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2015-07-07沈利梅

关键词:有效提问原则高中数学

沈利梅

摘要:如何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课堂提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课堂提问原则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提问;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89-1

一、目的性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预期达到的效果,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这一节课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即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知识,训练培养学生什么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进行提问。

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体现出来。如果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不是十分明确,课堂上的提问就会显得凌乱、缺乏深度。即使课堂上学生看似思维活跃、一个接一个地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其实学生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找不到知识点间的相应逻辑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对知识内容的整体建构。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提问不是单纯的提问技巧,而是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认真探讨提问的艺术和方法。

教师在提问的过中,要循循诱导、不断启发学生,逐步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重点、难点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研究表明,课堂提问中启发性提问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理解,教师要选准问题提问的角度和切入点。

实践证明,教师的提问如果恰到好处,不仅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上述提问看似简单,实则教师精心设计,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而且还能在错误中总结规律,进行有意义的探索,知识体系也能得到巩固。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切不可简单地满足学生根据最初知识得出的判断和认识,而要强调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之下,不断深化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三、循序渐进性原则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整体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循序渐进地展开设问。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教师提问时前后颠倒,信口提问,那么课堂提问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这样的提问由易到难,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发现二次函数的值域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区间范围等的联系。在简单的(1)(2)(3)题理解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二次函数值域中的“轴定区间动”、“轴动区间定”甚至可以加深到“轴动区间动”的难度。因此,教师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等一系列规律,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之下能够逐步掌握知识、拾级而上。

四、趣味性原则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课堂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生硬和死板,而应该主动去变换提问的角度和方式,或者将问题置于相应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加知识、训练能力。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提问题有新奇之感,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随之就会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当学生沉浸在“有奖竞猜”的游戏中时,其实对数学中的二分法原理——一分为二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新颖独特的提问方法,将数学问题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学生在具体的感知中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科学性原则

第一,问题设计要科学。科学地设计问题是课堂提问最基本的环节,而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充分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比如在一题多解的时候提问学生:“观察解法1和解法2,你们觉得哪个解法更好?”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学生也很难回答。也许解法2是比解法1巧妙一点,计算简单一些,但是解法1比解法2更容易想到,两种方法究竟谁好很难回答。同时这个问题也不是“解法1好”和“解法2好”两个回答能达到提问效果的,教师肯定希望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的。这种提问可以改成“比较解法1和解法2,请同学们说说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你认为哪个解法更适合你呢?”

第二,提问时机要科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过程,以及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恰到好处地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一般说来,教师开讲时通过提问引入新课,将已学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刚学的新知识和下一部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课堂结束时,教师通过提问将本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教师不宜频繁提问,也不宜边讲边问,或边问边讲,更不能一问到底。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的双边活动,一个精彩、有效的提问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极致,或是将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而一个失败的、低效提问只能让学生机械回答,甚至无法回答,毫无收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课堂提问时要努力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原则高中数学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