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算

2015-07-05肖瑞

2015年3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

肖瑞

摘 要:本文利用Sarma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2008-2014年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实证结果显示,期间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都有进步,尽管进步程度不一;各个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差悬殊,表现为东部居上、中部居中,西部居下。且各个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鉴于此在提升中国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时,要趋于差异化现状,推行差异化政策,从而有效提高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关键词: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省际面板数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在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但同时,金融危机频发暴露出当前金融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如今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这些问题导致传统金融不能很好地回应时代和环境提出的要求,使得金融体系需要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为了解决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一种强调一切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都能以其能承受起的价格享有相应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体系应运而生。这个最早由联合国在宣传2005年小额信贷年的时候提出的普惠金融体系是一种能够打破二元金融结构、消除金融排斥,是一个强调金融的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面向所有人群、惠及所有人群的新型金融体系。

虽然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被党的十八大写入报告成为未来几年内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并不充分,且大多局限在理论层次。仅有少数人对普惠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但都存在着各种局限性。例如普惠金融发展广泛应用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而现有指标测度仅仅局限在银行业的数据上;再比如基于现如今网络如此发达,网上支付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应该在测度指标上有所体现。本文希望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较全面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度方法,对中国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计算方法与指标选取

(一)计算方法

本文采用Sarma(2008)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变质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方法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

假设普惠金融有n个评价维度Di(i=1,2,…,n),每个维度的权重Wi,最大值为Mi,最小值Mi,Ai为第i个准度的实际值。每个维度计算公式为:Di=WiAi-miMi-mi

由于每个维度的权重(0≤Wi≤1),因此,最理想的是当Dn=(W1,W2,…Wn)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达到更高。而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就是计算各个维度的测算值和最理想值之间的差距,并把所有差距整合形成一个测度结果,公式为:

IFI=1-(W1-D1)2+(W2-D2)2+…+(Wn-Dn)2(W21-W22+…+W2n)2

由上面公示可见,测度普惠金融指数的关键在于确定各个准度在计算普惠金融时所占的计算值。因此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变异系数法测算各个准度的权重。

各准度的权重计算方法为:Wi=Vi∑n1Vi。其中Vi表示各维度的变异系数。Vi=SiAi。Si表示标准差,Ai表示均值。

(二)指标选取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目前使用较多的体系是Beck在2007年从银行服务的可获得性和银行服务的使用情况两个维度8个指标体系、金融包容全球合作伙伴组织(GPFI)在2012年提出的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情况和服务质量3个维度9个指标内容的指标体系,以及金融包容联盟(AFI)提出的由金融服务可获得行和金融服务使用情况两个维度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多种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并且考虑到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出了如下指标体系。

1.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其中包括网点数量、人员数量两个二级维度,每万平方公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家/万平方公里)、每万平方公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人/万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家/万人)、每万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人/万人)四个指标。

2、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存款情况、贷款情况、账户情况、支付情况、保险情况、证券情况六个二级维度,金融机构各项人均存款占人均GDP比重、金融机构各项人均贷款占人均GDP比重、每人拥有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户/人)、网上支付金额占总支付金额比重、保险密度:保险收入/人口数量(元/人)、保险深度:保险收入/GDP、从股票市场筹资额占GDP比重七个指标。

3、金融服务的质量。其中包括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两个二级维度,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农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两个指标。

其中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从金融机构的设置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配置上衡量了需求者从金融机构获得服务时面临的潜在障碍,其中金融机构不仅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包括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的实际使用情况能更好地衡量金融机构的滲透性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其中创新地引入了保险和证券的相应指标以及近年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的网上支付指标。金融服务的质量能够反映金融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和程度,尤其是对符合我国国情的三农以及小微企业的服务。

三、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度结果与分析

本文考察了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2008年到2014年的数据,每个指标的观测值都是217个。各个指标的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国金融年鉴等数据资料。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只是一个相对的指数,用于同一地区纵向事件序列和同一时间横向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指数数值本身并不能代表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大小,只能定量说明不同时期或者不容地区之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即使如果测度出来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达到1也不能说明该地区普惠金融已经发展到最高水平。同理,若测度指数为0,也不能说明该地区普惠金融没有发展。

横向比较各地区之间的测度结果,发现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以2014年為例,发展水平最高的上海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测度值为0.7,而最低的西藏仅仅只有0.028。如此巨大的差距并不是个例,整体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在地区之间呈现出东部居上,东部居中,西部居下的格局。2008年东中西部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0.1512、0.049和0.0368.而到2014年,东中西部指数均值分别为0.238、0.0826和0.0715。可见这种格局并没有改变。东部地区在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上遥遥领先于中部和西部,而中西部的差距并不太明显。

指数测度值最大的五个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和浙江,而最小的五个地区分别是广西、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这与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具体关系见图。图中以2014年各省人均GDP作为体现该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将人均GDP的排名和2014年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排名进行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特别是东部各省份,除海南外其余10个省份全部排名靠前,这与其人均GDP排名基本相符。在西部各省中,重庆的排名最靠前,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各方面都酷爱书法展,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的短板。而普惠金融发展排名明显落后于人均GDP排名的内蒙古和宁夏。可能是因为其地广人稀且经济较大程度依赖于资源主导型产业,而金融发展水平相应比较落后。

纵向按时间序列比较各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各地区从2008年到2014年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基本都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且增长程度巨大,31个地区中这九年间平均增长了2.1倍,由此可见,当前国家提出的切实落实完善三农金融服务的优惠措施、提高金融覆盖率、降低金融准入门槛的政策是十分成功的。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青海,这九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25倍。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这九年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要大于东部地区。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些地区原本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但另一方面也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这些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四、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扩大普惠金融规模,加大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

提高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应该切实落实和完善“三农”金融服务的优惠措施,提高金融覆盖率,降低金融准入门槛,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资金以及政策支持。以改善部分地区金融覆盖率低、金融效率低、长期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的现状。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要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监管,使之合乎规定上网民间资本阳光化,并相应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的制定与测评卖给与有金融需求以及信用评级良好的中小企业的以金融支持,加强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水平。

第二、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建立适合普惠金融发展的监管政策

尽快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的法律制度,比如微型金融、小额贷款机构这些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机构,比如村镇银行、从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并根据这些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特点、发展阶段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

第三、根据趋于差异化现状,推行差异化政策

正如我们实证研究所显示,中国金融包容性状况在各个省区表现千差万别,程度高低迥异,各个地区提升金融包容性水平的目标和任务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于改善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不能简单的全国一刀切,应该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现状以及自身特征,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安排。比如针对东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本身就较好,应加强其普惠金融发展深度,提高消费者、中小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实际利用水平,让消费者以合理的方式和价格获得急需的消费金融服务、让中小企业得到所需要的发展资金,并且通过已较成熟的金融体系带动新型金融体系的发展,形成良性发展模式。而针对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加强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使得各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切身好处,做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更多人纳入现代支付体系,获得其所需的金融服务,同时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切实通过资金以及政策扶持改善“三农”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婧、胡国辉,2013.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论坛(6):31-36.

[2] 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12-13.

[3] Beck,T.,Demirguc-Kunt,A.,and Martinez,P.M.S.,2007.Reaching out: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234-266.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
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关于校园资金互助平台模式的研究
对临泽县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调查
普惠金融的研究进展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额信用贷款行业竞争战略分析
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