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牙周病患者前牙移位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06-28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牙槽骨牙周病前牙

于 鹏 陈 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已经不单单要求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对美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这些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牙周组织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病例性的扇形移位、伸长、松动,甚至脱落。如果引起继发性的咬牙合畸形和牙合创伤,会造成前牙唇侧漂移、牙间隙增宽,覆牙合覆盖加大等,这会进一步加剧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牙齿的丧失,对功能和美观影响较大[1]。随着国内外口腔正畸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因牙周病造成的前牙扇形移位的中老年患者,通过正畸的方法关闭前牙移位造成的间隙已经不再是“雷区”,在确保牙周炎症控制在稳定期或静止期的情况下,关闭前牙间隙,恢复老年患者前牙的功能和美观已经成为了可能[2]。我院自2005 年开始,就对22 例不同程度的因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老年患者采用了正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治疗方案、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 年3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我院正畸科就诊的因牙周病致前牙扇形移位的老年患者22 例。其中男性9 例,女性13 例;年龄58-68 岁,平均年龄(62.5±5.7)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牙周科经过牙周基础治疗。

1.2 纳入标准 (1)因牙周病所致安氏Ⅰ类或Ⅱ类前牙深覆盖,前牙移位、伸长,有较宽的牙间隙;(2)患牙松动≤Ⅱ°,牙槽骨吸收在根长的1/ 2以内;(3)患者无系统性疾病、无长期服用激素等特殊药物的病史;(4)有强烈保留患牙的愿望,且有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固定保持的正畸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3 材料及设备 超声波洁牙机(登士柏,美国);牙周探针、龈下刮治器(Hu-Friedy,美国);盐酸米诺环素软膏(SUNSTAR,日本);直丝弓托槽、正畸颊面管、正畸镍钛丝、牵引橡皮圈(新亚公司);藻酸盐印模材料、石膏(Heraeus Kulzer 公司,德国)。

1.4 方法

1.4.1 牙周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人治疗计划,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每次治疗后均局部涂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科评价牙周健康状况,如状况良好,则半年后转入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

1.4.2 矫治及保持 患者均采用全口直丝弓矫治技术。支抗牙粘颊面管,以“2×4”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牙列,若患牙有伸长的情况,则施以轻微的压入力;若上前牙较大或收回后有“黑三角区”出现,则邻面片切去釉。在治疗过程中,也可酌情调改下前牙切端、上前牙舌隆突,以消除牙合创伤。整个过程牵引力应轻柔,一般为60-90g 为宜,初期以4 周为宜,后期前牙间隙缩小后复诊间隔改为3 周一次,这是为了使老年患者的骨组织有更好的愈合时间[3]。参考患者的牙周组织情况以及患者的反馈,适时对正畸力做出调整。治疗时间为平均12 个月左右,最长18 个月,最短10 个月。待患牙复位满意后,8 字结扎固定,1 个月后拆除固定矫治器,舌侧丝保持。正畸治疗期间,随时评估患者的牙周状况,平均每隔3 个月进行一次牙周基础治疗。

1.5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在正畸治疗结束1 年后,由本科室同一医师对正畸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1.5.1 疗效评定[4]成功:牙齿恢复正常功能位置,牙齿咬合得力,牙槽骨停止吸收;好转:牙齿基本保持在正常功能位置,能行使一般咀嚼功能,牙槽骨无继续吸收;失败:结扎丝断裂或牙齿向前下移位,牙周炎症复发,甚至牙齿脱落。

1.5.2 生活质量评定[5]1 年后,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同一医师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有关口腔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定指标均从第二次国际牙科合作研究(ICS Ⅱ)设计中提取,并进行改良,包括总体健康、美观程度、积极感受、疼痛与不适、咀嚼能力、医疗手段的依赖性方面等。调查对象的主观态度指数根据他们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计算,从0-100 分,除“疼痛与不适”、“医疗手段依赖性”分数越低越好外,其余分数越高表示这方面情况越好。

1.5.3 牙周状况评定 本研究中21 例患者治疗后共有68 颗前牙纳入统计,选取408 个位点,以牙周治疗结束后的牙周状况作为基线,对正畸结束后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评定,包括牙齿松动度、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SBI)。

1.5.4 X 线头颅测量指标 患者在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由同一医师定点测量3 次,取平均值,测量指标包括:SNA、SNB、ANB、FCA、NLA、ULP、U1-SN、U1-NA、U1-AP。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均用(±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判断治疗前后两组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1 名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出现,病人表现出了良好的依从性与合作性,口腔卫生习惯保持良好。1 年后复查,失访患者1 例,成功患者7 例(31.82%),好转患者11 例(50%),失败患者3 例(13.64%)。总有效率为81.82%。

2.2 正畸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价(见表1) 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如总体健康、美观程度、积极感受、咀嚼能力、医疗手段的依赖性评分较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与不适感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

2.3 牙周治疗后基线时与正畸结束后牙周状况的比较(见表2) 患者经过正畸治疗后,探诊深度略有减小,而附着丧失略有增加,但均与基线时相比无差异(P>0.05)。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均较基线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正畸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见表3) 患者经正畸治疗后,SNA、SNB 略有减小,ANB 略有增加,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FCA、ULP 矫治后略有降低,NLA 略有增加,但亦无统计学差异。U1-SN、U1-NA、U1-AP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59 岁。矫治前上前牙唇倾明显,Ⅲ°深覆盖,Ⅱ°深覆牙合,扇形散在间隙,牙龈萎缩(图1)。矫治后,除因牙龈萎缩造成的牙龈乳头黑三角外,前牙间隙完全闭合,覆牙合、覆盖基本恢复正常(图2)。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总体健康 美观程度 积极感受 疼痛与不适 咀嚼能力 医疗手段的依赖性治疗前 50.67±7.29 55.31±6.69 57.45±8.02 46.34±6.28 54.71±6.05 60.33±5.79治疗后 71.52±7.54* 78.22±5.56* 65.45±3.75* 51.26±7.73 70.91±7.10* 50.82±5.69*

表2 牙周治疗后基线时与正畸治疗后牙周状况的比较

表3 正畸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图1 矫治前正、侧位片

图2 矫治后正、侧位片

3. 讨论

牙周病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在36 岁以后就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6]。目前为止,严重牙周病的正畸治疗仍然是正畸科医生面对的难题。一些人认为,老年牙周病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少,能承受的正畸力有限,因此不主张对老年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但是,Nelson 等[7]学者也证明了,在牙周炎症得到很好的控制后,对患者施以生物学限度内的正畸力,不会引起或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反而还能改善牙周状况。所以,成功的正畸治疗,是可以改善牙周组织的健康,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促进牙周组织康复的[8]。尽管正畸治疗牙周病患者的疗效值得肯定,但病例的选择要仔细、慎重。只有经过了牙周系统治疗即使附着水平部分丧失、部分牙槽骨吸收,但炎症已消除,牙周病处于静止期或稳定期,牙槽骨的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 2,才可以进行正畸治疗。此外,患者必须熟练掌握口腔卫生的维护方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密切的配合才能使正畸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本研究21 例患者,总有效率81.82%,就得益于严格遵守适应症、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患者对口腔的精心维护及密切配合,矫治方法得当。

正畸治疗被认为是慢性牙周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已被学术界公认为是牙周病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经过正畸治疗,牙周状况究竟能改善多少,效果如何,一直是众学者研究的目标。探诊深度是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后临床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健康者,牙周探诊深度一般增加约0.23mm,而对于牙周病患者来说,正畸治疗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却有所减少[9]。本实验中也同样发现,在正畸结束后,老年牙周病患者的探诊深度略有减小、牙周附着丧失略有增加,但总体结果显示,正畸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炎症没有发展,与基线时相比无差异,这与Corrente G 等[10]的结果一致。牙周炎活动期的表现之一为龈沟出血。患者经过正畸治疗,并辅以定期的牙周维护,正畸后牙龈出血状况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牙龈探诊基本无出血现象,表示牙周炎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处于静止期。松动度也明显减轻,这可能与正畸治疗后咬合创伤得到改善,牙体受力方向改变有关。

近些年来,对于中老年的牙周炎患者的正畸疗效虽有不少肯定的报道[11],但对于通过正畸治疗,能否使患者的牙周附着增加、牙槽骨改建甚至增高还没有定论。通常认为,将扇形移位的前牙通过正畸方式内收,可改善其排列和咬合,但牙槽骨并无增加[12]。本组患者通过正畸治疗,U1-SN 减小了9.51°,U1-NA 减小了1.82mm,U1-AP 减小了1.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改变都与上前牙内收有关。此外,SNA、SNB、ANB、FCA、NLA、ULP 在正畸前后并无统计学差异。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经过平均12 个月左右的正畸治疗,81.82%老年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牙齿基本恢复了正常功能位置,前牙的错牙合情况得到改善,牙周病情在正畸治疗后无加重,甚至松动度和牙龈出血情况均明显好转。保留了松动的牙齿,延长了患牙的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正畸治疗对于老年患者的牙周组织是有益的,只要牙周病情处于稳定期,正畸治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此,牙周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老年牙周炎患者的前牙移位是一个合理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能够改善外观和咬合功能,对于牙周炎的控制还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1] 徐璐璐.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1(1):60-61

[2] Zachrisson BU.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a Group of Elderly Adults[J]. World J Orthodontics,2000,1(2):55-70

[3] Ravindra Nannnda Sunil Kapila. 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M].邹冰爽,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6-258

[4] 郭俊英,何爱敏,郭珍丽,等. 中老年牙周病晚期前牙移位正畸修复的临床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58-259

[5] Chen M,Lyttle CS,Andersen R,et al.Comparing oral health care systems[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87

[6] 郭 奕,彭 诚.中老年牙周病正畸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8):1231-1233

[7] Nelson PA,Artun J. Alveolar bone loss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in adult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7,111(3):328-334

[8] 官玉芹,张端强.中老年牙周病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89-90

[9] Bollen AM,Cunha-Cruz J,Bakko DW,et al. The effects of ortho-dontic therapy on periodont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evidence[J].Am Dent Assoc,2008,139(4):413-422

[10] Corrente G,Abundo R,Re S,et al. Orthodontic movement into infrabony defect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eriodontal disease: a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study[J].J Periodontol,2003,74(8):1104-1109

[11] 孙卫革,刘向辉,张 玲,等.正畸与修复技术在前牙散在间隙修复中的联合应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9,10(5):287-288

[12] 卢 钰,贺 红,王增全,等.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成人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2):123-126

猜你喜欢

牙槽骨牙周病前牙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金属烤瓷桥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