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定新路 自修谋发展
——浅谈“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在学校的实施
2015-07-04湖北省秭归县茅坪小学邓向东
■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小学 邓向东
反思定新路自修谋发展
——浅谈“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在学校的实施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小学邓向东
2006年3月,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研究课题在我校正式启动。通过理论培训和考察观摩,我们认为,“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研究课题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如何让教师在常规的工作学习中得以成长的思想。因此,学校勿须过多的研究其课题本身,而在于探索如何在“自修—反思”课题思想指导下让教师结合日常的教、研、学来发展自己、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而达到专业提升的目标。由此,我们在课题运行之初,先反思从学校管理入手,在反思中对课题的实施定出了新路,尔后组织教师反思,使课题研究稳步前行、扎实有效。
一、管理反思,为实施“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课题定出了新路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反思,大家认为,学校对原有的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施和管理有以下三个不足: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存在单向突破和指令性研究的局限性,难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难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性、能动性,对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甚微;二是在研究形式上存在单一性的优质课、示范课、交流展示课等,容易忽视教研个性基础而产生部分教师好高骛远、盲目模仿、为教研而教研的教研误区;三是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存在少数人有限的研究,多数人被动接受的局面,难以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全员提升。
因此,学校开展“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研究课题绝不能走老路,应把“自修—反思”式模式根植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帮助他们解决急需的教育教学问题,让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在学校立项的研究子课题(即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实施“课题(目标)与教师捆绑,让课题(目标)助推教师自修、反思、成长”的研究管理策略,并把组织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在首要的位置。
二、教师反思,专业素质在“自修—反思”中渐进式发展
(一)组织教师进行有序且有效的反思,确保教师科学地制定出个人成长的阶段性目标(即研究的子课题)
首先是学校组织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再组织教师通过自下而上的反思提出自身当前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形成多个子课题(即阶段性目标);接着由教研组在与当前学科(或部门)在研课题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确定教师个人的子课题(其取舍以小而实且与学校现阶段的工作相一致、急需解决为原则);然后教研组将子课题反馈给教师个人,由教师本人向学校教科室进行立项申报,经审核准予立项者便由教科室下发《立项通知书》;最后学校把所有教师立项的子课题汇总、提升后形成总课题。
我们强调:教师在选择课题时,自己的子课题(目标)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深,而在于实,不在于宽泛,而在于具体,一定要是从自己的教学中、头脑中生长出来的问题,一定要是经过充分反思而来。并且,学校每学期初组织人员对教师确定的课题进行逐一审核,对大而空的课题进行了修改,学期末对教师在研课题进行一次再审视、再论证,并对原有课题进行取舍,对已经不再适合该年段、该教师研究的课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二)学校为教师搭建稳定的研究和展示平台,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坚持了一期一次的校级“磨课”活动,以“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的方式推进课题研究前行。
从2006年春季学期至今,学校坚持了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全员参与的“磨课”活动。例如:组织“汇报课”“常态课”“代表课”“子课题研究结题课”等。许多教师的子课题结题课就是在这一活动中完成的。同时,教师坚持把“同课研究”作为每次“磨课”活动中最主要的研究形式之一。所谓同课研究,就是指就同一教学内容安排同学科的多位教师先后上、上后评、评后再上的一种研究形式。经过三学期的实践,我们以“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把“同课研究”的组织形式发展为多人同课异构(异教)、个体同课异构(异教)和名师课例异教等三种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对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研究能力效果极为明显。
2.坚持办好一期一刊,把握“三低”“三平等”原则,体现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自开题到现在,学校坚持办好自己的校刊,即《茅坪小学校本教研信息》,同时为教师建立起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其中包括《教师成长报告册》等),并始终以“三平等”“三低”的原则来体现校本研究中的人文关怀。“三平等”是指教师在参与研究活动中的机遇、过程、结果平等,“三低”是指物化成果的“三低”,即低起步、低展示、低评价。我们制定了校级教研成果评比办法,每半年或一年评比奖励一次,既有综合奖励,也有单项奖励。
三、有力调控,使“自修—反思研修模式”课题有序开展
回顾“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课题在我们学校的开展,我们也历经了培训老师、统一思想,健全机构、领导督办,建规立章、完善制度等三个环节。
1.培训老师,统一认识。开题之初,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课题研究培训会,学习课题理论、讲其重要意义、熟悉操作要领,明白相关要求。
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一是建立领导网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网络。二是建立业务网络。学校成立了中心管理组、学科指导组、同伴互助组。
3.建规立章、完善制度。由教科室制定了《“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教师立项课题管理办法》,并细化形成《约定》来为教师的日常研究行为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成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