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宗的中国化及研究述评

2015-07-02王雅平

学海 2015年4期
关键词:坛经禅学学术界

王雅平

禅宗的中国化及研究述评

王雅平

在中国佛学的研究领域中,禅宗研究向为一大热点,这一状况始自近代,以胡适、汤用彤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的研究,筚路蓝缕,开启途径。百年以降,几代学人继往开来,成果累累。本文对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禅宗谱系、思想实质、《坛经》和禅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概要性的总结与述评。

禅宗 谱系 思想实质 坛经 禅宗语言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后,在其不断“中国化”之过程中,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纵观彼时各佛教宗派,应以禅宗为最能代表中国佛教之特质者,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亦最为深远。特别在唐末以降,诸宗衰微,唯禅门一家独显胜长,乃至于今。后世之宋明理学、宋元全真道等不同学说思想,乃至近代古今中西之学,皆颇受禅家之涵化影响,文人士子,亦多以谈禅为尚,如是种种,使得禅宗成为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中国佛学的研究领域中,禅宗研究向为一大热点,这一状况可追溯自近代,以胡适、汤用彤为代表的诸多学者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历史、思想、文献和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筚路蓝缕,开启途径。百年以降,几代学人继往开来,成果累累。以下择要对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禅宗谱系、思想实质、《坛经》和禅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概要性的梳理,并略作前瞻。

关于禅宗传承谱系

按禅宗自身的叙述,以菩提达摩为中土禅宗初祖,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这便是六代单传,以心传心的中土禅宗世系;向印度佛教追溯,又推出西天二十八祖,累代相传,辗转不绝。如是说法,教界与旧时学者多奉为圭臬。

不过,自近代西方新史学观念传入后,学界对这些传说渐生疑问。首先对此谱系进行辨伪性研究的应为胡适先生,他主张以“客观”、“实证”、“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描述中国哲学史,从1925年起,胡适就开始致力于搜寻那些“未经九世纪、十世纪、特别是十一世纪和尚们糟蹋过的史料”①来还原禅宗史之真相。胡适认为,“印度人是没有历史观念的民族”,“故佛教的历史在印度就没有可靠的记载”②。只是“后来西洋人用希腊的材料(如亚历山大东征之事)和中国的材料,才勉强凑成一部印度史。”③而所谓印度禅法传承的西天二十八祖之说,从文献记载上考察,形成于后世禅宗相当晚的灯录之中,无非是缺乏历史根据的攀龙附凤之谈。

至于“东土六祖”之说,胡适则认为是荷泽神会于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无遮大会上,公开宣扬“为天下学道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辨是非”,并为之奋斗20年的结果,也就是“他实行了‘一句假话,只要反复说了一百万遍,就成为真话’的宣传大原则”④的结果。8世纪以后,禅学史料上便开始出现自达摩至慧能的东土六祖的传法法统。换句话说,在胡适看来,六代传宗只是神会编造的假历史。

胡适在早期禅宗史研究上的新方法和新观点开启了中国现代禅学研究的先河。他对禅宗谱系传统成说的否定,引起了巨大震动。目前看来,他对禅宗传说性谱系的辨伪,基本上被学界主流认可。但进一步指认神会伪造说,则在学界一直存有诸多非议。

当前,对于史实上的禅宗创始者之考察,大体上有以下说法:首先,胡适本人曾提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为神会。这是基于他在巴黎、伦敦相继发现三卷及一份残卷,约两万字有关神会和尚的资料,也就是《神会和尚语录》和《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所作的考证,不仅“要把禅宗史全部从头改写”,而且强调“这位大和尚神会实在是禅宗的真正开山之祖,是《坛经》的真正作者”。胡适特别指出:“我认为所谓《坛经》事实上是神会代笔的”,“据我的考据,神会实是《坛经》的作者”⑤。此说如石击水,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可惜的是,此说尽管“惊世骇俗”,却缺乏小心求证的史料依据,因此很快就被淹没在浩瀚的学海之中。

另有学者认为,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道信、弘忍师徒是实际创立者,湖北黄梅为禅宗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从禅宗制度化的角度来看,道信和弘忍分别在湖北黄梅双峰山和东山建立了传播该宗教义的根据地,结束了前三祖散居游方的传教方式,道信、弘忍师徒弘法数十年,聚众授徒多达上千人,作为制度化宗教的禅宗之成立,实由此二人始;第二,彻底改变了禅宗的生存方式,印度佛教有托钵乞食的传统,此传统始自佛陀,一直被认为是少欲知足、修习正命的必经之道,而道信和弘忍建立固定寺庙之后,提倡农禅并重,把农业劳作也纳入修行范围,这是禅宗中国化的典型表现;第三,道信、弘忍建立了一套以心性为本体,注重自求解脱的新型禅学,被后世弟子称为“东山法门”,闻名于世。⑥

当下,学界最主流的观点则以慧能为禅宗实际创始者。慧能把玄学化的牛头禅引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与印度禅法不同的独立的中国禅学系统及特定的禅的哲学范畴。记录其言行的《坛经》是唯一一部中国人撰写、被尊奉为“经”的中国佛教典籍,慧能在其中说:“于一切境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外离相即禅,内不乱曰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里他讲了坐、禅、定三个概念,不仅对传统的坐禅、禅定做了重新的界说,而且着重区分了禅、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此禅定分途,就是要把这一创造性的“禅”的范畴牢固的树立起来。因此,慧能实为禅宗思想的确立者。就后世影响来说,道信、弘忍门下的其他禅系逐渐衰落,唯独慧能一系枝叶繁茂,法脉延绵,说慧能为禅宗创始人实无疑义。

关于禅宗思想实质

关于禅宗思想实质,要而言之,学术界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主张禅宗思想来源于印度佛教,具体来说,中国禅是以《金刚经》为代表的般若思想和以《楞伽经》为代表的佛性思想相交融的产物。《金刚经》被慧能一系视为最重要的典籍,亦即所谓“心印”。据说,慧能因听闻《金刚经》而对佛学产生了兴趣,又因在五祖门下听闻《金刚经》而开悟,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印度大乘空宗的般若学思想是禅宗之理论来源。禅宗核心教义便是强调明心见性、自性即佛,这被视为是来源于印度的如来藏思想,禅宗佛性论主要来自四卷本《楞伽经》及《大般涅槃经》。其中,《楞伽经》被看做是初祖菩提达摩一直到五祖弘忍之间的“心印”。总而言之,他们认为,中国禅是对印度大乘空宗和有宗思想的选择、吸收、阐扬。

二是倾向于强调禅宗实际上是印度佛教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中国化宗派。例如,钱穆先生认为“宋代新儒家兴起之后”,禅宗“转进一步”,从“内心自身自心中认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本原”,将禅宗思想“全部移植”到儒家思想中来,“彻底消化,变为己有”。⑦当代学者赖永海也指出禅宗以自心自性为本体的心性论是“把佛陀的本怀与儒家心性学说直接结合起来,倡直探心海,由超佛之祖师禅、越祖之分灯禅,对传统的佛教与佛教之传统进行革命性的改造。”⑧因此,禅宗不再是印度佛教,而是发展成中国化的佛教了。

三是认为禅宗是深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中国化宗派。早期若胡适曾指出,“中国禅之中,道家自然主义成分最多”⑨,立足于此种视角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则应以当代学者麻天祥先生为代表。麻天祥对中国禅思想渊源的研究,始于“禅”这一翻译词汇的语源考证上。他指出,“禅”作为翻译名词,其取诸《庄子·寓言》篇:“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中之“禅”。禅字之于梵语Dhyāna,既非音译,也非意译,而是形、声结合,意义引申和转化的创造性工作。在意义上,早期还是指印度Yoga、Dhyāna定心、摄意与断灭知见的方法,但已有意识地在《庄子》中借用了,实际上也是创造了一个意义模糊,具有不确定性的“禅”字,并不断地赋予它老庄思想的内涵。⑩由慧能开创,由《坛经》体现的中国禅宗思想,其核心观念和终极追求就是“离相”、“无念”、“见性”。这和老庄的自然主义、齐物观念,僧肇、道生的本体无相、即体即用、非有非无、佛性本有,以及牛头法融之“无心合道”等,显然是一脉相承的。麻天祥甚至直言:禅宗思想是纯粹中国化的,又是大众化的庄老哲学。禅宗思想的形成,是以创造性翻译为前提,不断地而又广泛地撷取庄、老思想,由道生、僧肇奠基,终至《坛经》而系统化、大众化的哲人之慧。

关于《坛经》

关于禅宗语言

结 语

可以预见,未来学术界将继续在禅宗的历史、思想、语言和文献等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同时又会有一些新的趋向和热点。

首先,关于禅宗思想的研究,20世纪以来学术界的一大进展乃是超越了以往学者将禅宗局限于来源印度佛教的看法,更强调其作为典型中国化佛教的本土哲学特征,这乃是立足于“大历史”观念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范式的突破,显然,探讨禅宗思想的中华本土文化来源,应是大势所趋。

其次,禅宗语言研究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热点。原因有三:首先,虽然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与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相比,依然比较薄弱。日本学者的研究仍然居于前茅,他们的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把握,又有对大量语言个案的细致探讨,甚至编写了禅宗语录的索引,这对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其次,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将是我国佛教研究的必然走向,以当前的国际哲学界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为契机,也许可能会激发未来学术界对禅宗语言及其哲学意涵的浓厚兴趣;最后,以往语言学者研究禅宗语言更多的是关注灯录的语法、词汇、修辞,而对禅宗史之真伪,禅宗语言背后体现的禅宗思想却并不介怀,而研究禅宗思想史的学者则往往对禅宗典籍中的语言现象(包括方言、俚语)罕有留意,二者各行其道,泾渭分明。随着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日益加强,禅宗思想研究和禅宗语言研究未来必定会紧密结合起来,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

再次,就研究方法而言,多元学术视角的研究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也将会是未来的禅宗研究的重要趋向。现在学术界对禅宗的研究主要还是采用历史学、哲学、宗教学、文献学、考据学和语言学等方法,随着“禅学热”的持续,未来学术界将会在保持原有方法的同时,引进社会学、符号学、社会符号学、诠释学、民俗学、逻辑学等现代学术视角和理论。同时,多学科知识的互相借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研究也是努力的方向。

最后,对国外,特别是日本禅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翻译、转化也会成为未来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工作。胡适是近代中国学者中最先发现并重视日本学界禅学研究成果的一位,但胡适开启的这一学术之径承续不够。此后交流和引进日本禅学研究成果的力度会应该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而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学术界的先进成果,将会是提升我国学术研究水平,引导国内学术走向国际的必然选择。

①《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华文出版社,1959年,第240页。

②《禅学古史考》,《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94页。

③《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177页。

④《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胡适说禅》,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26页。

⑤《胡适口述自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⑥参见杨增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⑦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册,联经出版社,1998年,第189页。

⑧赖永海:《中国佛性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88页。

⑨胡适:《答汤用彤教授书》(1928.7.21)

⑩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4页。

〔责任编辑:姜守明〕

王雅平,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湖南,414000

猜你喜欢

坛经禅学学术界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明清大藏经版《坛经》源流略释
王阳明在精神层面上对禅学超越境界的融会
《敦煌坛经读本》出版
慧能哲学思想探微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论朱耷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Dust in His Dark Materials and Tanjing
禅学救了ipod创造者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