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川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

2015-06-24张嵬段光锋贾兆宝田文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汶川家人人群

张嵬, 段光锋, 贾兆宝, 田文华

汶川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

张嵬1, 段光锋1, 贾兆宝2, 田文华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用WHO生命质量量表简化版(WHOQOLGBREF)等对360名灾区成年幸存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受灾人群的生理领域得分(13.86±2.33)低于中国常模,心理领域(14.57±2.13)、社会关系领域(15.12±2.27)和环境领域得分(13.59±1.99)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民族、婚姻状况、PTSD症状及部分地震创伤经历均会对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产生影响.结论 汶川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得到一定改善,但仍应对某些特定人群进行持续关注.

地震; 受灾人群; 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生存质量、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生存状况的体验,是评价疾病负担的一个综合性指标[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的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伴随着地震的各种创伤经历,会在多个方面影响灾民的生命质量,且具有长期性[2].本研究分析汶川地震发生3年后灾区成年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对灾区人群开展心理干预、提高生命质量,而且可以为其他灾后的心理卫生服务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汶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县和茂县的267个村庄或社区为研究现场,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地震后人口和居民信息,以县、村(或社区)、户为主线,随机抽取外南、渭门等21个村庄或社区,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378名18岁以上的受灾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GBREF),是由全球15个不同文化背景的WHOQOL研究中心讨论制定的,用于测量个体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在不同文化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其中文版已由方积乾教授结合中国国情、遵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程序制定完成.此量表有29个条目,其中24个条目涵盖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此外,还有2个关于自身总的生命质量和自身总的健康状况条目,以及中文量表特有的3个关于家庭摩擦、食欲、自我评分条目.

地震创伤经历问卷(EEQ),包含11项关于是否经历地震导致的某一创伤的问题,可归类为主观体验、客观体验和与地震相关的损失等3类创伤经历[4].这11项问题分别为:曾处于严重危险中(eq1),目睹过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eq2)、在地震中严重受伤(eq3)、有家人在地震中严重受伤(eq4)、有家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eq5)、有亲朋好友在地震中失去生命(eq6)、房屋被地震严重损坏(eq7)、丢失了对自己非常重要的物品(eq8)、曾因担心家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eq9)、曾因担心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eq10)、曾对他人遇难或受伤感到愧疚(eq11).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GC),由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于1994年1月根据DSMGⅣ制定,专门用于评估普通人群在平常生活(相对战时而言)中遭遇创伤后的体验而设计[5].问卷共l7项,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级评分,总分范围l7~85分.被测对象得分超过50分(含)则提示有PTSD症状.研究表明,PCLGC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具有较好的区分度[6G7].

1.2.2 调查方法于2011年5月,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灾区成年人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现场调查由受过培训且具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实施.调查员首先向被调查者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在取得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由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完成.调查员对填写的问卷做现场评估,如果发现有条目答案“空白”或“模糊”,则及时反馈给调查对象作适当补充或修改.

1.2.3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双机录入并核对,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的介绍及其使用说明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计分,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数据与国内一般人群的WHOQOL各领域得分进行单样本t检验比较.单因素变量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检验水准α均为0.05.多因素变量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纳入和删除变量的水准分别为0.05和0.10.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4%.其中,男性200人(55.6%),女性160人(44.4%);年龄在18~59岁之间229人(63.6%),60岁及以上131人(36.4%);汉族61人(16.9%),少数民族299人(83.1%);已婚282人(78.3%),未婚、离婚或丧偶78人(21.7%);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264人(73.3%),在初中以上96人(26.7%);被诊断有PTSD症状37人(10.3%).地震创伤经历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地震创伤经历 n(%)

2.2 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

地震发生3年后,受灾人群在生理领域得分低于中国一般人群得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中国一般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8].见表2.

表2 汶川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x±s

2.3 受灾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目睹过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有家人在地震中严重受伤、有家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曾因担心家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曾因担心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被诊断有PTSD对受灾人群的自评生命质量、健康状况,以及生命质量各领域有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汶川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x±s

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受灾人群自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以及生命质量各领域的因素有年龄、民族、目睹过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有家人在地震中严重受伤、有家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丢失了对自己非常重要的物品、曾因担心家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曾因担心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各领域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汶川地震3年后受灾人群生命质量各领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发生3年后,受灾人群在生命质量的生理领域得分显著低于全国一般水平.灾后3年受灾人群可能存在以下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问题:躯体疼痛感、需要依靠医疗进行日常生活、精力不足、行动不便、睡眠质量差、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不满意.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震给幸存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身心损伤,包括躯体受伤以及灾难所引起的大脑损害,导致睡眠障碍;二是受灾群众在重建自己家园的过程中,繁重的劳动和持续的压力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使其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中,可能进一步促使其精力耗竭以及躯体疼痛的不适感,导致生命质量的下降[9],从而需要医疗来维持其不断降低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但本研究中受灾人群在生命质量的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显著高于全国一般水平,提示在震后3年幸存者可能对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等方面感到满意.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加之幸存者的社交生活逐步恢复,从亲朋好友那得到安慰和鼓励,负性情绪渐渐被新生活的积极向上和幸福冲淡;另一方面,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对灾后的重建工作极其重视,保证了对受灾人群的物质、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持续强有力的支持,使灾后重建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改善了受灾人群的生活条件,对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满意度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受灾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数据结果显示,年龄、民族、婚姻状况、PTSD症状以及部分地震经历均对受灾人群的生命质量有一定影响.年轻人在生命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总健康状况上要好于老年人.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导致其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可能由于在地震中丧失的亲朋好友要多于年轻人,所以对其造成的心理伤害也要更大.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应特别加强对受灾老年人的关注.汉族在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上要低于少数民族.首先,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而信仰可以产生自我暗示,从而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支持.其次,少数民族自形成以来都聚集居住,团结亲密,可以从彼此获得满意的社会支持;最后,少数民族可能更加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对环境领域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PTSD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上均显著低于无PTSD症状者,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G12].

汶川地震发生突然,破坏力强,给受灾民众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根据研究假设,特殊的地震创伤经历作为应激源,使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会对其生命质量产生显著持续的负性影响.本研究表明,目睹过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有家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曾因担心家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是影响长期生命质量状况的危险因素.这提示我们,需要给予这一人群持续的关注,以更好地消除地震带给他们的心理阴影.同时,我们发现,部分地震经历可能会对生命质量的具体不同领域产生有利影响,如有家人在地震中严重受伤对心理领域的影响、曾因担心他人严重受伤或失去生命而感到害怕对生理和心理领域的影响,丢失了自己非常重要的物品对总健康状况的影响.这其中的机制尚不清楚,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进行讨论和验证.

另外,本研究尚存在以下局限:一是未与同期非地震灾区人群的情况进行对比,而仅仅与常模比较,可能会受到常模时间迁移的影响;二是没有对这3年中可能会影响到受灾人群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但本课题较好地反映了地震发生3年后受灾人群生命质量呈现出的好转趋势,并对其长期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QOL User Manual [R].Geneva:WHO,1998.

[2] 张华彪,汪向东.河北张北尚义地震受灾群体生活质量纵向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9,11(4):204G207.

[3] The WHOQOL Group.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G 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WHOQOL):develG opment and gener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Soc Sci Med,1998,46(12):1569G1585.

[4] Roussos A,Goenjian AK,Steinberg AM,et al.PosttrauG matic stress and depressive reaction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fter the 1999 earthquake in Ano LioG sia,Greece[J].Am J Psychiatry,2005,162:530G537.

[5] Ruggiero KJ,Del Ben K,Scotti JR,et al.PsychoG 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TSD ChecklistGCivilian verG sion[J].J Trauma Stress,2003,16(5):495G502.

[6] 杨晓云,杨宏爱,刘启贵,等.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的效度、信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6G9.

[7] Li H,Wang L,Shi Z,et al.Diagnostic utility of the PTSD Checklist in detecting ptsd in Chinese earthG quake victims[J].Psychol Rep,2010,107(3):733G 739.

[8] Skevington SM,Lotfy M,O'Connell KA.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WHOQOLGBRE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eld trial.A report from the WHOQOL group[J].Qual Life Res,2004,13(2): 299G310.

[9] 黄国平,吴俊林.汶川大地震后1年北川干部生存质量状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 393G397.

[10] Zisook S,ChentsovaGDutton Y,Shuchter SR.PTSD following bereavement[J].Ann Clin Psychiatry, 1998,10(4):157G163.

[11] 徐翔,刘伟志,尹笑逸,等.地震后26个月灾区高三学生生命质量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 (9):1386G1388.

[12] Meeske KA,Ruccione K,Globe DR,et al.PosttrauG matic stress,quality of life,and psychological disG tress in young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J].Oncol Nurs Forum,2001,28(3):481G489.

Analysi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ult Survivors Three Year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ZHANG Wei,DUAN Guangfeng,TIAN Wenhua,et al.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ife(QOL)among adult survivors three years after the WenG chuan earthquake.Methods Random sampling and systematic sampling combined,WHOQ0LGBREF and other scales were applied to 360 adult survivors in disaster area.Results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domain(13.86± 2.33)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domain(14.57±2.13),social domain (15.12±2.27)and environmental domain(13.59±1.99)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ge,ethniciG ty,marital status,PTSD symptoms and some earthquake traumatic experiences can have an impact on QOL among adult survivors.Conclusions Three years later,the QOL among adult survivors have been improved to some exG tent.But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continued attention to specific populations.

Earthquake; Adult survivors; Quality of life

R163

A

10.3969/j.issn.1673G5625.2015.06.016

2015G01G29)(本文编辑 甘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170)

1第二军医大学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2第二军医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上海,200433

田文华

猜你喜欢

汶川家人人群
在逃犯
云上远眺新汶川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我的家人
汶川6年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