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5-07-05邓开虎
邓开虎
【摘要】“‘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下面,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质疑;联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关于“创新教育”涵义的思考
什么是创新意识?什么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觉得,可以这样粗略地理解:创新意识是学生潜在的一种崇尚出新、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心理意识);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勇于探索、发现的情绪状态;创新能力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能别开生面地独立解决问题的心理特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应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好奇感;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应关注学生的发现、质疑、探索的精神和习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想象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
1.加强双基教学,使创造性思维有源头之水
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想象的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一种新的组织、新的启发,以便产生出不同于常规的新的观念和方法。“新”的产生依赖于大量的“旧”。例如:比较 和 的大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分数的意义”“分数化小数”的知识,没有“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对角相乘”的思考方法,“假设”的数学思想做积累,并且没有这些知识方法的准确性做保证,还能迅速产生并准确“创造”出那些新方法吗?因此,加强双基教学是很重要的。当然在让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我们还要同步且不失时机地渗透创新意识,知识可以拓开讲解,问题设计要增强启发性,这样形成的“双基”才能不死,在以后的学习中才比较容易被激活和调用,从而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2.让学生好奇,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感。”教学中我们要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好奇,并积极引导学生探奇,赋予好奇实质的意义。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不断地改变工作总量(900个、1200个、4500个),但不改变甲乙各自完成工作总量的时间(20小时、30小时),可是用整数方法求得的合作完成时间都是12小时。学生感到很好奇。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探寻得出单位“1”。大家正在总结分数解法时,一个学生大声说:“我发现相遇问题,还有行程问题中已知往返的速度用设数法求往返平均速度的题型也能这样做。”又一个学生激动得说:“我发现用‘时间积÷时间和最好算。”
(2)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敏于发现的精神。没有发现,就不会有疑问,没有疑问,就很难讲有所创新。学生有疑、有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敏于发现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我们教师要在大力表扬的同时,给予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指点,提示寻求答案的线索。让学生走上再去发现结论的道路。我在总结正方体特征时,一个学生有疑问:“能不能说12条棱都相等的六面体一定是正方体?”我在表扬他敢想的同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菱形),问:“上面可以是这样的图形吗?”那个学生马上回答:“6个这样的图形不可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六面体。”我说:“我们一起做做看,好吗?”大家通过剪拼、操作,结果出现两种六面体:一种是2面菱形,4面正方形的;另一种是6面都是菱形的。这一过程,既为学生澄清了错误认识,又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受到新启发。
3.引导多向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核心特征是“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角度、层次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标新立异。例如:一道百分数计算题:50×16%。我们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就很快得出五种解法:①50×16%=50×0.16=8;②50×16%=50×—=8;③50×16%=50×0.16=50×0.2×0.8=8;④50×16%=16×50%=16× =8;⑤50×16%=16×50%=16×0.5=8。当然,发散思维的训练,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题多解,编应用题训练、开放问题的练习等都是很好的途径。
4.培养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想象力是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于很多的伟人科学家来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想象力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想象力也是创新的开始,只有想到了才能够做到。因此我认为要想加强小学教育的创新,首先一定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动手能力,便是对想象力的进一步升华,动手能力即是将想象力落实于实际,最终作出完美的成果。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常常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们一边想一边做一边说,使脑、手、口一起参与到活动中,达到了统一和谐。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不采用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小组为单位给同学们发下我事先准备好的直径4厘米、6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手中的圆的周长直径并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去测量、讨论,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明白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方法,我认为小学教学教学的创新从小培养起了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知的创新性,使学生从小便在脑海中埋下了自主创新的种子,使学生在平日的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细心地观察、思考、归纳等等,不仅使自己对各种知识的认知有了独特的思想,不同程度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数学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变成了学生日后不断进步,取得更大成就的垫脚石。
參考文献:
[1]陈保睿.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6:70-71.
[2]马小丽. 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策略[J]. 考试周刊,2013,8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