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学效应实践

2015-07-07施娟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施娟

摘要:受职业教育自身情况和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面临不少困难,也成为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近年来,我校数学教研组尝试从不同的领域,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笔者注重将教学心理学相关效应渗透贴合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消除心理障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教育心理效应;相关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16-2

一、“暖心”——“自己人效应”,破除学数学的恐惧

教育心理学认为,打破和克服被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不够扎实,对于数学的惧怕心理突出。如果刚刚开始学习中职数学就带有这样的心理阴影甚至是恐惧感,那对于之后的数学课程学习是毁灭性的,并将影响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程。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感受、性格特征,细腻而贴切地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自己人”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关爱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环境、数学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变化所带给他们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让学生产生对数学教师的心理认同,渐渐消除对数学课程的心理恐惧。

连续几年来,笔者和教研组同事们都对新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状况调研,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原因诸如贪玩掉队,索性放弃,方法不对,费力效果不明显,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在掌握情况后,大家及时召开各自班级的数学学习讨论会。实践中,笔者借助高年级中的学生榜样来真实呈现,让学生说出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烦恼,引导他们说说“心里话”。再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情况,分别细致交流和引导。课上通过一个个小成功树立起学习信心,课后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态和生活冷暖,“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感染力渐渐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对数学的恐惧感,建立起“温暖的心理疏导关心立交桥”。

在“润物无声”的交流疏导中,教师掌握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困难和畏惧的深层次原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既然已经成为“自己人”了,那么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连续化指导和“朋友式”帮助下,学生的学习环境自然更加和谐,教学工作开展自然更为顺利。

二、“动心”——“成败效应”,激发学数学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形成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中职学生明显存在数学学习认知上的误区:普遍认为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基础学科,而属于文化基础学科中难度相当大的数学,更是学生认为可以少学甚至不学的对象。教师要运用动机理论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专业技能学习是将来就业的方向,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但专业技能需要基础知识做保证,其中数学知识更是不可缺少;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会将专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虽然明确了中职数学学习的目的,有了基本的学习方向和动力,但因知识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中仍然极易产生“挫败感过重、缺乏成就感,消极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等情况。此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成败效应”为学生制订合适的目标,化解学习难度,既要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而产生愉快与满足;也要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原有的失败影响,让新的努力和成功发挥出有力的激励推动作用,这一点在中职学生学习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数学课堂中,笔者进行了“特殊基础课”的教学引导,通过学生熟悉的特殊情境创设,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并注重“成败效应”的细致运用,不断提升各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授集合这一章的时候,笔者把教室作为一个大的整体来进行环境创设,而教师学生就是这个大环境中的小集合,学生、老师的数目都是可以确定的,符合集合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类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或难或易:比如男或女,高或矮,胖或瘦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创设的不同分组,引导设问:“这些分类构不构成集合呢?”引出:“男或女这一分类就是集合,但高矮胖瘦却不是。”由这一点,让学生们从课本出发,从自身环境出发去去思考为什么。教师及时指导评点每类同学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问题,随时进行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不断从解决自己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就会使得学生的成就感渐次累积,学习障碍得到克服,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

三、“贴心”——“霍桑效应”,破解学数学的难点

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掌握枯燥的定义定理是不可忽视的难点。在解决学生普遍有所畏惧的难点时,教师要应用“霍桑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分析学情和心理动态。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角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巧妙设计加入直观的感性体验,对接生活感受。让学生在尽可能丰富的体验中,顺利掌握数学难点,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到相对复杂的理论式和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可以是某个教学阶段,也可以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心”考虑、用心思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直观体验,化解学习难点。

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定义时,先出示几个抛物线型事物,如下图: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抛物线的基本形状,体会抛物线的实际运用,然后通过动手画图来感受抛物线的形成,总结抛物线的定义。但抛物线的画法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画来演示过程,让学生动手演示、动口表达作图过程,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实现了口、眼、手等多种器官感受,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成功体验,抛物线的几何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动心”——“磁化效应”,收获数学情感

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升数学思维力,收获充满正能量的数学情感。

如在上述教学抛物线定义案例中,当学生体验了flash动画演示后,提出递进的三个问题:

问题1:作图过程中,直尺、三角板、笔尖、点F中,哪些动了、哪些没有动?

问题2:作图过程中,绳长AC、MC、MF、MA,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问题3:笔尖对应的点M满足的几何关系?

学生刚刚经历了一个动手、动脑、动眼的过程,思维比较活跃,有说一说的欲望,这时,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索,交流成果,轻松解决。

再如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先让学生自己建系,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建系方式。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你觉得那种建系方式比较好?为什么?你能给出它们的方程式吗?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倾听交流时,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引导同组的学生都来讲讲自己的想法,在互相沟通中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教师以自己的尊重、坦诚和悦人,营造出强烈的“数学情感磁场”。引导学生用心合作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他们充分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全身心地参与数学学习。在呈现着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思维状态中,学生感受着自由、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更可在体验中享受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思辨中收获成功。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上好中职数学讲评课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