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15-07-02李珍连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以下路径创新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大学生阅读生涯规划活动,形成品牌导读活动;开启读者服务上门模式,多渠道推送各类图书资源;建立公众微信账号,加强交流平台建设,实现馆员与读者无障碍沟通;加强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高校图书馆 读者服务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58-02
新媒体环境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大众传播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人转向使用手机、平板、电子书等终端进行阅读,新媒体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前来高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少。在此情形下,高校图书馆应创新读者服务工作,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本文试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路径进行研究,以抛砖引玉,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必要性
报刊、户外、广播、电视是四大传统媒体。随着触摸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网络等新兴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媒体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传统媒体基本缺位,新兴媒体,尤其是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片刻不离的“宠儿”。
新媒体凭借其海量信息、覆盖面广、速度迅捷、互动性强等特点迎合了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和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需要,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信息的主要载体。许多读书族转向使用手机、平板、电子书等终端进行阅读,新媒体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阅读方式成为当下年轻人和青年学生所追求的时尚生活。笔者身为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职工,发现近几年前来馆内借阅图书的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少,而在校园路上、食堂里、宿舍里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合,却随处可见学生捧着手机、IPAD、手提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信息浏览和网络阅读,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时拿出手机刷微博、微信、浏览网页。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进行建设,旨在服务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如何进行读者服务工作创新,才能吸引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呢?
二、创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开展大学生阅读生涯规划活动,形成品牌导读活动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知识更新快,载体多样化,大学生作为心智和人格尚未成熟稳定的青年人,难免被一些无益身心成长的不良信息和知识所诱惑和吸引。而大学生在校时间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掌握相应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开展相应的阅读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开展导读活动呢?总结以往经验,以某一届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导读教育为例,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来开展导读活动:一是在新生入学之初,以班为单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参观,了解馆内的工作制度、如何办理借还手续、馆内提供的各种服务、特色馆藏情况以及该如何利用各种资源,使新生直观、全面地认识图书馆。二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读书沙龙活动,使学生一进校园便感受到浓郁的读书氛围。三是设置问卷,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各级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倾向、阅读需求、阅读方式等情况,并针对调查所得信息和结果,通过讲座、谈心以及开展大学生个人生涯阅读规划大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读书活动规划,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正确选择读物和阅读方式,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校期间该读些什么书以及学会怎么读。四是在寒暑假来临前,向广大学生推荐经典图书书目,使其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进行深度阅读,提高人文素养知识和审美能力。当然,不是一次两次这些活动和举措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应把这些活动做得系统、规范,形成常态化和品牌化的活动,激励广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使学生在各种载体的读物前,有所扬,有所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开启读者服务上门模式,多渠道推送各类图书资源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和知识通过各种各样不同载体的占据着人们的眼球,微信、微博、视频作品、文字书、图解书、网络游戏、漫画书无处不在,让人目不暇接,很多学生终日沉浸在手机微信、微博、网游等新媒体中,更别提主动去找一些经典图书、经典著作来研读。但是,有关统计显示,通过手机进行稳定阅读的时间大概是10分钟左右,具有碎片阅读的典型特征,这些阅读只做“简单的信息摄取而不做思考分析”、“只过眼不过心”,大学生容易养成浮躁的心态,并且很难进行心灵的体验和享受,这与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是无法比拟的。如果大学生过分依赖和沉溺于手机“移动阅读”,这种纯粹的“浅阅读”容易造成读者乐于闲趣而懒于思考。对此,在学生用户不主动前往图书馆读书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员要开启读者服务上门模式,对各类图书资源进行多渠道的推送。比如,将检索机安装到学生公寓的出口处,方便学生检索和掌握馆内的藏书信息;还可在校园里学生常到的场所建立流动书库或书吧,专门推送馆内的新书或学生借阅频率较高的图书,使学生无需移步图书馆即可进行借还书;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购买了智慧型电子图书借阅机,这种借阅机一般可内置3000多种正版图书,且每月自动更新。读者通过智能手机轻松“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将电子图书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可将其摆放在校内人流量最大的通道或门口处,便捷地为师生提供电子书智能阅览服务。
(三)建立公众微信账号,加强交流平台建设,实现馆员与读者无障碍沟通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读者论坛、QQ群等交流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说,智能手机掌控了信息和资讯传播重要领地,在微信平台下,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且其终端就是用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数据,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上网普及率达到46.9%;手机上网网民突破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上升至83.4%。手机微信用户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大学生手机用户。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微信具备了下列优势:熟人网络,小众传播,传播有效性更高;富媒体内容,便于分享;一对多传播,信息高达到率;便利的互动性,信息推送迅速实时更新;可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信息和服务能够到达的时间更长;营销和服务的定位更精准;营销成本更低,可持续性更强,等等。手机微信有众多的优势,是图书馆馆员与读者进行交流的理想工具和平台。因此,各个高校图书馆都应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在这平台上进行发布馆内各种信息,如新书介绍、信息查询和读者意见征集、读者意见反馈,等等,实现馆员与读者的跨时空无障碍沟通。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与新技术,为读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媒体阅读”服务
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用户喜欢通过手机或带有通信功能的电子书阅读器等通信终端进行阅读。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移动阅读都是浅阅读,通过移动电子书阅读一样可以进行深度阅读,但是这类阅读主要借助于新兴的电子书阅读器或者平板电脑等专用终端。移动阅读主要借助于新兴的电子书阅读器或者平板电脑等专用终端。电子书阅读器或平板电脑通过E-ink等技术达到贴近传统纸的阅读效果,与手机阅读相比,具有海量存储、便携性、绿色健康、环保节能等优势,但相对而言此类阅读终端价格较高,高校学生个人购买力有限,使用未能普及。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与运营商进行合作,为广大师生用户提供移动阅读器租赁服务,降低使用阅读器进行移动阅读的成本。在进行电子资源采购时,也要合理选择一些合适移动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如果馆内有足够的场所,还可单独辟出一些安装有多种新媒体设备的单间,给专题科研小组或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的小组单独使用,集信息查询、移动阅读、集体讨论和交流于一体,提高读者使用信息和资源的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需求也已由原来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的简单获取转变为对专业化、动态化、连续化和个性化的具体需求。这时,不管是用户对图书馆员提供相适应的服务的期望,还是用户查找信息的方式,都与以往不同。在这种背景下,用户个人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而不一定要到图书馆,即可使用引擎查找到相关的信息。同时,随着大数据浪潮的来临,许多IT精英和数据库厂商利用计算机使用的优势,纷纷抢占先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以迎合读者的需求,如清华同方、维普数据库,等等。如果高校图书馆员不加快对数字资源的建设,尤其是加强针对本校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的运行和发展所需要的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那么高校图书馆将更加无人光顾。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提高对信息和数据的开发、整合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本院校的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处理,建立以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科学研究、职称晋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继续深造等特定需求的特色数据库,为广大师生用户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参考文献】
[1]彭继玉.大学生阅读多样性与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创新转型——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3(6)
[2]刘菊花.阅读的多样性与读者用户服务的创新转型[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3(2)
[3]王淑君.阅读的多样性与读者用户服务的创新转型[J].江苏科技信息,2013(5)
【作者简介】李珍连(1980- ),女,硕士,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讲师,研究方向:图书馆建设和读者研究。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