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
2015-07-03谢小红
谢小红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其能够提供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资源的影响而受到青睐。2014年国务院财政部新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其目的是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但是,公允价值如何获取以及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仍是会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公允价值
随着各类资产交易市场的日趋完善,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也日益成熟。《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2014年1月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中算是脱颖而出,这是我国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一新的定义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计量时态、逻辑基础、价值基础给出了明确的确认。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使相关的会计处理有了指导性的操作规范。
一、公允价值概述及《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颁布动因
1.公允价值的涵义
上个世纪末,随着期权、期货、认股权证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发展起来。当时人们对这种新生的计量模式贬褒不一。鉴于公允价值考虑的是当前的价值水平,持赞同观点的学者(以SEC为代表)认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高于历史成本,这将使财务信息使用各方受益。现在,公允价值计量作为我国会计准则成员之一,我们有必要将其概念研究透彻。《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引自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第一章第二条)。”该定义强调了四点:
一是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这与IFRS13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趋同,而此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定义并未强调脱手价格。
二是强调市场参与者而非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的作用。
三是强调有序交易。这与会计四大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致的,不包括清算、被迫解散等特殊情况。
四是强调计量日的概念。计量日是指市场参与者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日期。
2.《39号准则》的颁布动因——国际趋同
FASB与IASB从20世纪初就在趋同方面积极合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其内容体现了与FASB国际化趋同合作的最新成果。我国可以从双方“公允价值计量”的趋同研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更好地制定会计准则。自《企业会计准则》(2006)实施以来,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二、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三个层次分析
1.公允价值层级的新认识
新准则中指出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分层主要是依据所使用的参数的可靠性不同。第一层次参数是反映报告主体在计量日有能力进入的活跃市场中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报价。第二层次参数指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参数但不包括第一层资产、负债的参数。第三层次参数是资产或负债不可观察到的参数。新准则中估计技术本身并不是关键,估计技术的输入值才能决定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这样看来,决定公允价值计量结果质量的是其使用的输入值,推理可知其使用的输入值是判断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重要依据。
2.市场导向的公允价值计量过程
新准则反复强调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和关键前提是市场参与者假设,然而现有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对这一点没有充分明确,我们会计人员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要及时更新思想,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导向性,尤其是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从新准则中可以看到,每一个层级输入值的都必须市场化,这是他们的共性。因此会计主体在输入公允价值时,必须保证所输入的公允价值体现了准则所要求的市场性。
3.层级化和扩展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
新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并在上述基础上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对应,不同层级的公允价值必须披露对应详细程度的计量信息。新准则中要求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披露其所使用的估计技术和输入值,并且如果要变更估计技术必须说明原因。要求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并且如果要变更估计技术必须说明原因。相比现有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新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规定更加严格,充分考虑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运用
1.对企业一般资源的计量
一般来说,计量日市场上实际发生的公平交易价格,是公允价值的直接体现,可以用于资产的初始计量;当交易日和报告日重叠时,它无疑也是资产计量的首选。实际运用中,并不一定要将实际交易价格的发生限定在计量当日,在市场条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计量当日最近发生的实际交易价格也可以视为公允价值。也就是说,企业在近期发生的用于初始确认的实际交易价格,如果没有显著证据表明它已明显偏离现行市价,就可以将它视为公允价值。因为现行的交易价格是站在卖方的立场上,比照与计量对象相同或相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 利用已被市场检验了的实际交易价格来判断和估计计量对象的市场价值,因而最为直接和最具说服力。如果不存在计量日或其最近日实际发生的公平交易价格,也不存在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公开标价,则只能通过各种估价技术或计价模型来获取计量对象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理论上是最完美的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方法。因为资产定义为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 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正是通过计算资产的未来经济收益并进行折现来确定其公允价值。现值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主要是现金流量的发生时间、发生金额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而折现率的选择不可避免要加入人为的主观估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量技术的进步,计量对象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将能够更加可靠地估计, 折现率也将能更贴切地反映时间和风险对企业资源的影响, 现值法将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从根本意义上说,它对任何项目都是适当的。
2.对企业特殊资源的计量
在企业中,特殊资源主要是指衍生金融工具,也称为新金融工具。它主要包括:期权、期货、互换、远期合约、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它区别于传统的金融商品,是指一个企业发生金融资产、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发生金融负债或权益证券的合同或合约。衍生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实际的交易或事项,但双方的报酬和风险却已经开始转移。这种情况下,计量的基础不能再是面向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才能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资产负债表中确认。所以按公允价值来揭示金融工具及其隐藏的风险,才能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具体来说,金融工具的计量上有着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如果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并且有公开标价,这种公开的标价就是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最好的代表。持有资产或将要发行的负债的公开标价是指“当前的出价”;将要购入的资产或持有的负债的公开标价则指“当前的开价或叫价”。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它们的中间价。第二,评估债务工具,即债券。企业持有的各种债券,如不打算持有至到期,而这种债券又没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就应该请独立公正的评估机构进行估价。第三,按科学合理的计价模型进行计价。现在比较广泛采用的是“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1973)欧洲型看涨期权定价模型”。第四,如果一项资产能预期带来合理、可靠计量的未来现金流量, 则可运用预期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flow approach)计算现值(present value),而现值在这时是代表公允价值的另一个较好的计量属性。现值的计量中要充分考虑预期的现金流量、时间、贴现率以及每一种现金流量发生的概率。某一特定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模型是:V=R/(1+r)t式中,V 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R 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r 是贴现率或利率;t 为预期现金流入的时间。而考虑了现金流量发生概率的计量模型为:V=ΣV·i p(Vi)(i=1,2,3,…,n)这里,Vi表示可能收到的现金流量,p(Vi)表示每一现金流量发生的可能概率,而V 是考虑了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期望值。利用预期现金流量计算预期现值是FASB 推荐的一种代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都应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运用现值技术计算衍生金融工具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已逐渐为会计界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1.26.
[2]胡庭清 , 谢诗芬 . 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 .当代财经,2011,(7):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