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工作的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探究
2015-06-30卢燕云
卢燕云
摘 要:本文试图从“师资、教学、考评”等方面对传统中职会计模拟实训进行实践探索,以期大幅度提升实训绩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 会计模拟 岗位需求
一、中职会计模拟实训问题解读
1.教师实战能力欠缺
大多数的专业财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极其缺乏实践经验,无法真正掌握会计岗位的实战操作流程、核心职业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只能是空谈。
2.教学内容“难以衔接”
(1)缺失岗位分工。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模拟教学是利用模拟公司的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根据文字描述和原始凭证来完成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一系列工作。这样虽能让学生了解整个账务业务流程,但这与公司会计岗位分工相距甚远。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账务并非一人完成,整个会计机构可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分为出纳组、会计组、费用组、结算组、稽核组、税务组等部门,而每个部门的角色和岗位内容却大相径庭。
(2)缺乏角色认知。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模拟教学,一般模拟某公司综合业务,只练习综合业务,虽已熟悉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业务,但缺少角色认知概念。虽然企业中会计组具有填制记账凭证权利,但是每个组内成员权利与义务各不相同。会计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后,没有审核凭证权利,还需递交会计主管进行审核。
(3)缺少软件辅助。中职学校的实训操作仍处在手工记账阶段,学生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纸质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样,虽然学生熟悉做账流程,掌握做账步骤,但不能适用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需求。如今,社会上大多数企业已采用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软件如用友、金蝶、T3等进行账务处理。基于此,缺少软件的操作和演练导致学生对会计软件各模块功能不熟悉,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缺少税务业务。每月企业需自觉完成纳税计算、申报工作,也就是企业与税务部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中职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会计工作缺少出纳银行结算业务和纳税计算、申报工作的内容。这无疑让毕业生步入企业时无法完成适应该项工作实际。
3.教学方式简单低效
一般而言,中职学校会计实训课程分一学期或两学期完成,授课地点为教室或实训室。这样,教师将实践操作能力传授予学生,学生虽能应用专业知识,却不能熟悉商业、工业企业的账务操作。只有学生将会计模拟课程真正进入企业操作,才能提高实践性。
4.考核评估单一局限
目前,中职学校考核学生学期成绩一般以期中、期末成绩来呈现,而考试一般采用会计模拟手工记账,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完成某企业一定时期会计业务,完成相应的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报表等。这种考核方式虽能反映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但不能全面体现学生操作性技能。因此,该考核方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二、基于岗位工作的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探究
1.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1)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利用平时空余时间研读国家最新专业学术报告,与时俱进,将最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常识融入课堂和教学;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等级,积极参加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考试,努力获得更高职称。
(2)强化实践操作。利用寒暑假或平时接管商业企业、工业企业代理记账工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掌握行业会计账务流程。只有专业教师自身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才能将平时所得知识传授给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
2.教学内容改革
(1)进行岗位分工。将教材内容按照岗位进行编制,教师分岗传授岗位知识,分岗练习岗位操作,从而让学生了解企业会计岗位分工职务。如出纳工作负责企业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工作,负责原始凭证的填制、取得、审核、保管和交接;会计工作负责企业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其中主管负责记账凭证的审核和月末结账、编制报表;月底税务会计负责企业增值税计算和纳税申报等。
(2)强化角色认知。以岗位分工为基础,学生在掌握各职能的过程中,了解每个角色的工作权利与义务。如出纳不能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会计主管具有审核、结账、编制报表等权利。那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统一完成分岗位模拟实习,在掌握各岗位职能和熟练各岗位操作后,将在综合业务模拟进行分工实习。将全班学生分成4种角色,分别为出纳、总账会计、税务会计、会计主管,4类角色成员各就各位,各执其能,共同协作完成企业账务处理。这样一来,每位学生既全面学习了各岗位所需知识,又掌握了企业账务处理流程和分工协作。
(3)增加软件辅助。以学生手工记账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用友软件完成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一个月会计账务处理。通过模拟操作企业业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例如课堂教学完成一次手工记账业务后,紧接着将手工记账业务转化为软件业务。
(4)补充税务结算。软件模块里添加了税务计算与申报内容,教师教授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结构和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根据企业业务,完成企业的月度税务计算与报税纳税。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既全面又具有实践性。这为后期的实践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式创新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企业、走入社会。中职学校会计实训课程可以分两个阶段完成:
(1)第一阶段为理论教学,授课地点为教室或实训室,授课时间约半学期或一学期。教师按照改革后的模拟实训教材,分岗位分角色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电算化企业账务处理。
(2)第二阶段为实践教学,授课地点为某商业企业或工业企业,授课时间约半学期或一学期。教师提前联系某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输送实践性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按照企业实际角色和岗位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采用结对帮扶的原则,让老会计带领新会计进行实践操作。以第一理论阶段为基础,以第二实践阶段为辅助,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促进就业打好基础。
4.考核评估调整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化单一为灵活。根据教学方式将考核评估分为两个部分:60%的理论分数+40%实践考核。其中60%的理论分数主要要求学生根据某企业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此操作均在用友软件完成,此考核由系统自动评分,既方便又全面;另外40%实践考核按照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包括灵活性、出错率、反应度等,由结对师父、同事、任课教师分别评分汇总所得。这种考核评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既科学又合理。
5.專业机构辅助
专业机构如财政局、教育局可统一组织电算化、手工记账等应用型比赛,根据比赛结果,可以分别颁发不同级别的证书,而此证书受到用人单位、学校双方认可。这样,中职学生可以努力提高实践技能,为自己就业制定目标,也为自己出彩增加一个渠道。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