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互动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5-07-02谭宝彪
谭宝彪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互动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23-01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互动交流、自主探究、实践分析,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构建师生、生生良好的互动课堂,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奠定互动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生产实践。因此,打造互动数学课堂,需要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主题,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或者基于生活数学知识中心思想,围绕应用数学主题,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和思考方向,合理切入学习要点,指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应用思维与实践探究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互动交流、深入分析、合作探究,奠定互动基础。
例如,学习“有理数”相关知识,教师为引入负数,借助加工允许误差1.20±0.01来介绍有理数的组成。师提出问题:“±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继而引入“填幻方”问题:“将1~9中的9个自然数填入幻方中,如何使每横行、竖列、斜多角线上点数的和为15?若换成-4、-3、-2、-1、0、1、2、3、4这9个数字,如何使得幻方每横行、竖列、斜多角线上点数的和为0?”通过引入幻方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负数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法相关知识。另外,可以借助“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这一课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1”的应用,从而深入了解有理数乘除法在生活问题中的奥秘。
二、合理引导思考,强化互动意识
为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除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情境互动外,还需要合理提问,针对教学内容,探寻思维关键点、问题转折处,实施问题互动,达到提升学生回答问题兴趣的目的。通过问题互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互动过程不能盲目无序,需要科学组织、有效引导,激励学生及时训练,巩固知识并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教师给出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6和13,求周长是多少?”在教师给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就能给出答案。此时,教师进一步提问:“同学们给出了2种答案,那么这两种答案该取哪一个或哪几个?”继而引导学生从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深化引导,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实施合理引导,强化互动意识,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数学科学素养。
三、鼓励实践探究,升华互动训练
新课改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分析学习过程,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互动教学课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互助交流、拓展训练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探寻科学的解决方案,厘清问题解决思路与强化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疑惑,把课堂中心集中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锻炼学生思维与技能。
例如,学习“圆”相关知识,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借助“圆周率π”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学生探索实践,分析并查阅资料,追寻科学发展的足迹,不断获得知识与技能。结合“设计跑道”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互动实践过程,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施拓展总结,构建互动网络
互动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与过程后,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基于此,课堂教学需要实施有效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评,探寻出解决方案。教师引导拓展总结,学生进一步关注问题与知识的延伸、发展,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同时又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基本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后,教师展开互动总结课堂,设定“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探究主题,展开数学知识总结探究过程。学生经过实例分析、训练探究,总结出ax2+bx+c=0式的数学表达式,若a=0,则为一元一次方程,若a=0,且b=0,则无解,若a=0,b≠0,则x=-c/b;若a≠0,则为一元二次方程,与Δ=b2-4ac有关,Δ>0有两个异根,Δ=0有相关相等的根。同时,进行实际情况分析时需要考虑增根的问题。通过实施拓展总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互动交流,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
打造初中数学互动课堂,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特点,探寻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思考模式引导、实践方案预设、知识网络建构等方式,通过有序实施与科学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与科学精神。由互动课堂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