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和丰乐亭
2018-01-10柴泽润
柴泽润
偶尔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曝州旅游宣传片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小时生活在那里,常常会去琅琊山和醉翁亭散步踏青,掬一捧山泉,采一束野花,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依然记忆犹新。滁州号称“亭城”,境内大小亭子二百余座,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醉翁亭和豐乐亭。醉翁亭坐落于城西南的琅琊山上,边有影香亭、意在亭、怡亭等“醉翁九景”,构成了一系列的风景院落。丰乐亭则位于城南丰山脚下,相对于醉翁亭景区的不断加修和完善,显得偏远一些。两座亭子都是飞檐凌空而“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因山势相对较陡峭更显神采飞扬,亭旁的“让泉”也较丰乐亭边的丰乐泉名声更显。
两座亭子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皆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庆历五年,欧阳修因政获贬滁州太守,也有一说谓之受诬而获贬,一代文豪在这个“地偏而事简”的滁州,暂时压抑下“庆历新政”运动失败的影响,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庆历六年,太守发现城南有泉,泉水甘冽,称紫薇泉,又因知滁一年致“岁物丰成”而颇为自得,取“与民同乐”之意,著《丰乐亭记》以铭之。庆历七年,太守游琅琊山,酿为酒与客来饮,饮少辄醉,年最高而自号“醉翁”,因此才有了《醉翁亭记》和醉翁亭。
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是《醉翁亭记》还是《丰乐亭记》,欧阳修都给后人留下了为之千年传唱的精神瑰宝,尤其以《醉翁亭记》因构思巧妙、文风清新自然,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作之一而被后世熟知和推崇。两文又经苏轼手书而刻碑,“欧文苏字”置于两亭之内,给后人留下了富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花虽晚不须嗟”,文忠公知滁州而寄情山水,看似逍遥,其实恐难掩内心抑郁,盼帝起复再用的心思恐怕是有的。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对,我倒是更喜欢范文正公《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今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景区,经不断修缮和完善,已经作为国家级4A景区迎来八方宾朋,也是滁州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因泉因景而建亭,提倡与民同乐的文忠公恐怕也想不到,曾经的地僻事简到如今的物阜民丰,两座亭在现时已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