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课程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06-29邱革非刘可真钱晶刘永泰史真惠高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邱革非 刘可真 钱晶 刘永泰 史真惠 高霞

【摘要】本文介绍了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利用“卓越工程师”项目实施的机会,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改进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实践及经验。教改实践表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6-02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创办三十多年来为云南及国家电力行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电力人才。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一些教改措施的实施,本专业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导致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对电力系统相关知识的理论脉络把握不清,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不足,应用能力偏弱。

本专业从2012年起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该计划强调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培养一批上手快,能用,好用的人才。我们以“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开展为契机,结合本校生源及学习情况,以学生为本,开展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专业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课程体系源自于国内相近专业传统,几十年间变化不大。该课程分支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课程体系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由于在推行教学改革措施时不能充分顾及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上存在的差别,效果并非理想。比如为鼓励培养自学能力而采取的压缩课时等措施,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激励及严格的管理措施,反而削弱了学生知识掌握水平。这个问题的改善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全局性问题,这里仅从课程体系角度分析。

以异步电机知识掌握为例,《电机学》课时从100多压缩到64节,鉴于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及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一段时间以来教师讲授时基本将异步电机等内容全部削减以重点讲述发电机、变压器等和发输变电关系更紧密的部分。但实际上异步电机无论作为负荷还是电源,在当代电力系统分析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作为补偿,我们开设了选修课《电机拖动及控制》,就内容来看,该门课程并不满足本专业知识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风力发电作为分布式绿色能源的主要形式在电网中的应用得到飞速发展,风电企业吸纳的毕业生逐渐增多,大部分风力发电机都采用异步机,学生对异步机知识掌握程度不理想凸显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存在不适应企业及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地方。

2.强调对电网运行相关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工程能力的整体培养。表现在对电网运行的经济特性及运行管理知识的教育内容不够,因此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和电网实际运行体系、模式、规章制度相结合,不能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和自己未来职业的相关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反过来,企业也认为毕业生素质和他们的要求存在差距。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活动改进的思路

1.围绕工程能力的培养,对原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以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为目的,对不利于知识掌握的部分进行重点调整及补全。

2.迎合电力工程技术及电网技术发展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新增反应现代电网技术及应用的课程。

3.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逐步改革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活动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对传统的实验、实习、设计教学模式进行补强,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电网运行及管理的工程知识,使得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内容和未来职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

4.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革考核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发展适合职业生涯的各种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1.消除课程体系中存中的脱节问题。以本专业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学科分支为例,同步电机理论在整个分支体系中贯穿始终,为了从教学效果上保证理论学习的连贯性,我们紧接着《电机学》,在《电力系统稳态》、《电力系统暂态》之前开设了《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初步)》,在该课程中承接《电机学》中学到的同步电机理论,大量介绍电力系统运行及控制理论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电力生产实际案例,使得学生在深入学习后续课程相关内容之前就了解所学内容将应用在电力企业生产中的哪一个环节,对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产生联想,鼓励学生从应付考试的学习状态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

2.紧跟电力技术及能源技术进步的要求,弥补课程内容上的不足。新开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重点介绍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发电技术原理及应用问题。随后,还将开设《智能电网技术》,从电网运行及管理角度介绍国内外关于智能电网的不同定义及应用背景,促进学生了解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激发思考,提升学习兴趣。另外,还通过讲座、导师专题等教学型式向学生介绍企业法规,企业文化等与电力企业从业相关内容。

3.结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实验及实习体系。 “卓越工程师”项目特别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我们在《电机学》结束后,利用短学期开设了《电机电气综合实验》课程,在《电力系统分析》结束后开设了《电力系统综合实验》课程,通过软硬件实验平台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分析能力。

4.借鉴同行经验,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通过各种课程建设项目,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课上及课后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对一些普遍反映难教难学的课程,如《电机学》进行考核方法改革,因材施教,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电机学》考核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考核模式,允许并鼓励学生自主钻研,用科研成果部分代替考试成绩,引导学生通过实证性科研活动进行学习。

5.改革教师培养及遴选模式。一方面我们重视教师培养,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提升教师的工程体验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一些和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引入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调查表明,这些举措深受学生欢迎。

6.改革实习和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以卓越班为试点,积极为学生创造企业实习条件,如将毕业设计这样的重要、延续时间较长的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进行,直接让学生以实做方式在毕业设计阶段参与电力企业生产活动,为其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开一个好头。

四、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效果

上述措施均以卓越班为试点,普通班教学以卓越班推行的效果为经验逐步展开。由于卓越班开始于2012级,现只就部分重要课程的成绩及班级学习情况用卓越班及普通班的情况进行对比说明。

“卓越班”是从普通班自愿报名参与的学生中选择,遴选学生并不要求成绩“卓越”,因此学习成绩的对比有说服力。

由表中可见,无论是学习积极性还是学习成绩,卓越班同学均较普通班同学领先。

五、总结

随着大学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素质离社会期望值存在差距成为共识,可以认为,这和我们没有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改变教学考核方法,主动依据用人单位需要调整学生培养模式有关。从我们的课程建设经验来看,只要坚持改革,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还是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出是适时的,合符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为高校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创造了机会。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 研究》2011年第2期 。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2011 年第4期 。

[3] 余寿文、李曼丽 :《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年第 3 期 。

[4] 刘晖.地方大学治理:特征、理念与模式[J].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