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2015-07-09吕岩
吕岩
【摘 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要点、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共40例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65±20)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出血及盆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生率为20%~30%[1],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分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共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患者,年龄为25~50岁,平均35岁,均已婚;浆膜下肌瘤10例,肌壁间肌瘤30例,肌瘤直径3cm~8cm,肌瘤1~3个。术前按常规行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明确肌瘤数量及生长部位,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
1.2 手术方法
4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术中要求头的位置低于臀部15~30°,头部垫高20~30°,双肩部垫海绵垫,用肩托固定,避免头部过度充血[2],常规消毒铺巾,阴道内放置举宫器,于脐环上缘切开10mm,用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后充入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用10mmTrocar,穿刺至镜头入腹腔,腹腔镜监视下于下腹两侧相当于麦氏点及耻上偏左处穿刺,分别置入10mm、5mm、10mmTrocar,检查子宫、附件情况,探查子宫肌瘤部位、个数及大小。根据镜检情况选用适当的手术方式,①浆膜下肌瘤:小且有蒂的浆膜下肌瘤,直接用电凝切断摘下瘤体,电凝棒止血即可。蒂部较宽者,间断缝合浆肌层止血;②肌壁间肌瘤,通过穿刺针注入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于子宫肌层,用抓钳提取子宫,沿肌瘤最突出处电凝并纵形剪开浆肌层及肌瘤包膜,用分离钳剥离肌瘤。电凝棒止血,用1-0肠线间断缝合肌浆层;浅表小肌瘤,双极电凝止血,不缝合,直接抓钳取出。放入旋切器将大的肌瘤逐条旋出,38°生理盐水冲洗盆腔,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常规放置盆腔引流,放尽CO2,拔出Trocar,缝合切口。
2 结果
本组4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5±20)min,术中失血量20mL~200mL,平均80mL,肌瘤越大越多手术时间越长,出血越多。患者术后6~12h即可下床活动,短时间可自理。1例术后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住院3~7d,平均5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1、3、6个月随访,患者无发热、出血、感染等不良症状。伤口瘢痕小,愈合良好。
3 讨论
3.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有:①单发或多发子宫浆膜下肌瘤,肌瘤最大直径≤10cm,带蒂肌瘤最为适宜;②单发或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最小直径≥4cm,最大直径≤10cm[5];③数量最好不要超过3个;禁忌证为:①直径>3cm的肌瘤3个以上;②肌瘤直径>10cm;③可疑子宫腺肌症或肌瘤肉瘤变。
3.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技术要点
①剥离肌瘤:关键是正确的层次分离,子宫肌瘤假包膜完整,界线清楚,找准层次一般较易剥离,为减少出血,可在术前于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或催产素20U,用电凝钩在肌瘤的浆肌层电凝切开子宫浆肌层直达肌瘤组织,抓钳钳夹肌瘤后,贴近肌瘤进行分离;②缝合创面,可先用电凝棒电凝创面,再快速缝合子宫缺损,浅表创面间断缝合,对深部肌壁间肌瘤,则分两层间断缝合,有效地闭合死腔,防止血肿形成,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③取出肌瘤:用旋切器逐条旋出。
3.3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①出血:术前于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或催产素20U,剔除肌瘤的过程中正确地层次分离,贴近瘤体边电凝边剥离都可大大减少出血;提高缝合速度和技巧;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盆腔引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伤口敷料渗血增多色泽鲜红,盆腔血性引流增多,应考虑有术后出血的可能[4]。术后加强观察,有效缓解伤口疼痛,积极防止感染,伤口愈合不良[5]。②术后肌瘤复发:霍翠云[6]认为:对于单发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成功完成,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肌瘤短期内的复发可能与术中遗漏的小肌瘤有关。由于腹腔镜手术无法感知位置较深的小肌瘤,术后就可能遗漏。术前需通过超声尽可能准确判断肌瘤的部位、大小及数量。
综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既可达到开腹手术剜瘤的效果,又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局部粘连少、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又能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只要明确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要点,将会更好地完成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自明. 腹腔镜下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生殖医学杂志,2008,17(1):65-66.
[2] 冯彩娣,吴爱芬,张芳艳.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49.
[3] 冯凤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3(7):72-79.
[4] 张爱荣,孔北华,张萍,等.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498.
[5] 鲁春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5(30):36-37.
[6] 霍翠云,李斌.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及受孕率初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4):5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