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中的学习评价

2015-07-07张玉娴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慕课

张玉娴

摘   要:慕课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社会性等特点。随着注册用户数量的增长,慕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关注其课程质量的同时,慕课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其评价方式。Coursrea和Udacity均属x慕课类型,x慕课是慕课学习平台中的一类。与之前强调知识创新与生成的c慕课相比,x慕课更加侧重知识的传播与复制,在评价方式上具备随堂测验、建立个人档案袋、同伴互评、进行成果认证等特点。

关键词:慕课;Coursera;Udacity;学习评价;成果认证

一、慕课的起源和发展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一种针对大众的在线课程。此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其正式出现可追溯至2007年的“开放教育导论”课程,这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大卫·威利教授基于维基发起的一门开放课程。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分享该课程资源,并参与课程创新。2008年1月,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亚力克·考罗斯教授开设了网络课程“社会性媒体和开放教育”,并邀请全球众多专家远程参与教学。

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克劳米尔和加拿大文科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布莱恩·亚历山大共同提出了慕课的概念。同年9月,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和加拿大研究委员会的斯蒂芬·唐斯应用这个概念开设了第一门真正的慕课(即c慕课)——联通主义和关联知识开放课程。该课程支持学习者以多种形式参与学习,如通过YouTube、博客、Twitter和其他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唐斯认为:“慕课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慕课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 。这个时期的慕课较为关注知识的创新与产生,学生能够参与教学内容的编制,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整个课程以学习内容为起点,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和交互进行学习,师生关系也较为开放。

2011年后,慕课发展速度极快,出现了众多基于内容的x慕课平台。x慕课相对于过去开放自由的c慕课显得较为传统,更加侧重于知识的传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平台。

Coursera是一个新兴的在线教育平台,由斯坦福大学的两位人工智能专家达芙妮·科勒和安德鲁·恩格于2012年创办。之后,Cousera公司便与诸多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开课,并以“用技术将世界上最好的课程带给成千上万愿意学习的人”为宗旨。目前,Coursera的合作者包括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7所世界顶尖大学。目前,已开设了558门课程,并采用英、法、中等多种语言授课,超过585万名学习者注册。未来,Coursera 网络教育计划将与更多的大学合作,提供更加多样、宽泛的课程选择,使更多的学习者从中受益。

Udacity的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塞巴斯蒂安·特朗。2011年,他将自己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放在网上免费供学习者学习。最初,特朗教授仅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大众免费在线学习“人工智能导论”这门课程,没想到第一天晚上就有5000名用户注册。仅一学期的时间,就有来自世界190多个国家的16余万名学习者选修这门课程。之后,特朗索性从斯坦福大学辞职,与机器人研究专家大卫·史蒂文斯和迈克·索科尔斯基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Udacity,来运营网络课程,并融资2110万美金支撑运营。

虽然Coursera和Udacity同为在线课程平台,但在课程组织以及学习评价的管理方面还是有若干不同之处。Udacity的评价几乎都是由科目教师或者是计算机来完成的, 而Coursera平台则很好地利用了用户数量众多这一特点来进行同伴互评。

二、Coursera和Udacity学习评价的特点

(一)随堂测验,提高学习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检查、布置作业等环节。而在Coursera中,通过平台、授课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参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Coursera 平台根据教学计划来发布授课教师、开课时间等信息。教师则根据教学大纲,每周定时发布视频教学材料、布置作业和组织网上讨论。学习者按照时间节点,自主选择时间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加讨论等。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习者的注意力会根据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的10分钟内,学习者的注意力逐步增强;10~25分钟,学习者的注意力进入稳定、高效状态;之后,注意力开始分散、下降。然而,传统的课堂往往都是持续40~50分钟,远远超出了一般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正常范围,削弱了学习者对课堂内容的专注度和参与度。

Coursera课程视频设计的独到之处在于满足碎片化交互性学习需求,拉近教与学的距离。首先,将视频内容缩短和模块化。每堂课被分割成3~5段相关主题的短小视频。这样既方便按主题学习,又便于学习者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其次,视频具备交互性。在重要知识点处嵌入交互式问题——随堂测验。Coursera的随堂测验设置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回答完问题,视频才能够继续播放。此举旨在检验学习者是否跟得上上课的进度,及时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的元认知过程,并保证其参与度。

另外,Coursera课程还在背景资料中嵌入超链接,学习者可以先链接到网上查看资源,再继续学习。课程结束后,也会有相应的练习供学习者进行自我检测。在Coursera中,根据作业测试题目的不同,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有所差异。例如,客观题由系统判分,而一些主观题则由学习者交换批改。由教师-学习者单一的约束转变成教师-学习者、学习者-学习者立体式的互动环节,有利于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下发挥学习者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持续性。

Udacity的课程设计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为导向,使学习者更少地被动听讲,更多地主动探求。Udacity的课程视频在视频分享网站上很受欢迎。Udacity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只是提供课堂录像。与Coursera相似,Udacity课程环节包括微视频授课、讨论、反馈、作业、考试等,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能激发学习者兴趣又引人深思的问题,由此引导学习者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特朗教授将Udacity的课程描述得几乎和游戏一样。他说:“学习者接受到的是问题、小测验而不是讲课的轰炸。我们完全避免了填鸭式的讲课方式。”而且Udacity视频更加简短,每段只有1~2分钟。每段视频中都会有一个交互性的问题。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问题会出现在屏幕上,学习者可以多次回答问题,直到他们答对问题,才转到下一段视频。同时,Udacity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带有解题方法和答案的视频,引导学习者清楚地了解解题步骤。

Udacity平台的创始人特朗教授说道:“我们认为,寓教于练比寓教于听更重要。”这种模式类似“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将知识灌输的过程放在课堂外,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有些人认为,这是教育的未来。

(二)建立云端电子档案袋,记录学习点滴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习者一旦在某门课上表现得不够好便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而且,在考试之后很少会有人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在Coursera平台,学习者会立刻得到反馈,了解他们的不足。除此之外,学习者做过的习题会上传至云端。Coursera根据题库中提供的正确答案对学习者的回答进行判断,并呈现相应的解题步骤。Coursera会形成属于学习者自己的学习档案袋,其中学习者曾回答错误的试题会随机重复出现,帮助学习者复习。这种功能是基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而研发的,Coursera在随机提供习题复习方面要比传统教学有优势。这意味着,如果在传统课堂中有50%的学习者达到了中等水平,那么,在掌握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就能够有84%的学习者达到这一水平。

在Coursera课程中,每段视频有相应的随堂测验题目,在每三组视频组成的章节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多项选择题,每两个这样的章节结束之后会有作业布置给学习者。这种章节性的作业是通过E-mail发送给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小项目的内容便是交互性游戏。例如,Coursera能够在浏览器中进行编程,之后的作品能够被保存在云端,由学习者进行评价。这是Coursera网络课程最与众不同的一项评价功能,也是设计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三)同伴互评,促进共同进步

在很多课程中,最有意义的评价并非那种用机械化、公式化的标准来进行的评判。例如,在一堂文学课中,教师为了锻炼学习者的批判思维和表达技巧而给出论述之类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在这种情况下,同伴评价就显得更具优势。学习者们能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得到对方的反馈。具体方法如下: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作业评价指标,分为写作规范、切题、说服力等几方面。比如,Coursera平台的“世界各地的音乐”课程先让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再按照互评标准为其他同学的作业评分,每人至少评价五名同学的作业。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习者得到他人的评价,还能够让他们掌握评价的技巧,获得评价的经验。

理科科目的课程也需要这种同伴评价的方式。例如,Coursera平台的“基因和进化学导论”这门课程的作业只是一些练习题。对于这种客观题,系统能够直接给学习者打分,操作起来也较为便利。然而,“计算机数据分析”这门课则要求学习者完成并运行test脚本,并根据所给的参考文献撰写课程论文。这时,评价就要采用班级中的同学互相评议的方式了,也就是所谓的“同伴评价”或者说是“同行评价”。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参与者必须在按时提交论文并且评价完其他学习者的作业或论文后才能得到完整的分数。

Coursera 平台重视评价的动态过程,强调学习者知识建构与塑造的过程,学习者不仅是被评者,也是评价者,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评价有益于他们互相间的学习,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锻炼了评判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拓宽了交流的范围。

然而,Udacity目前还未引进这种评价方式。Udacity中的作业有基于课程内容的多项选择,也有很多编程练习。课程内容和练习题都能够在搜索引擎中直接搜索到。如果是编程的话,程序立刻被上传至云端,教师或者计算机会立刻对此作出评价。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认为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导致评价结果不甚理想。而且,计算机也不能够对编程者体现在程序中的个人风格或者习惯进行纠正或评判,导致评价结果较为僵化。笔者认为,之所以Coursera平台引入了“同伴评价”的方式,而Udacity平台却未引入,可能与两大平台的学科背景的偏向有关。Coursera平台文史哲的科目要远多于理工科背景的Udacity平台。人文科学类课程主观题目较多,同伴评价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进行结业考试,颁发成果证书

在Coursera平台,每门课程结束后会有一个“终结性评价”,即结业考试。通过这门考试的学习者可以拿到带有授课教授签名的证书,证明自己已经学过这门课程,并掌握了其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然而,这一证书目前为止并非官方认可的证书。但据《纽约时报》报道,华盛顿大学计划近年为其 Coursera 课程提供学分,其他网络教育项目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华盛顿大学副教务长戴维·绍特马里(David P. Szatmary)猜测,要想拿到学分,学生很可能需要交一笔费用,完成额外的作业,并接受导师的指导。

对Udacity来讲,如果学习者在Udacity的课程中获得了80%以上的分数,那么到最后也会收到一份非官方的“结业证书”。尽管Udacity的课程免费,但学习者也可选择参加一些收费的认证考试。近来,Coursera也推出了此类服务。与Udacity不同的是,Coursera略过了认证考试,只需要学习者缴纳相应费用,扫描身份证件便可以获得一份由开课大学以及Coursera官方承认的证书。

三、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目前,慕课平台主要通过日常作业及测验对学习者进行评价。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在线课堂,作业与测验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Coursera和Udacity认为,作业及测验对学习者来讲不仅具有单纯的评估意义,而且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机,而有效评价恰恰能够保证这种动机的持续性。目前,在线课堂中的学习评价方式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智能类型分类化,促进有效评价

网络课程的理想目标是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者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一般是不会选择没有兴趣或者认为自己学不会的课程。其实一开始,学习者就自动地按照自己的智能类型来选择课程了。学习者自主选择是课程提高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而且,这种方式为后续的根据“多元智能”类型进行评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手段,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从Coursera同伴评价方式的推广来看,在一些题目中,由人直接做出的评价或者反馈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如编程、论述、作文等。学习者在对同伴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在积累评价的经验和技巧,并潜意识地进行自我评价,明确改进的方向。在这一过程当中,学习者从消极的“被评价者”,转变为主动的 “参与者”,并进一步培养在网络学习中的自我评价意识。让学习者在创造、交流、分享中进行自我评价与团体评价,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以及学习热情,还能将教师从传统评价模式的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上有更多感悟与改进,这才是创建网络课程新型学习评价模式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人”在新的学习平台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自主性不仅是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学习评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学习评价将会日益突出“个体”以及“个性化”,教师或许会在评价中越来越多地以辅助者的身份出现。相对地,计算机与网络等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分担教师的工作量,为学习者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电子档案袋,关注学习者先前经验

网络课程这种开放的环境有充分条件来创建个性化的学习评价模式。然而,网络课程的学习者规模庞大,群体间的学习差异也极其复杂,仅仅依靠教师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价会为习惯于传统课堂评价方式的教师带来难以想象的工作量。在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的同时减少教师的负担,是网络课程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现代网络技术将有助于这个难题。

Coursera和Udacity的网络课程有不少这方面的探索,尤其是Udacity平台。之前的Coursera平台上并没有电子档案袋这一功能,而Udacity早在Coursera之前就已经实现了题目上传至云端建立个人档案的功能,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创建并不断完善学习者的数据收集与智能统计分析功能,以图形以及表格化的形式将数据简洁清晰地反馈、呈现给学习者和教师。这种电子档案袋的方式能够呈现出学习者在该学习平台的先前经验,有助于学习者理清属于自己的学习发展脉络。

但是,电子档案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采集的学习者信息在电子档案袋中应按照什么样的模式进行分类存储?究竟是按照学科分类,还是按照加德纳“多元智能”中的各项智能进行分类?是否有必要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开进行数据提取或是按照各项智能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提取?评价的数据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是否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这种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发展潜力。

近年,加拿大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利用先前经验来对学习者进行评价。他们将电子档案袋转化成课程档案袋,将学生关于某门课程的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即将学生的先前经验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并与对当前课程的评价结合起来。北美的汤普森河大学、阿萨巴斯卡河大学、帝国州立学院等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较为超前。他们允许学生选择由大量课程或者选修模块组成的课程档案袋。这些机构将文件袋看做是能够更加普适地阐释程序层次的学习成果,而并非单独课程或者单元中的学习成果。例如,汤普森河大学区分了基于能力的档案袋以及基于课程的档案袋。基于能力的档案袋一般是收集学生完成学位所需的选修层面的知识和学习成果。这里的学习成果指的是能够由第三方提供证明的生活经历,如志愿者活动或者其他收取报酬的活动等。

(三)结合先前经验,系统认证学习成果

果壳网(guokr.com)发布的《2014年慕课学习者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促进慕课学习的五大外界动力”中,“证书或学分被大学认可”以及“证书或学分被企业认可”分列第一位与第二位。由此可见,学习结果的合理认证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系统化地对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则能够进一步固化动机。

前文提到了Coursera平台以及Udacity平台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证服务。虽然两者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提供认证,但是,这两大平台中证书的认证也只是各自为政,对于学习者个体来讲,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共享性、流通性。实现认证证书的共享性能够提高社会对该证书的认可度,实现学习者学习成果的系统化管理,如对所学课程进行归类、分级管理或者划分智能类型等,有利于学习者准确把握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的课程,定位自身学科兴趣点。在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的时代,这一构想的实现指日可待。关于这一点,加拿大的学者弗里森教授曾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即利用摩斯拉公司开发的Open Badges来给这些“结业证书”正名。

Open Badges是一种在线成就记录,会追踪用户的社交圈。当用户完成一门课程或者通过一项测试时,它会颁发给用户一枚虚拟的“徽章”,并将任何一个用户的学习成就通过“徽章”展示给其他任何用户。Open Badges的开发商是摩斯拉基金会(Mozilla Foundation),该基金会曾负责开发火狐浏览器。这些徽章并不是整个课程或者项目的证书,它们仅代表一些特定的成就和能力。徽章展示了学习者掌握的专业学习成果,并提供相关链接用以证明该学习者掌握的程度。学习者一旦更新了成就信息,学校以及相关机构便能够立刻获知。这是一种方便大家的双赢工具。

徽章、开放课程、开放资源以及网络课件都提供了“证书化”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此类证书的质量以及“分量”适用于所有这些资源类型和技术。因为,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并没有经过质量监管,却仍旧被大众所接受。像摩斯拉徽章这类系统并没有解决此类证书的学术意义或者市场价值的复杂性以及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为无处不在的因特网提供教育内容和证书数据的工具;是一种通过富有成效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资源的链接来构建系统的工具,这个系统缺乏的不是速度,而是内涵。

因为Open Badges能够对学习者的先前学习经验进行认证,所以将Open Badges与慕课平台进行联接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即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者的先前学习经验(又称经验学习,其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并根据学习者的相关领域找出其兴趣点,进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程选择。

参考文献:略

编辑 郭伟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慕课
关于英语学习评价主体的思考
医学整合课程对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行为和评价影响的追踪调查分析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