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8例观察

2015-06-19徐建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延胡索牛膝桃仁

徐建峰

(河南省卢氏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卢氏 47220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6例均为我院1996至2006年收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5~78岁,病程8个月~10年。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6~76岁,病程6个月~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症状体征:全部病例均有疼痛、麻木、肢端感觉异常(触电、蛇走、冰凉)、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腱反射减弱等,治疗前作肌电图检测均有异常感觉(感觉神经传导过度较正常减慢大于等于10%)。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甲钴胺片500μg,口服,每日3次。

治疗组加用滋阴活血汤。黄芪60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牛膝15g,木瓜30g,天麻15g,延胡索15g,枸杞子15g。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两遍,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

两组均以饮食、运动、降糖药等综合方法控制血糖。均以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显效:麻木、疼痛、肢体异常感觉消失或基本消失。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示感觉神经传导过敏较前增加30%。有效:麻木、疼痛、肢体异常感觉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示感觉传导速度较前增加10%~20%。无效:麻木、疼痛、肢体异常感觉无改善,腱反射无变化,肌电图无变化。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算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算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病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1]。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补充甲钴胺有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损伤的神经修复,故西医临床多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但目前单纯西药疗效尚不理想。

中医古代虽然没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早有论述。《丹溪心法》有“肾虚受久,肥膝枯细,烦痛。”《王旭高医案》中有“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膝凉如冰[2]。”多数学者按中医病证特点将其归入中医“消渴、痹证、痿证”范畴,后世医家也将其归属“血痹,脉痹”。中医认为本病为消渴日久不愈,气阴两伤。阴虚灼伤营血,正气受损,血液运行不畅,脉道瘀阻而致,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亏虚,标实为血脉瘀阻,因此治疗上应滋阴养血,活血化瘀,以达标本兼治。

滋阴活血汤方中黄芪补气固脱,当归补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木瓜,天麻通经活络,水蛭祛瘀通络,枸杞子滋肾养阴益精,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凉血,牛膝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药理研究表明[3],黄芪既能抗血小板聚集,又能双向调节血糖作用;当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降压止痛的作用;天麻有镇痛作用,还对外周血管有一定扩张作用,可使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木瓜、桃仁有扩张血管,抗凝作用;红花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还有镇痛作用;水蛭有抗凝作用,可降低血糖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改善周围神经功能;枸杞子可提高免疫力,有显著持久的降血糖作用;延胡索镇痛作用强,还有降压作用;牛膝可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明显抑制关节炎。中西药合用相得益彰,可使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1] 吴长福.从气血论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7,27(6):256.

[2] 刘铜华,林桂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诊治述要[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28):119-121.

[3] 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81-143.

猜你喜欢

延胡索牛膝桃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桃仁和酒
不同产地桃仁和山桃仁的微性状鉴别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牛膝化学成分及其对细胞增殖影响
分子印迹复合膜在拆分延胡索乙素对映体中的应用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镉污染对延胡索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
止咳平喘的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