秋日的午后,我正在阅览室电脑上登录杂志,忽然,沉寂已久的91级图书馆学QQ群沸腾起来。大学同窗张春花转发了王景明老师的一条长长的微信:“七八级的师兄时永乐因胆囊癌于十日凌晨走了!他是我在学校最好的兄长和朋友,刚刚才过五十七岁的生日,才招了一个慱士弟子,才与中华书局签了下一部书稿的合同 昨天的告别仪式上,许多人都泪水长流!
不知我们班上谁还记得他?高高的个子、憨憨的样子、寡言而真诚。他短暂的一生平凡又传奇,也许真的是无人能续写的特例。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生活是最简单、最朴素,甚至可说是清贫的。身为教授博导,他走之后留给妻儿的不仅是无车无存款,连现住房的房款也未全部缴清!但他又是富有的,无官无职的他在被吊唁期间,住所外摆满了花篮,其中多数是友人与学生们送的,其壮观场景令人震撼,更让人心酸!
永乐搬过几次家,但每一次搬家他选的都是一楼。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书太多,一层以外他担心楼板承重不够!他买书架不讲究样子只问是否足够结实能多装书,一般都要顶天立地的那种!四室两厅的房子没有客厅,因为客厅被当成了书房,所有房间都被他放上了书(包括地下室和一个小卫生间)。全部图书加起来有四十架,这几乎是他全部的家当,也是绝大多数支出的去向。至今为止,他是河大私人藏书最多的一位也许也是最后的一位。
1999年“教师节”前夕,当时新到任的校长王洪瑞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教师因所从事的专业对原始文献和文史工具书的需求和依赖很大,而学校图书馆藏书不敷其用,为保障教学效果遂节衣缩食、不计成本自行购置,乃至家中除书之外别无长物,包括其时普通人家皆应有之的日常家电如冰箱、洗衣机他都没有。王校长半信半疑之下到这位老师家中探访,所见比听说更甚,感动之余提出自掏腰包买个冰箱送给他。为婉拒校长好意,永乐急急到商场拉了个冰箱回来,并对身边人说:我又不是买不起冰箱,只是钱用来买书更应该。王校长感动之下,又改买了一套《中国通史》送给他 ”
此刻,我的心随着景明老师这沉痛而骄傲的话,不断起伏着。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打上了一句:“怎么可能?今年春天,时老师还跟我说起与咱们王(景明)老师、田(兆恩)主任一起到廊坊出差,见了当地很多同学 ”与时老师重逢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老师的音容笑貌,放电影一样一一浮现在眼前。
那个教给我打开知识宝库“金钥匙”的人
我是1991年考入河北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的,就读图书馆学专业。当时系里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我比较喜欢的科目有《目录学》《中国文学史料学》《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等,因为自己偏爱文学,而这些文史性较强的课程,让人感到不太枯燥,“有内容”可读。时永乐老师那时还在图书情报学系工作,教我们《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记得第一堂课,一位身材高大、相貌憨厚的中年男子走上讲台,习惯性的自我介绍之后,时老师用“知识的一半是到哪里去寻找它”来做这门课的开场白,突出了文献检索的重要性。
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随着时老师专业引领,慢慢跨入了知识的殿堂。二十多年过去,时老师授课时的神情,我仍记忆犹新;老师那句关于做学问,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谦词,更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正是从那一刻起,他教会了我要“敬畏学术,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老师给我们上社科文献检索课,注重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教给我们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我们这些图书馆学专业的科班生,初步掌握了文献信息检索的技能,为将来从事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奠定了专业基础。
错过的一场师生缘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石家庄市一所中专学校图书馆工作。随着环境的变化对工作要求的提高,我迫切需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来提升自己。2008年,我开始考虑报考研究生的专业方向。那时,我的目标锁定在母校河北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和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两个专业。当时时永乐老师是河大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因为他是我本科阶段的专业老师,如果报考他的研究生,可能会相对容易些。但是考虑到工作和家庭等诸多因素,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后者,也因此错过了与时老师再续一场师生缘的机会。多年之后见面提起这件事,老师不禁为之惋惜。
有缘的人终会相逢
冥冥中我一直相信,有缘的人一定会再度相逢。果然,2013年5月9日,在河北大学召开的“纪念孙犁诞辰100周年暨校园纯文学阅读推广研讨会”上,我见到了阔别18年的时永乐老师。老师还是像先前那样憨厚而真诚地微笑着,寒暄过后,他关切地问起我毕业之后的情况。我遂一一向老师做了汇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网上关注着系里老师们的信息,知道时老师那时已经调到河北大学文学院,担任中文系主任和博士生导师。正值壮年、孜孜矻矻、严谨治学的时老师,在学问上越来越精纯,有《古籍整理教程》《论衡词典》(时永乐、王景明撰.人民出版社,2005.2)等多项社科成果问世。
那次会议结束后,我和时老师成了博客中的好友。百忙之中的时老师,不忘抽空过来看看我。向来沉默寡言的他,即便不说话,看到老师踩过的足迹,心中就暖暖的。就在今年春天,时老师还告诉我,他和我们辅导员王景明老师、当年系办公室主任田兆恩老师一起去了廊坊,见到很多同学 看得出那时的时老师很是开心,我也由衷地为他高兴。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一直以为,好人会一生平安的。谁料想正值壮年的时老师,竟会英年早逝,撒手人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打懵了。怎么也不敢相信,那样一个体格健康生龙活虎的人,那样一位善良敦厚、勤奋笃学的中年学者,那个不时来博客望我一眼,默默关注我成长、给我信心和鼓励恩师,怎么会在眨眼之间相隔两重天?
我心如刀绞。与老师相识的一幕一幕,放电影般地一一浮现在眼前。我好后悔,恨自己整天庸庸碌碌,没有多去老师博客看看他。如果我能从他的文字中捕捉到一点蛛丝马迹,早点回学校看看他多好。可惜晚了,一切都晚了!得到消息时时老师的追悼会已过,后事也已处理完毕,我再也不能为自己敬爱的老师做些什么了!这样想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值得欣慰的是,我在网上看到了时老师的当年同窗和学生纪念他的文章,透过他们的文字,我仿佛又看到那个在书山学海中奋力前行的高大的身影;看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他伏案工作的情形;看到了不问世事、专注学问的他那云淡风轻般的和蔼微笑,自己的情绪才渐渐平缓下来。
我想,多年来用力太勤,严重透支了健康的时老师,一定是太累了。一定老天爷是怜悯他,想让他休息了。我知道,有这么多的学生和师友爱戴他,时老师就不会离我们远去,他那勤学不怠、诲人不倦的勤勉精神永远活在师友弟子心中。时老师的新浪博客,名字叫“无悔斋主人”,为心爱的事业倾尽了毕生心血的他,这下真的可以无怨无悔,含笑九泉了!
于悲痛中写下一点文字,长歌当哭,愿老师九泉有知。燃一柱心香,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时永乐老师无限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