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档案在诉讼案件中的重要书证作用

2015-07-10姜喜军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诉讼档案

姜喜军

摘 要:血液不是产品,它只能来源于人类个体捐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尽管目前血液安全已经达到极高水平,但是输血可能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和风险也是不争的事实。作者通过对两例真实并具有代表性的输血后感染梅毒案件进行分析,阐述了档案在诉讼案件中起到重要的书证作用,提出日常工作中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全面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关键点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加强诉讼过程中形成材料的效果评估,更好实现档案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关键词:档案;诉讼;书证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血液及制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血液检测技术已经采用第4代ELISA和核酸技术,虽然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不断提高,从控制病原体感染的角度来说,血液安全已经达到极高水平。但是,输血如同一把双刃剑,救治病人时,任何一种药品不能替代;而血液不是产品,它只能来源于人类个体捐献,输血可能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和风险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国内因输血后感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事件频频发生,血站常常成为诉讼主体出现在诉论案件中。

1 典型的诉讼案件

2005年4月北京市王某因贫血住院,当日医院进行抽血化验,第二天上午为其输血400毫升,4月11日下午王某被告知患有梅毒,王某认为因医院输血感染梅毒,故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赔付各项费用30万元。2008年3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这起因病人输血导致感染梅毒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终审判决医院赔偿受害当事人精神抚慰金10万元①。

2013年2月4日至17日,患者郭某因刀所致腹部外伤、内脏损伤在广东某市医院住院治疗,行胃破裂修补+胰腺断裂修补+大网膜挫裂修补手术,期间共输用市中心血站提供的冰冻血浆1000ml,悬浮红细胞7U。2月27日至3月3日因手术切口感染再次入住该医院治疗,住院期间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结果为弱阳性。郭某怀疑因输血后感染了梅毒,遂将医院和血站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费共计15万余元。法院先后四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2013年10月最终判定该患者梅毒抗体阳性不是因输血所致,医院和血站不承担赔偿责任②。

2 案件分析

上述两起由输血后感染梅毒引发的诉讼案件,最终经法律裁定血站予以免责。

2.1 梅毒螺旋体生存与环境有关

采集的血液在4℃冰箱内保存3-6天后不会传播梅毒③。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只要不输注采集4天以内的血液就可以避免输血传播梅毒。因此,血站提供的证据材料显示,用于临床的血液不具备传染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中规定,医疗单位能找到与自身医疗无过错的证据,可免除医疗责任即举证责任倒置。

2.2 输血可能会感染一些疾病,但不是唯一途径

人类社会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感染血液疾病的潜在因素很多,如性开放、吸食毒品、母婴传播、大量使用血液制品、蚊虫叮咬、病毒潜伏期等。输血可能会感染一些疾病,却不是唯一途径。有些是客观因素,有些是主观因素,孰是孰非,争议不断。

2.3 正确看待诉讼案件

随着越演越烈的医患矛盾,社会舆论导向,民众法制观念仍需提高的现实,患者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容易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帮助,而医院和血站则被推向风口浪尖,甚至常常出现在被告席上。

正确认识纠纷案件的两面性,一方面医院或血站通过诉讼案件,应认真反思,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更好地行使社会职能;另一方面,当卫生医疗机构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纠纷诉讼案件,规范的档案材料最终起到权威和关键性的书证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消除误解,得到社会认同。

3 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书证作用

档案收集、保管的现实意义在于应用,尊重历史,成为书证材料,实现其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

3.1 建立全面的档案管理体系

2008年卫生部要求国内各采供血机构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血液质量为核心,围绕“人机料法环”(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六方面,规范医疗行为: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查、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提高成份制备效果,确保安全血液发往医院。规范记录表单:来源、环节、去向的详尽记录,使用正确的签名。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对应,血站必须建立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架构、规章制度、奖惩、档案分类原则等,使各业务部门、员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适应新形式下血液工作发展。

3.2 规范关键点的记录管理

记录首先应反映事物自然发展规律,通常以时间顺序收集、分类、归档,实现记载历史的属性功能。记录是否有效、真实,可发挥其追溯性功能。

上述输血后感染梅毒案例中,根据血液发放记录,可以追溯到献血者留存的血液标本,或者直接抽取献血者血液进行再次检测,如果各项指标正常,而患者感染疾病,与血站提供的血液不存在对应关系,可以直接划清疾病传播责任,使血站无需承担事故责任。

迄今为止,病毒潜伏期是科学界无法攻克的世界难题,也是排除人为因素以后,输血感染疾病的直接原因。详尽的数据材料,特别是关键点的记录,对减轻或减免血站责任起到决定作用。

3.3 注重收集和归档诉讼材料,评估利用效果

纠纷和诉讼情况的发生不是常态,仅是偶发事件。因此,所形成的各类资料更具有指导价值和保管意义。认真评估档案利用效果,分析案件的共性和特异性,可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不断完善制度和规范,避免和减少输血医疗事故提供依据。

已发生的诉讼案件,由于法律程序的要求,时间长,过程复杂,人员变化,反反复复几个月甚至几年。应注重及时追踪和收集,避免资料丢失或残缺。

参考文献

①《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8年第5期,《输血感染梅毒案》作者于涛、李军、李佳

②清远市中心血站文书档案

③《输血治疗学》P849(三)梅毒与输血,陈小伍、于新发、田兆嵩主编

猜你喜欢

诉讼档案
论诉讼上抵销与实体法的关系
“诉讼”与“证据”的关联性解析
探究在诉讼中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权
拓展节能档案数字化利用的探索
刍议供电单位档案管理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工程造价市场监管中如何做好访诉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