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研究
2015-06-23吴颖春
吴颖春
摘要:内部控制是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及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事业单位在理论以及实践上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效率以及效果都并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构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挑战与机遇。行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财会工作的支持,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就不得不对事业单位的财会进行改革。我们要想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必须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进行落实。
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具有针对性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重大改变,然而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分支机构竞争意识比较薄弱,这样就导致在社会普遍激烈的竞争中,逐渐的落后于社会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就目前来说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也不具有针对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就是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各种政策、规章制度实施的种监督,它可以有效地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各种措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监督机制对于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内部这种监督机制仍然很不完善,表现为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设置不全面或者内审机构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被弱化等,这样就导致行政事业内部的控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从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只有切实执行的制度才能发挥出其本身的功用,然而我国是一个人情国家,在当今时代事业单位为了避免人情导致单位工作效率的降低,一般对于财务机构都是领导直接进行管理的,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情带来的弊端,但是同样也削弱了外部机构对于事业单位财务机构的监督、审计,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外,由于人情的原因,也导致了单位监督机构在执行监督职责时,出现徇私的现象,这样就削弱了监督机构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不利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各级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均建立了一定量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全国性、系统性的法律法规,以及事业单位自身的原因,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控制的风险覆盖面不够。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方面。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停留在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或者仅仅是一些综合性、纲领性的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运行中的大量风险游离于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中。二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处罚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或者仅仅将处罚视为一种形式,不具有任何的执行力以及威慑力。在当今时代,市场环境下,绩效考核,绩效奖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适应社会的发展现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绩效奖惩方面明显缺乏。三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用程度不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级事业单位已经形成套独有的潜在规则,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不高。
(二)外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协调
加强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并不仅仅是某一个事业单位自己的事,而是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关。因此我们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就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以规范,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支持。然而从上文中我们知道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少之又少并且实际操作性以及针对性都不强。因此我们要加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完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确切地说,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
目前应对内部控制中的诸多问题我国颁布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等等,可见这些规范主要是针对某一会计领域中的具体事项的规范,而且基本上是纲领性的文件,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针对性;另外,针对内部控制我国2012年颁布,2014年1月1日实行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这部法律虽然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加强,但是由于实行的时间尚短,或者有些行政事业内部经济利益关系的纠葛,导致在一些事业单位,这部法律没有很好地进行落实。
(三)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内容也逐渐的繁多以及复杂,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该不断地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予以支持,不断地引进先进的专业人才,不断的加强会计培训,从而促进事业单位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事业单位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机构,因此其正常运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款,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事业单位只有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够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加强财会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运行的监督,促进事业单位的资金真正的用到刀刃上,有效地避免资金的挪用以及贪污,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服务。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对的一种巨大诱惑,在这种诱惑下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制度的强制性约束工作人员,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做假账、虚报财务的现象发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在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内部决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财会工作监督作用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一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很好地保证依法理财的实现
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约束每一个单位人员真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配合财会部门的工作,从而有助于事业单位依法理财的实现。我国《会计法》中对于单位会计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就运用法律的手段确保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促进事业单位依法理财的实现。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一)强化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根据我国目前推行的《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可知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单位内部的财会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即时性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因此为了提高财会信息的质量,事业单位负责人应该增强自己的内控意识。我们可以组织单位内部控制竞赛、可以定期进行国家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学习等方式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例如,为了广泛宣传和贯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我国财政部于2014年8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这个活动将会非常好的促进事业单位负责人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其必要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社会也在瞬息万变,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始终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就应该不断的完善预算制度、收支控制制度、资产控制制度以及债务控制制度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1.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预算制度
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事业单位在有新的举措之前,首先应该加强对于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核算,以及单位正常运营的资金预算,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事业单位的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在过去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粗放型管理,事业单位在采取新的举措前不注重预算,这样就容易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资金的流失。在当今时代,精细化管理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当然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我们应该完善预算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完善预算制度,可以通过不断地强化预算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不断地扩大事业单位预算的范围,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这个事业单位员工预算的意识等方式,促进事业单位预算制度的落实。另外只有在全方位进行预算的时候,事业单位管理负责人才能够真实地掌握单位的具体情况,从而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2.完善事业单位的收支、资产、债务等的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较为薄弱,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加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收支、资产、债务等的控制制度有其必要性。事业单位的收支控制是事业单位财会的基础工作。良好的收支控制就是对于事业单位每项资金支出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标准的会计处理程序以及严格的内部核算制度等。资产控制就是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资产控制就是通过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使得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使用有理有据,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每项资金的投入都有理有据,提高资产投入的科学性。在事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诸多资金,债务融资是其中的重要环。因此,完善债务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事业单位的风险,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始终为人民服务。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收支控制制度、资产控制制度、债务控制制度等,有助于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防范风险,促进事业单位资金运转的科学化,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制度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我们可以不断地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规范化,不断地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精细化,提高事业单位运作的效率以及质量。过去事业单位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目前我国的内控制度体系财政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我们只有不断地落实这一政策,才能够不断的满足当今事业单位复杂的工作需要,才能够建立健全更具有适用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于行政单位薄弱环节以及重要岗位的制度约束,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度的树立。日常工作千千万万,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就那么几个,因此,注重对于事业单位薄弱环节以及重要岗位的制度约束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加强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薄弱环节,我们应该将责任细化,具体到个人,从而强化薄弱环节,甚至通过合理的利用人才将薄弱环节改变成优势,从而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重要岗位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的控制,对于这些岗位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科学的设置岗位、责任相互制约的同时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三方牵制有助于重要岗位权利的平衡,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最后这所有的制度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与执行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我国当今时代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为了促使事业单位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薄弱环节,其内部制度的完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