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州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5-07-02卜文文沈静霆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卜文文 沈静霆

摘 要:采用多种方式,从化肥、农药及农用地膜使用,家禽水产养殖污染及居民生活污水与垃圾污染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调研了宣州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评估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和危害,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宣州區;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96-02

1 宣州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施用现状 宣州区作物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3.6万hm2左右,在化肥施用中,普遍存在地区、作物间的不平衡性和化肥利用率偏低等问题。据统计,2009年宣州区化肥总施用量3.92万t,到2013年增至4.48万t;单位面积施用量增至339.4kg/hm2;氮、磷、钾肥施用量(折纯)分别为1.73万t、0.76万t、0.51万t;化肥平均利用率仅为32.8%。化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较少,剩余的60%以上的养分通过挥发、淋溶、随水等各种途径流失,并进入水土环境中,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此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长期积累在环境中,被农作物吸收,极易损害人类身体健康。为此,自2011年起,宣州区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3年推广面积增至4.88万hm2,推广面积逐步扩大,但增长缓慢,农户接受困难。

1.2 农药施用现状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仍然以化学防治手段为主。随着农药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高毒、高残留农药被禁止施用,目前市场上的农药均为低毒、低残留农药,但由于农民防治技术水平低,长期过量施用农药,不仅造成了病虫的抗药性,缩短了药剂的使用寿命,更造成了农药残留、农田土壤污染及水污染现象严重。另外,由于种植户以及农资经营户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意识不强,导致田埂边、田边小池塘旁或村边的小河边随处可见农药包装废弃物,直接造成了水体污染,威胁家禽及人类健康。

1.3 农地膜使用现状 据宣州区农业环保站2014年4月份调查统计,2009-2013近5a全区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加,2013年全年地膜使用量增至593t,覆盖种植面积达1.05万hm2,其中烟草使用面积达0.46万hm2,其余用于蔬菜及其他农作物。近5a全区地膜用量合计2 657t,地膜回收量合计2 103.44t,残留量合计553.56t,残留量占总用量的20.83%。据调查,烟草种植户、种植大户及专业合作社组织地膜回收率基本达到90%以上,而一般农户的地膜回收率仅为10%~15%。随着覆膜栽培技术应用面积的逐年增大,地膜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日趋严重。由于生产这些农用塑料薄膜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如不加以有效地回收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由聚乙烯制成的地膜本身无法降解,任由其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不仅会严重破坏土壤环境,而且会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多年后农田将有可能无法再生长作物。

1.4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据统计,宣州区2013年生猪出栏18.64万头,蛋鸡存栏75万只,肉鸡出栏2 070万只,肉牛出栏1 133头,奶牛存栏165头;生猪养殖专业户253户,蛋鸡养殖专业户13户,肉鸡养殖专业户272户,肉牛专业养殖户21户。从规模化养殖场常年存栏量概算,如以生猪为例,一头生猪从仔猪到出栏,产生粪0.4t,尿0.6t,加上用于冲洗粪尿的水,总共可产生近2t污染物。宣州区生猪年排放的污染物超过37万t,这还不包括母猪、牛羊以及家禽的排泄物。畜禽养殖粪便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一是造成大气污染。养殖业粪污所挥发的有害气味对空气产生影响,主要有恶臭、有害气体和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对人类健康直接构成威胁。二是造成水源污染。畜禽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病原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等,这些高浓度未经处理的粪便经过冲洗和下雨冲刷流入附近沟渠和河道,并渗入地下,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严重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人畜饮水、疾病传播和生态平衡等。三是造成土壤污染。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通过污染水源,流入土壤造成水源性土壤污染,改变土壤成分,破坏土壤的基本功能,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5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 宣州区是水产养殖特色地区,2013年全区水产养殖种类共计18种,主要以虾、蟹、胖头鱼等特种水产品为主;养殖面积1.7万hm2,饲料年投放量达3.7万t。目前本区虾蟹鱼养殖采取的是生态养殖技术,注重种草移螺和生物制剂的使用,发展的是净水渔业,不仅不产生污水,还能通过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少水中氨氮等物质含量,达到净水目标,对周边环境无影响;胖头鱼养殖则主要使用生物肥肥水,由此造成了大沟水质过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1.6 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现状 宣州区现承担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任务的乡镇有18个,街道办事处2个,总人口约82.4万,截至2013年底农业人口数为65.560 9万,农村日产生活垃圾约110t。在垃圾处理方式上,宣州区以“户集、村收、乡处理”为主,农村垃圾主要分为农业废弃物、工业品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积存垃圾等4类,其中农业废弃物和生活积存垃圾由农户投放到田间、地头沤肥返田;建筑垃圾要求各村建立垃圾填埋场,设低洼点集中堆放,用作填坑修路备用;工业废弃物中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定点投放,进入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序。

1.7 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安徽省水土保持公告数据,宣州区国土面积25.4万hm2,无明显水土流失侵蚀的面积21.8万hm2,占国土面积的85.87%;水土流失面积共计3.59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4.13%。全区丘陵区以轻度侵蚀为主,轻度侵蚀面积2.89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1.40%,中度侵蚀面积0.64万hm2,占国土面积的2.53%,重度侵蚀面积0.0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0.20%。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如下: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业生产;恶化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功能下降;淤塞河湖库塘,抬高河床,降低水利工程效益,致使洪旱灾害频繁;缩短航运里程,影响交通运输;影响水环境,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

2 综合治理对策及建议

针对宣州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继续搞好全区农业面源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全区污染状况,并因地制宜做好防治工作。具体应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长期不懈地对农业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2.1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加强执法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网络、媒體等开展生态警示教育,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加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二是认真贯彻执行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不符合相关农业生态环境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

2.2 全面推广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技术 针对农民盲目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病虫害耐药性增加、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等问题,应全面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并通过建设一批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优化氮、磷、钾肥比例,改良土壤,控制过量施肥,减少化肥损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化肥污染。目前该技术在宣州区主要用于大田作物推广,需进一步向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扩展应用。二是全面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性诱剂诱杀、灯光诱杀、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技术。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适时合理规范用药,从根本上避免农民滥用、乱配农药的习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统防区用药采用集中配制,将用后的塑料瓶和塑料包装袋带回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农药包装物乱丢乱弃的现象。以点带面,加快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完善和推广。

2.3 加强地膜合理使用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严重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二是制定有关地膜回收的优惠经济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鼓励农民自行进行回收,实行以旧换新的方法,将旧地膜进行综合利用。三是加强农资管理和制定农用地膜残留量标准。加大市场农资管理力度,要求农用地膜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增强农地膜的韧性,农用地膜的最低厚度不能低于0.008mm,以此保证农用地膜的质量和确保农民使用后能够顺利回收。四是加快研制开发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根除地膜污染。五是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适期揭膜具有地膜韧性好易回收、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生长、抑制田间病虫害和便于后期田间管理的优点。

2.4 推进畜牧养殖业粪污处理技术改造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家畜粪尿及污水若处置不当,不仅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安全生产。目前畜牧养殖业粪便处理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急需推进畜牧养殖养殖业粪污处理利用技术改造,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与当地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粪便及污水排放量。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浅谈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