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研究

2015-07-01张敬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新媒体高校

张敬梅

摘要:历史和现实表明: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从新媒体的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4602

《尚书·周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高校肩负着对青年教育的重任。新媒体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年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所以,如何在新媒体视域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亟待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科学内涵

(一)新媒体最早是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发表的一份商品计划书中首次提出的,后广泛发展。现在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信息技术、电视、手机、移动通讯等终端,方便快捷地向公众传播信息及服务,与公众实时交流互动,集传统媒体优点于自身的新型媒体形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动态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并对其施加影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最终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层公认的思想道德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新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大学生,悄然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必然要求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首要目的就是引领新媒体的发展方向,甄别新媒体的内容,使其充分发挥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由此可见,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大多是按照教材讲授,而教育者又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象牙塔,不愿意接受时尚新鲜的事物,使思想政治教学不可避免地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注入了新鲜元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对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充满了未知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2.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空间的根本方法

新媒体把全球信息融为一体,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时空界限,并且将抽象的理论,通过新媒体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大学生眼前,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更加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空间。

3.是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的深入,网络文化的兴起,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不仅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还要与各种社会思潮斗争,争夺思想文化阵地。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一)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达6.49亿,大学生是规模最大的网络群体,网络普及率达到100%[2]。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通讯工具,是最大的上网终端。网络新媒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世界发展,不出校门,就能知道天下事,逐渐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创新。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提高警惕,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消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新媒体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如潮涌般席卷而来,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他们迅速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所吸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产生抵触的情绪,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形同虚设,主流价值观无法彰显,给各种错误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一些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在多元、多变的思想价值观面前产生困惑、迷失自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负面效应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消极的影响。新媒体把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联系在一起,传播信息的好坏很难控制,给一些人创造了利用网络扩大负面效应的机会,他们针对大学生辨别能力有限,大肆向其宣传、散布消极思想,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不知不觉地为不法分子服务,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暴自弃,沉迷网络。

(三)产生的原因

1.思想政治教学机制不健全

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保障机制相对于新媒体发展比较滞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相关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引领、促进、保障作用发挥得不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形势,没有形成常态化,不能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

2.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把教材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因为教材的滞后性,决定了教学必然缺乏实效性,与新媒体的快速比起来明显滞后;再加上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少,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老师讲,考试临时突击学,造成了教、学脱节,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名存实亡,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对策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87新媒体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创新。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极力反对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提倡对话式教学理念。新媒体为教育者和大学生搭建了交流对话的教学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利用新媒体环境加强与大学生沟通,把他们当作朋友,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以便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使思想政治教学取得实际的效果。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学方式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新媒体的普及,突破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开拓了他们的视野。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媒体,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与大学生建立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点燃大学生思想火花,刺激他们的神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讨论有关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新媒体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思想、西方不良的价值观也随之而来,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摇了他们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高校必须要加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遗余力地宣传理论,做到马克思指明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以此来占领文化制高点,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

(四)健全思想政治教学机制

马克思曾指出:“媒体:无所不及,无所不在,无所不知。”[3]179新媒体的强大作用,由此可窥一斑。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征集一些对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其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影响。重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复杂多变性,坚持正面引导,负面疏导,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机制作保障。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新媒体信息进行筛选,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构建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促使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运转,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是一个持久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求其一定要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像《大学》中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引领大学生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符合社会主流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奉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新媒体高校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