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患者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2015-06-23高雅然于宁高燕军

河北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脱髓鞘承德多发性

高雅然,于宁,高燕军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承德 067000)

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患者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高雅然1,于宁1,高燕军2*

(1.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承德 067000)

目的:探讨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分析13例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HLA-DQB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HLA-DQB1*0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HLA-DQB1*02、05、06(P<0.05)。结论:在家族性脱髓鞘病患者的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中,DQB1*03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推测HLA-DQB1*03可能是该类疾病的易感基因。

HLA-DQB1;脱髓鞘病;基因多态性;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CNSIDD)是一类病因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各异、却又有共同的病理过程,以神经髓鞘脱失、轴突相对完好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统称。脱髓鞘疾病中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最为多见[1]。国外研究表明,CNSIDD的发病受遗传基因的影响,HLA-Ⅱ基因多态性与MS的易患性紧密相关[2,3]。迄今,国内外关于CNSIDD与HLA-DRB1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较多,而与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采用PCR-SSP方法分析承德地区13例家族性CNSIDD患者HLADQ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07年至2012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2个家系13例CNSIDD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7~56岁,平均(41.5 ±13.2)岁。本研究共追溯到2家系51人,其中13人患病,患者多中年急性、亚急性起病,无明显前驱感染病史,MRI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内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多数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智能较前减退,其中一例出现偏瘫,综合诊断为家族性脱髓鞘病。经检查排除脑白质营养不良、脑血管病、经典MS(依据2010年McDonald[4]的MS诊断标准)等的可能性,故暂定义为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该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受试者全部知情并同意。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取研究受试者外周静脉血5mL,EDTA抗凝。采用血液基因DNA提取试剂盒(TIAN amp Blood DNA Kit),提取出基因组DNA。1.2.2 HLA-DQB1等位基因的检测:采用PCR-SSP法,按照HLA-DQB1基因SSP分型试剂盒(德国PROTRANS公司)所示试验方法进行分析。①配制主混合液:BufferR46ul,Buffer-Y94ul,Tag酶1.1ul。加34ulDNA样品(50-100ng/ul)到主混合液,并充分混匀、加样。②PCR扩增程序:起始变性94℃、2min,变性94℃10s、退火和延伸65℃1min,10个循环,变性94℃、10s,退火6l℃、50s,延伸72℃、30s,20个循环,4℃保温。③凝胶制备和电泳,分析判断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四格表卡方检验。

2 结果

13例家族性脱髓鞘患者中,共计检出4种HLADQB1等位基因,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HLA~DQB 1 *0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HLA-DQB1*02、05、06等位基因频率(P<0.05)。故推测HLA-DQB1*03等位基因可能与家族性CNSIDD的易患性相关。

表1 13例家族性脱髓鞘患者HLA-DQB1等位基因的分布

3 讨论

目前CNSID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此类疾病多集中在自身免疫损伤和髓鞘结果破坏两大环节,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5]。虽然此类疾病各具特点,但以MS为最多见[6],是一种范围很广的系谱疾病,这些疾病常相互重叠,易被误诊。MS呈现家族聚集现象,同胞间患病相对危险度增加。

目前普遍认为HLA-DRB1基因与MS强关联,此外,研究证实HLA-DQB1也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不同种群易感基因不尽相同。在对挪威与瑞典白人、非洲裔巴西人的研究显示MS与DQB1*0602相关联[7,8]。而我国上海的一项研究[9]显示DQB1*0502与该地区21例MS人群显著相关联,吴晓牧等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南方汉族人群MS患者同样与DQB1*0502相关[10]。香港的一项研究通过对DR阳性表达的MS患者与DR阳性对照组的比较发现,HLA-DQB1*0602基因频率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DQB1*0602可能与MS的发病相关。

2012年的一项分析研究表明,DQB1链接上第38位的Ala/Val残基与*0602作用正相关,与*0502* 0601负相关。由此可知,特定独立的DQB1*授予MS易感性和抵抗性。Lincoln等[11]认为,MS患者HLA单倍型比单个位点更能发挥作用,单独携带DRB1* 1501和DQB1*0602的患者罹患MS的相对危险度(RR)显著低于单体型DRB1*1501-DQB1*0602携带者的RR。通过对突尼斯MS患者的研究发现,HLA-DRB1*15-DQB1*06和HLA-DRB1*04-DQB1* 04单倍型与MS易患性相关。而以色列的阿拉伯MS患者则是与HLA-DRB1*0301-DQB1*0201相关。说明不同种群单倍型组合形式不尽相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HLA-DQB1*03等位基因频率(50%)显著高于HLA-DQB1*02、05、06(P<0.05),故推测DQB1*03基因可能是家族性CNSIDD的易感基因。各国各地区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结果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可能与东西方人种、环境因素、实验技术的差异有关,也可能和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同时也支持不同临床类型的脱髓鞘病关联不同等位基因的观点,因为本文的患者并不能严格归类于经典MS或NMO(视神经脊髓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此类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许贤豪.多发性硬化及相关疾病研究的若干热点与挑战[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77~78.

[2]Hillert J.Multiple Sclerosis:postlinkage genetic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6,108:220~222.

[3]GAMES.Ameta-analysis ofwhole genome linkage screens in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immunol,2003,143(1/2):39~46.

[4]Polman CH,Reingold S C,BanwellB.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 2010 Revisions to the McDonald criteria[J].Annals of Neurology,2011,(2):292~302.

[5]宋秀娟,郭力,李彬,等.肿瘤坏死因子D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2)76~78.

[6]Atzori M,BattistellaP,PeriniP,et al.Clinical and diagnostic aspectofmultiple sclerosis and acutemonophasic encephalomyelitis in pediatric patients:a single centre prospective study[J].Mult Scler,2008,15:130~135.

[7]Liblau R,PM van Endert,M Sandberg-Wollheim,et al.Antigen processing gene polymorphism in HLA-DR 2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logy,1993,43:1192~1197.

[8]Caballero A,Alves-Leno S,Papais-Alvarenga R,etal.DQB 1 * 0602 confer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multiple sclerosis in Afro-Brazilians[J].Tissue Antigens,1999,54(5):524~526.

[9]张勇,朱小春,沈帆霞,等.上海地区多发性硬化症与HLA类基因和抗原处理相关基因关联研究[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406~409.

[10]吴晓牧,肖丽华,王朝东,等.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11~13.

[11]Lincoln MR,Ramagopalan SV,Chao MJ,et al.Epistasis amongHLA-DRB1,HLA-DQA1,and HLA-DQB 1 locidetermines multiple sclerosis susceptibility[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9,106:7542~7547.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6.033

1006-6233(2015)06-0973-03

*通讯作者:高燕军,Email:yanjungao2009@126.com

猜你喜欢

脱髓鞘承德多发性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激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疗效观察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有些疾病会“化妆”成脱髓鞘
3例颅内脱髓鞘假瘤的影像学表现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