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素材,开展“有效”复习
2015-07-04何珍
何珍
高中地理学科兼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教学内容广,教学素材多。教师在高考复习中若能精心组织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笔者将试举两例。
一、“五大好题、五大差题”
在高三地理复习中,“题海战术”是学生普遍采用的复习方法,面对浩如烟海的试题,学生埋头苦做,时间与汗水付出了,效果往往不佳。为了使学生脱离题海,找到正确的做题方法,笔者在高三入学时组织“评题”活动,具体内容仿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的“评题活动”。活动前,笔者编制了一份由高考试题组成的地理试卷,试题选自2013~2014年《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的“十大好题、十大差题”。
利用晚自习时间,笔者进行测试。测试后按以下流程组织分析:
1.讨论。下发试卷评分标准,学生对照答案分组讨论试题。
2.投票。下发地理试题命题原则,学生学习后投票评选出“五大好题、五大差题”。
3.分析。展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评题活动”部分评论的PPT课件,对个别有争议的试题展开辩论。
为了找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十大好题,十大差题”,学生认真答题,仔细讨论,最终评选出学生版的“五道好题,五道差题”(如下表),并附上了详细的评论内容。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一致认为“好题”应该具备的基本标准为“体现学科特点、内容科学严谨、知识能力并重、答案准确合理”。以此为标准,表中的“五大好题”都体现了这一特征。而“五大差题”在命题方向、材料的科学性、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及答案的制订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将会导致考试区分度不高、效度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考试的选拔功能。笔者认为学生通过探讨后制订的“基本标准”清晰、简洁、准确,符合命题的基本原则,可作为“做题”的参考。灵活运用好“基本标准”,有利于学生建立基本的试题鉴赏能力,把握学习与考试的方向,提高备考效率。
此次活动就地理教学而言,笔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讨论与发言,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学科的分析能力、阐述能力、质疑能力、思辨能力等一系列的学科品质与素养。同时通过辩论,让他们认识到“试题”只是载体,不是学习的本质,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辩证地对待考试与评价,而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从中学地理教学角度看,《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地理概况及国土整治内容的深度综合,若合理取舍用于教学,既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我国国情并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等能力。基于此,笔者在高三备考中,仿照“说课”模式,在班上组织一次“说材料”比赛,比赛要求为:依据学科知识与材料信息,阐述“材料核心内容、材料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可能命题的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比赛前,笔者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工并印发给学生。加工后的材料约六千字,选配了文件附件中的十幅地图。整合后的要点有:规划背景——我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概况;规划原因——我国国土空间利用突出问题;规划思路——我国主体功能區划分;城市化——“两横三纵”战略;农业——“七区二十三带”战略;生态问题——“两屏三带”战略;“三大战略”支撑——能源与资源。
在活动结束后,笔者选取了与热点材料有关的部分高考题、模拟题进行了检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通过建设这种开放式课堂,有利于对学生的表述能力、阐述能力、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素材,只要地理教师善于发现,勤于寻找,勇于加工,一定会运用这些珍贵的素材创造出更有效的课堂,让地理复习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让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关注人地关系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