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5-06-19曹新奎
曹新奎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 正宁 7453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我们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6例,均为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男30例、女36例,年龄(41.18±23.28)岁,病程1~96个月。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1.86±24.96)岁,病程11~84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及分型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纳入标准:有胃部饱胀,胀满或腹痛不适隐痛,伴食少、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并持续1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消化不良症状持续不足1个月。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肝胆胰、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同时患有其它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肿瘤、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年龄超过70岁或不足16岁者。有腹部手术史。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辨证属于脾胃虚寒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温中健脾汤(自拟)。党参15~30g,黄芪15~30g,炒白术15g,茯苓10~15g,炮干姜10g,炒白芍15g,海螵蛸10~15g,蒲公英10~15g,佛手10~15g,延胡索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对照组:用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4周。
3 疗效标准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参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痛”、“痞满”、“呃逆“等范畴。为寒邪内侵,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胃失温煦,内寒中生而发病。脾胃虚寒,故胃痛隐隐;运化失常,则饱胀、恶心、嗳气、泛吐清水、食纳差。治疗宜温中健脾和胃。温中健脾汤方中炮干姜温中散寒,茯苓、炒白术健脾利湿,党参、黄芪补中益气,佛手、延胡索理气止痛,炒白芍、海螵蛸制酸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益气健脾之效。
脾虚胃寒更易出现胃排空功能低下及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运动功能调节失常、胃蠕动排空减慢有关[3]。温中健脾汤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对消化液分泌起调整作用。方中炮姜具有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且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海螵蛸、蒲公英有制酸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延胡索、白芍具有解除胃肠痉挛及镇痛、抗炎作用。党参、茯苓能通过调整胃肠道的激素分泌,纠正脾虚胃泌素分泌降低状态,改善腺体细胞合成消化酶,从而影响消化液的质和量[4]。党参、黄芪可调节免疫功能。蒲公英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5]。观察表明,温中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19.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7-269.
[3] 魏岳斌,张静,郝建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动力障碍性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05-0436.
[4] 王伟.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J].陕西中医,2007-01-05.
[5] 李战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1-01-0016.