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57 例中老年人牙齿缺失与修复情况调查分析*

2015-06-28牛忠英汤楚华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牙列均数

周 艳 牛忠英 汤楚华

牙齿缺失是口腔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会对口腔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影响社交,对患者心理因素造成影响[1,2]。为了解体检人群中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我科在2014 年度口腔体检中对1357 例45-88 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制定正确的预防保健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4 年4 月-2014 年6 月体检人群中45-88 岁中老年人,共1357 人,其中男性1041 名,女性316 名;45-54岁组502 例,55-64 岁组464 例,65-74 岁组248例,75-岁组143 例;平均年龄为61.13 岁。

1.2 调查标准和方法 以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标准[3],除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外,主要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齿缺失数量、位置与义齿修复情况,有无龋病、牙周和口腔黏膜病等。修复体记录为全口义齿、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先将调查项目统一制表,对参加口腔检查的4 名调查人员进行培训,4名调查人员均具有口腔医师资格。统一诊断标准和调查方法,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 值≥0.8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整理、录入,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关系采用秩相关。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牙列缺损和缺失情况

2.1.1 牙列缺损的比较 在1357 例受检者中,牙列缺损817 例,占60.21%,见表1。随着年龄增长,牙列缺损率呈逐渐增长趋势,牙列缺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969,P<0.05);4 个年龄组中牙列缺损率的比较除65-74 岁组与7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0.107,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3 失牙数目的比较 不同年龄组失牙总数和均数结果见表2。失牙总数为4874 颗,失牙均数为3.59 颗,其中45-54 岁、55-64 岁、65-74 岁和75-岁组失牙均数分别是1.31 颗、3.04 颗、6.36 颗和8.61 颗,即年龄越大,失牙均数越多,失牙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s=0.993,P<0.05)。

表2 不同年龄组失牙总数和均数的比较

表1 不同年龄组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情况

2.1.2 牙列缺失的比较 在1357 例受检者中,牙列缺失26 例,牙列缺失率1.92%,如表1所示。各年龄组的牙列缺失率随年龄依次递增,牙列缺失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975,P<0.05);其中65-74 岁组与75-岁组的牙列缺失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3,P>0.05),其它各组

在1357 名受检者中,不同年龄组缺失1-5 颗牙的人数最多,合计为535 人,占39.43%;随着缺牙数目的增加,人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不同年龄组缺牙数目的情况见表3,各年龄组缺牙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年龄组缺牙数目情况

2.1.4 不同牙位缺牙的比较 不同年龄组不同牙位失牙率和上下颌不同牙位的缺牙数目情况见表4 和图1。在4874 颗缺失牙中,上颌和下颌分别缺失2545(13.40%)颗和2329(12.26%)颗,上颌失牙率显著高于下颌(P<0.01);左侧和右侧分别缺失2476(13.03%)颗和2398(12.62%)颗,左右侧失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牙位的失牙率逐渐增加。各年龄组磨牙的失牙率最高,尖牙的失牙率最低,后牙的失牙率高于前牙。

表4 不同年龄组不同牙位的失牙率(%)

图1 上下颌不同牙位缺牙数目情况

2.2 义齿修复情况

2.2.1 义齿修复率的比较 在1357 例受检者中,牙齿缺失人数为843 例,义齿修复率为64.18%;其中牙列缺损人数为817 例,义齿修复率为63.28%;牙列缺失人数为26 例,义齿修复率为92.31%。牙列缺失患者的义齿修复率(92.31%)显著高于牙列缺损患者(63.28%)(P<0.01)。不同年龄组义齿修复人数及义齿修复率见表5。在牙列缺损人群中,各年龄组义齿修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不同年龄组义齿修复人数及义齿修复率

2.2.2 义齿修复类型的比较 从义齿修复类型构成来看,45-54 岁组和55-64 岁组以固定修复类型为主,65-74 岁组和75-岁组活动修复类型比例较高。不同年龄组义齿修复类型情况见表6。65-74 岁组与75-岁组义齿修复类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03,P>0.05),其它各组之间义齿修复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6 不同年龄组义齿修复类型情况

3. 讨论

本次针对1357 例45-88 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的调查显示,牙列缺损率为60.21%,低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86.10%);牙列缺失率为1.92%,低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6.81%)和杨程等[1]调查结果;65-74 岁组失牙均数为6.36,低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7.03),造成不同结果与此次检查中,口腔内存在无保留价值的牙齿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失牙数目也随之增多,失牙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这与周玉双等[4]的调查结果一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5]。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较差,口腔卫生不良,从而增加牙齿缺失的风险[6]。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患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机率增加,全身健康状况差的病人,牙齿缺失数目越多[4]。从缺牙部位看,上颌失牙率显著高于下颌,与程竑等[7]报道相似。推测与上下颌骨的生理功能和形态有关[8-9]。本调查还发现在各年龄组中磨牙的失牙率最高,尖牙的失牙率最低,后牙的失牙率高于前牙。主要原因与磨牙承受主要的咀嚼压力,磨牙萌出时间早,咬合面窝沟点隙多且深,位置靠后不易彻底清洁有关,容易患龋病和牙周病;尖牙虽是单根,但其根粗壮而长,窝沟点隙较少,患龋率较低,故尖牙缺失最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体检人群中中老年人的牙列缺损修复率为63.28%,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42.60%)。尽管如此,说明仍有一部分需要进行义齿修复的人群没有进行治疗。本次调查结果稍低于刘大军和徐洪权等[10,11]的调查结果。主要是因为患者对缺牙的危害认识不足,缺少主动要求修复的意识;加之工作繁忙、治疗费用、身体状况、行动不便等因素,进而影响中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率。牙列缺失修复率(92.31%)显著高于牙列缺损修复率(63.28%)。推测是牙列缺失对患者的进食、面容、言语等方面影响较大,患者要求修复的迫切性也较强烈,而牙列缺损的影响较小,容易被患者忽视。牙齿缺失如不及时修复,常会导致邻牙、缺牙间隙、对颌牙的改变,出现咬合紊乱、咀嚼功能下降、牙周创伤等,加重牙齿缺失。

从义齿修复类型构成来看,45-54 岁组和55-64 岁组以固定修复类型为主,65-74 岁组和75-岁组活动修复类型比例较高。分析可见45-54岁组和55-64 岁组缺牙数目以1-5 颗为主,缺牙数目较少,符合固定修复的适应证。与活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义齿的固位作用、支持作用和稳定作用较好;固定义齿与天然牙体积、颜色相似;异物感小,不影响发音;无需反复摘戴,使用方便等优点[12]。随着年龄的增加,失牙数目也随之增多,因活动修复适用范围广,选择活动修复缺失牙的比例增加。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对该体检人群口腔保健可采取以下对策: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消除“缺一两颗牙齿无所谓”、“年龄大了没必要修复缺牙”、“人老应该掉牙”等旧观念,提高自身的口腔保健意识;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③强调牙齿缺失对身体的危害和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及时修复缺失牙,提高生活质量。

(致谢:本文章修改得到解放军306 医院张建中主任和首都医科大学闫宇翔老师的大力帮助,谨致谢意!)

[1] 杨 程,马 敏,李晓洁,等.4042 名成年人牙齿缺失与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150-153

[2] 刘振兴,吕 佳,曹建波,等.胶东农村中老年人缺牙及修复情况初步调查[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12(3):181-184

[3]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7

[4] 周玉双,贾淑玉,彭凤梅.360 例患者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2014,20(6): 404-406

[5] 程睿波,张 颖,陶 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6):576-587

[6] 周向英.402 名老年人口腔健康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5): 276-278

[7] 程 竑,曾晓莉,李存荣,等. 上海市1579 名中老年人牙缺失与义齿修复情况调查[J]. 上海口腔医学,2009,12(6):561-566

[8] 陈慧美,张举之,易新铨,等.926 例60 岁以上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的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5,3(2):121-123

[9] 杜 兵,曹卫彬,刘 杨,等. 2650 例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7): 984-986

[10] 刘大军,田 瑛,王文红. 军队老干部失牙及活动义齿修复469 例分析[J].人民军医,2008,51(4):197-198

[11]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 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 154

[12] 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3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牙列均数
不同年龄组的肺结核患者的病情特点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长期坚持八段锦锻炼的老年男性体质和身体成分特征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关于均数与偏差
关于均数与偏差
赛前减量与不同年龄组游泳选手的关系
几种易造成孩子牙列不齐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